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12-08 14: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说明:1.本卷共有六大题,31小题。
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关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油是可以人工合成的 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C.石油可作化工原料生产许多产品 D.利用石油产品发电
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氢气 B.甲烷 C.氮气 D.一氧化碳
3.3.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妥的是( )
A.煤气中毒是指一氧化碳中毒 B.汽油、植物油等都是石油的分馏产物
C.石油曾称是“工业的血液” D.将煤做成峰窝煤是为了增大它与氧气的接触面
4.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跟空气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
5.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煤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焦炭等物质     B.酒精挥发
C.石油分离得到煤油、柴油等物质      D.自行车车胎爆炸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能放出热量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D.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
7.在节能减排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公共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B.禁止使用空调以节约能源
C. 家庭提倡使用节能日光灯    D.严禁使用含硫高的烟煤
8.鉴别H2、CO及CH4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根据燃烧产物的不同 B.根据燃烧时火焰的不同
C.根据是否能发生爆炸   D.根据密度大小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就会燃烧  B.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C.任何物质燃烧的火焰都可以用水扑灭 D.档案室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10.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 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先在A、B、 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填在相应的括号内,然后在D处再补充一个符 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与填充各1分)
11. 含硫煤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排放出的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是( )
 A.N2    B. CO2    C. CO     D.________
12. 下列物质属于易燃物的是( ) 
A.食盐  B.液化石油气   C.石灰石     D.________
13.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有二氧化碳产生,则该物质可能是( )
 A.H2   B.S   C.CH4   D.________
14.木炭燃烧与铁器生锈的共同点是( )
A. 都有氧气参加 B.都要达到着火点
C. 都发光 D. 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与它能做燃料相关联的是( )
A.它是一种化合物 B.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C.它由三种元素组成 D.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共30分)
16. (6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氮元素_______ (2)2个氢原子_________ (3)3个氧分子________ (4)镁离子_____________ (5)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_________(6)形成酸雨的一种物质_________。
17.(5分)在氢气、氧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五种气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填空:有剧毒的气体_______;能灭火的气体_______;能支持燃烧的气体______;能冶炼金属的气体是________;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18. (5分)从Fe、O、H、C、Ca五种元素中选取合适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每空各填一种即可。(1)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燃料____________(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3)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固体_________________(4)一种非金属单质________(5)一种含正三价元素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
19.(3分)燃料的燃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在煤气、沼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 ,写出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5分)同学们注意到了吗?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们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事例中的有关问题:
(1)走进厨房,你会发现煤气罐被方便、价廉的管道天然气代替了,天然气属于 能源,其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走进干洗店作社会调查时,你会了解到有些干洗店用装有活性炭的新款干洗机代替旧款干洗机,可将有毒物质大约降至原来的1/30。这一改进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3)走进照相馆洗照片时,营业员会问你“是否要塑封(用塑料薄膜封闭)”,塑封的目的是隔绝 ;
(4)走进加油站,你会发现除了各种型号的汽油之外,还多了乙醇汽油,至2007年1月1日,全国有多个城市已使用乙醇汽油,提倡使用乙醇汽油的目的是
_(写一点即可),最近,国务院颁布了“节能减排”方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有节能的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节能建议

21.(3分)在化学实验里,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火;消防队员扑灭一般火灾时常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等;扑灭森林火灾时,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以上三种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分)如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 ;
(2)灭火毡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
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是

四、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9分)
23.(3分)面粉工厂的车间里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下面是模板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右图,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隹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4.(3分)(1)有位同学家中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为安全起见,计划在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该同学认为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如右图所示:你认为这样安装是否合理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报警器显示有天然气泄漏,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有(填编号)
____________。
A.检查并关闭气源阀门,防止气体进一步泄漏 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C.立即打开电动抽风机抽风,把泄漏出的天然气尽快排出室外
25.(3分)某人看到燃油价格不断攀升,竞擅自收购来路不明的原油,私建炼油厂企图牟取暴利。一日该炼油厂因油罐泄漏使得附近弥漫着浓重的汽油味,正巧遇到一工人吸烟油罐立即起火爆炸。请你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油罐立即起火爆炸的原因是 ;
(2)汽油燃烧过程中有多个化学反应,其中有如下反应:X+11O27CO2+8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 ;
(3)在日常生活中,假如你遇到厨房的油锅不慎着火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五、实验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6.(3分)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烧杯后谁先熄灭 ”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 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2)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葡萄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27.(5分)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白磷时的化学方程式 ;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8.(8分)某班一学习小组以“酸雨的危害”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完成下列探究过程中的记录。
【提出假设】酸雨易对 造成危害。
【调查收集资料】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到以下资料。
【交流讨论】造成酸雨的物质主要
来自于:(任写两点) 、 。
【设计实验方案】以“模拟酸雨的危害”为题进行对比实验。(如下图所示)
实验环境:①天然雨水;②向充满SO2的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模拟“酸雨”。
【实验现象】观察一段时间后,各装置里的物质分别发生了变化,就A、B、C三组装置中任选一组描述其对比现象 。
【交流反思】
①用pH试纸测定酸雨pH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
②同学甲认为:酸雨的腐蚀作用来自于SO2的酸性;同学乙认为:酸雨的腐蚀作用是由于SO2与水等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的缘故。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为了说明正确的结论,你认为还需要补充的对比实验所用的样品是 。
A.蒸馏水 B.干燥的SO2气体 C.稀硫酸 D.其他稀酸溶液
【实际运用】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合理的是
A.使用脱硫煤 B.加高工业烟囱 C.开发新能源
29.(4分)小明同学为了证明木材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而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其探究过程并完成下列各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点燃一根小木条 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木材中含有 元素
往烧杯中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木材中含有 元素
30.(4分)为使食品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色、香、味和口感,人们常在食品或食品包装中加入化学防腐剂。
请根据右图回答:
(1)苯甲酸中C、H、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C、H元素的质量比为 , 相对分子质量为 ;
(2) g苯甲酸中含有6.4g氧元素。
31.(7分)将16g含有杂质的锌粒投入到盛有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跟稀硫酸不反应)。测得加入锌粒前烧杯和稀硫酸的总质量为200g,反应停止后,烧杯和烧杯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215.6g。求:
(1) 反应中生成氢气的质量;
(2) 这16g含杂质的锌粒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
六、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30.(4分)为使食品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色、香、味和口感,人们常在食品或食品包装中加入化学防腐剂。
请根据右图回答:
(1)苯甲酸中C、H、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C、H元素的质量比为 , 相对分子质量为 ;
(2) g苯甲酸中含有6.4g氧元素。
31.(7分)将16g含有杂质的锌粒投入到盛有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跟稀硫酸不反应)。测得加入锌粒前烧杯和稀硫酸的总质量为200g,反应停止后,烧杯和烧杯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215.6g。求:
(3) 反应中生成氢气的质量;
(4) 这16g含杂质的锌粒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说明:1、本答案为参考答案,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2、本卷中化学方程式中出现化学式错误不得分,化学方程式书写不全者得0.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C A D B A B D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然后在D处再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与填充各1分)
11.C SO2 12.B 汽油 13.C CO 14.A 都会放热反应 15.B 它具有可燃性
三、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共30分)
16. (6分) (1)N (2)2H (3)3O2 (4)Mg2+ (5)FeCl2 (6)NO2
17.(5分)CO; CO2 ;O2 ;CO或H2 ;CH4 。
18. (5分) (1)C2H5OH (2)H2O (3)CaCO3 (4)C (5)Fe2O3
19.(3分)氢气 ,2H2+O2 点燃2H2O ;2CO+O2点燃2CO2
20.(5分)(1)化石 ,CH4+2O2点燃2H2O+CO2 ; (2)吸附性;
(3)氧气和水分 ;(4)可以节约石油,电器不使时及时拔掉电源插头。
21.(3分)与氧气隔绝、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22.(3分)(1)与氧气隔绝 ;(2)温度没有达到羊毛及铝质纤维的着火点;木材着火用水扑灭 。
四、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9分)
23.(3分)(1)让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2) ①③ ;(3)注意通风。
24.(3分)(1)合理 ,因为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2)AB
25.(3分)(1)空气中有可燃物和助燃物遇明火发生爆炸;(2)C7H16 ;
(3)应用锅盖盖灭 。
五、实验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6.(3分)(1)气体受热膨胀,二氧化碳的密度变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AC
27.(4分)(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铜片上的红磷及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4P + 5O2 ==2P2O5 ;(2)③④ ②④ (3)乙
28.(8分)金属 。 含硫煤的燃烧、化工厂排放的尾气。
就B组而言,天然水中的大理石没有明显变化而酸雨中的大理石表面有气泡产生。①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再有滴管将酸雨滴在pH试纸上,一会儿后将pH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②同学乙 B 。AC
29.(4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烧杯内壁出现一层水雾 氢
石灰水变浑浊 碳
六、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30.(4分)(1)7:6:2 , 14:1 ,122 ;(2)24.4
31.(7分)(1)0.4 g (2)81.25%
名称:苯甲酸
化学式:C6H5COOH
防腐简介:苯甲酸是应用很广的化学防腐剂,在pH为2.5~5的酸性环境下,它们能抑制微生物生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