牧场之国 课件(含媒体素材) (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牧场之国 课件(含媒体素材) (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02 09:26:45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牧场之国 碧 野会认8个生字。正确读写“仪态端庄、极目远眺”等词语。学习目标1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牧场独特的风光之美。3体会优美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明白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原因。4
会认的字
生字学习 多音字
模圈羊圈 词语学习词语理解仪态端庄:指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
造句:小芸跳舞时,显得仪态端庄。
极目远眺:用尽目力向远处看。
造句: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家乡的美景尽收眼底。
膘肥体壮:形容牲畜肥壮结实。
造句:他牵出几匹膘肥体壮的马来让我们挑选。辽阔无垠:广阔得没有边际。
造句:马儿在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上奔跑。
悠然自得:悠闲、舒坦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造句:一群绵羊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散步。
成群结队:结成一群群、一队队。
造句:蚂蚁们正成群结队地去搬食物。
沉默:不说话。
造句:大家都有说有笑,只有明明一直保持沉默。默默无言: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造句:他们默默无言地朝前走。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造句:美丽的白雪公主那金丝一般的发髻上镶嵌着一颗耀眼的明珠。 近义词思考——(思索)
遮掩——(遮盖)
赞许——(赞赏)
闪烁——(闪耀)
悠然自得——(悠闲自在)
反义词舒缓——(急促)
微弱——(强烈) 
寂静——(嘈杂)
严肃——(亲切) 
赞许——(批评) 词语辨析思考 思索
相同点:都有“想”的意思。
不同点:“思考”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对象是需要费心研究或费心思考的事物。“思索”指思考、探求、探索,对象是需要长时间寻求的事物,它不仅有“思考”的意思,还有通过行动来探求的过程。如:反复思索难题。

运用示例:
1.他曾经(   )过为什么会这样。
2.他不假(   ),提笔就写下了这道难题的答案。思考 思索 第1自然段用高昂的语气读出荷兰是牧场之国。
朗读第5自然段,语调应放轻,语速稍慢,读出夜晚的荷兰“安谧静美”之感。
朗读指导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自由、和谐。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介绍荷兰牧场的牛马羊分别在哪几段?
介绍牛在第2自然段,介绍马在第3自然段,介绍羊在第4自然段。
3.第4自然段只介绍了羊吗?还介绍了什么呢? 不只介绍羊,还介绍了猪、鸡。这些合起来叫作“牲畜”。
4.现在我们知道第2自然段介绍了牛,第3自然段介绍了马,那么为什么第4自然段要介绍这么多动物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荷兰牧场,牛和马最多,是最主要的牲畜,所以用一段话重点介绍。其他的则合在一个自然段内简略介绍。详略结合,能突出重点。
5.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总述荷兰的特点。
第二部分(2—5):从牛、马、羊、猪、鸡等方面描述了荷兰的畜牧业的具体情况,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美景的赞美之情。
1.学习第1自然段。
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句子紧扣主题,开门见山,点明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后,又强调了它的另一个特点是“牧场之国”。下面就具体地描写了荷兰广阔无垠的牧场和在牧场上无忧无虑地生活的家畜家禽。课文解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1)从“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花色的花牛”中,你读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 草原碧绿、辽阔、美丽。 (2)“美丽”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作者把草原比喻成了“丝绒”可以看出。 (3)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还能读懂什么? 牛很多,牛的色彩很多很美,牛吃草时非常专注。 (4)什么叫“专注”?为什么牛能这么专注地吃草?
专注是指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干某件事。
①说明这里的草很茂盛。
②说明这里的人不来管牛,牛生活得很自由。 (5)作者写牛“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真的在思考吗?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是作者的想象。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牛群的神态,表现了低地环境的安详。 (6)想象一下你心中的小牛犊是什么样的,而这里的牛犊又是什么样呢?
这里的牛犊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3.运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主研读第3、4自然段。
(1)为什么说骏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因为在牧场上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骏马是这无边草原尊贵的主人,它们在草原上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地生活。所以说骏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作者这样写展现了牧场上和谐自然的画面,流露出作者对荷兰牧场的喜爱之情。 (2)第4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详写了牧场上的牛群和骏马后,又略写了绵羊等小动物们悠然自得、幸福无比的生活,进一步突出了荷兰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 4.学习第5自然段。
(1)夜晚的荷兰有什么特点? 晚霞消失,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一切都显得无声无息,只有远处的灯塔闪烁着微弱暗淡的光,十分安然、宁静。
(2)动物们生活在荷兰如此惬意,这么美妙的环境是谁为它们提供的?
是人,同时也有荷兰独特的地貌的因素。荷兰人环保意识很强,他们非常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所以才给动物们创设了这么好的生活场所。 5.回顾全文,思考:课文中四次写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分别是因什么而赞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是作者看到绿色的低地上牛群活动的场面,被壮观的景致吸引而发出的感叹。
第二次是作者看到在碧绿的低地上成群的骏马形成的独特风景而发出的感叹。
第三次是作者对草原上羊群、猪群、鸡群的悠闲自在发出由衷的赞叹。
第四次是为夜晚的宁静而赞叹。
四次赞叹分别写出了荷兰的不同特点,合在一起构成了荷兰的独特美景,让我们看到了荷兰那由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四次写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从结构上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情感上看是表达作者对荷兰的喜爱。以动衬静
以动衬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它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本文在写草原夜晚的祥和寂静时运用了这种手法。文中即使是傍晚出现的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人更是“默默无言”,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了草原的寂静。写法借鉴 我们在写作中如何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呢?关键是做到动静结合,动景与静景相辅相成。静态描写要给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要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作细致的描绘,并通过描写、渲染动态来反衬静态。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就是通过蝉的噪反衬出林的静,通过鸟儿的鸣叫反衬出山静。1.形容广阔的词语
无边无际 一望无垠 一望无际
幅员辽阔 广袤无垠 沃野千里
拓展延伸2.描写草的诗句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美丽的景象,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学到了不少作者写作的方法:1.总分的结构;2.详略结合;3.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你们今后也能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写作文吗? 课堂小结结构图示
牧场之国 总说——水之国、花之国、牧场
之国真正的荷兰
分述
白日
夜晚:宁静祥和碧绿草原——黑
白花牛
碧绿低地——成
群骏马
家畜王国——悠
然自得 当堂测试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是全文的( )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 这句话点明了荷兰的特点( )、( )、( ),也强调了本文重点描写的是( )。 总起 水多 花多 总领全文 牧场多 荷兰的牧场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