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导学案
【课程标准】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一、五四风雷——青年人的强国梦
自主学习一
1、背景:
过程
阶段 时间 中 心 主 力 斗争形式 结 果
第一阶段 5.4 --- 6.5 游行示威(罢课) 初步胜利: 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拒签和约。
第二阶段 6月5日起 “三罢”斗争
3、结果: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免除曹、陆、章三人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历史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 的革命运动;
(2)特点: 是先锋、 是主力军;先进知识分子—--- 领导作用。
(3)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
(4)影响:五四运动成为中国 的开端。
【自主探究一:】
材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 万…
1915 年9 月,《新青年》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8 年11 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美日加紧侵华,北洋政府对内镇压革命运动,对外卖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结合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1)经济:
(2)思想:
(3)政治:
(4)导火线: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共产党人的未来梦
自主学习二
1、历史条件
思想基础: 并同工人运动日益结合;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基础: 的壮大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外部因素: 的帮助。
2、成立:标志------
(1)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3)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
②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和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③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 。
④领导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意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 。
【自主探究二:】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如何理解“新”的含义?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奋斗目标----
代表利益----
革命范畴----
三、国民合作和北伐战争——中国人民的国家梦
自主学习三
1、兴起: 国共合作
(1)条件:①必要性:共产党力量弱小,必须建立 ;
②可能性: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实现标志:1924年, 标志国共两党合作形成。
合作形式: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到国民党)
(4)意义: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迅速到来。
2、高潮:北伐战争
(1)条件: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1925年, 成立,
整编,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
(2)对象:北洋军阀: 、 、
(3)经过①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 流域。
②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 。
影响:
①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5)失败原因:
① 干涉,扶植蒋介石为新的代理人。
②国民党右派 、 叛变革命。 ,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国共合作开始破裂);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失败标志)
③陈独秀坚持 错误,放弃革命 。
【合作探究三:】
(一)、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变化
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
(二)国共合作的条件与国民大革命的成果
材料三: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真的国民革命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2)结合材料三,,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及其影响主要。
(三)、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材料四:下图漫画《同去,同去砍人去!》
材料五:马林和陈独秀:中国革命目前的任务,只是进行国民革命,国民党是代表国民革命运动的党,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3)结合材料和课本,说出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四)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材料六:1927年7、8月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拥有一支军队、一块地盘和一个政权;换言之,必须创造一个“国中之国”。 —费正清(美)《剑桥中华民国史》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获得什么教训?
本课小结:自己总结本课知识框架
课堂训练:
1、“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利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 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2、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课后作业
(一)必做题
下面是是“红色记忆”栏目的一名记者向观众介绍中共成立的情况的文章,请结合课本内容诊断出其中的几处毛病: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在北京秘密召开。大会通过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并制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资产阶级,领导学生运动。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书记。
2、完成“学思之窗”思考题和本课测评
(二)选做题
利用网络,查找了解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时哪些仁人志士?有哪些活动?和同学们谈谈你的看法。
汪
蒋
PAGE
第 1 页 共 5 页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学校:静宁县威戎中学 执教者:张婵娟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授课班级 高一(4)班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新课标):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设计理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属于“政治”模块“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个专题下的学习要点。内容标准的要求是:“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我们知道,旧教材的核心史观是“革命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习惯于宏大叙事,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工人运动的波澜壮阔、革命领袖的不屈不挠、农民群众的坚决斗争的精神,在错误和失败的地方往往又流露出惋惜的态度,似乎只有胜利才是最好的结局。然而,从新史观的角度看,历史课堂去探究历史事件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远比去探究历史事件本身更有意义;特别是从生产力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时间、人物、具体经过,影响,教训,五四精神等。历史教育教学要挖掘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发展有价值的内容。怎么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哪些东西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仍然有借鉴的作用。为此,本课设计了这样三个篇章:一、五四风雷——青年人的强国梦;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共产党人的未来梦;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中国人民的国家梦。这样设计教学,通过中国梦的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特点;又突出教学中心和主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思想,层层推进,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
二、资源分析
教材分析历史必修一的中心和主题是“政治文明历程”,揭示了人类历史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发展趋势,这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方向。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情况: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这些内容简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情况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教材主要安排三个目: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按照课标的要求,本课教学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发展和影响过程,二是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原因,认识国民革命失败给予我们的经验教训。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定位在“对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为中共党人以后的探索提供经验。(二)教学资源1.文本资料:教材;教参等。 2.图片资料:《同去,同去砍人去!》等。 3.依据教学设计制作了PPT课件。 4.多媒体录课教室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大革命等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应采取创设问题情境、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科能力,熏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
四、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时空概念:把握五四风雷,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等基本史实,构建时空观念。
2.唯物史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国民革命等的原因,失败的原因分析,培养唯物史观。
3.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把握基本的历史。
4.家国情怀:通过对国民革命的影响分析,感受无产阶级不屈斗争的爱国精神;认识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
五、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六、教学策略
本课以多媒体为平台进行教学,以导学案为依托,教学中运用图片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设置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归纳”方式开展探究,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以读一读来导入新课 在对五四运动生生不息的纪念中,我们感受到一个民族的不屈与奋进,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青年时期就把自己的奋斗与国家、民族、人民的最大利益联结在一起,将赢得永恒的青春。当这种人生追求成为一代青年的孜孜实践,迎来的,就是生机盎然的青春中国 。 学生阅读,感受历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明标 白板展示课标、重难点、学习目标(学科素养) 学生集体朗读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有效学习
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二 自主学习三 自主完成自学指导一二三检查学生探究成果,到学生中去,答疑解惑,个别点拨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适时点拨延伸 结合课本内容,完成导学案一二三部分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影响等,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意识
自主探究一 结合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材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 万… 1915 年9 月,《新青年》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8 年11 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美日加紧侵华,北洋政府对内镇压革命运动,对外卖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加强巡视与个别指导,注意要求学生限时训练、规范作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适时点拨延伸 学生阅读课本第一目,结合材料,准确的写出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材料的能力。了解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非偶然。
自主探究二 从“新”一字,通过提示,使其学会结合所学知识,系统化的思考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第二目,完成导学案,根据提示写出: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如何理解“新”的含义? 通过列举的方法,是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明白“新”的内涵
合作探究三 指导学生阅读概括,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一、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变化 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国共合作的条件与国民大革命的成果 材料三: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真的国民革命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结合材料三,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及其积极影响。三、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材料四:下图漫画《同去,同去砍人去!》 材料五:马林和陈独秀:中国革命目前的任务,只是进行国民革命,国民党是代表国民革命运动的党,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3)结合材料和课本,说出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四、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材料六: 1927年7、8月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拥有一支军队、一块地盘和一个政权;换言之,必须创造一个“国中之国”。 —--- 费正清(美)《剑桥中华民国史》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获得什么教训?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和图片信息,小组讨论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变化,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归纳到导学案上 学生准确、客观、真实地认识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影响,教训等。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本课小结 精炼小结,激发学生总结本课;肯定学生的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迅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和本课知识结构。组织自己的语言,积极总结本课,相之间肯定和补充。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教师补充,加深对本节课的掌握,既复习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加深了理解。
课堂检测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相关习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 学生自主完成习题。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 分层设计,面向不同学生;课后复习,巩固知识。
结束 展示问题,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集体朗读 感悟历史
八、板书设计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风雷——青年人的强国梦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共产党人的未来梦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中国人民的国家梦
九、作业设计
(一)必做题 1、下面是是“红色记忆”栏目的一名记者向观众介绍中共成立的情况的文章,请结合课本内容诊断出其中的几处毛病: 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在北京秘密召开。大会通过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并制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资产阶级,领导学生运动。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书记。 2、完成“学思之窗”和本课测评 (二)选做题 利用网络,查找了解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时哪些仁人志士?有哪些活动?和同学们谈谈你的看法。
十、评价设计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堂小结时自我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 小组互评:组内学生根据小组分工,参考组员课堂参与情况,相互评价。 教师评价:教师以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
十一、教学反思
多媒体课件辅助
学生探究归纳
应用知识 联1111系现实
升华认识 指导实际
分组讨论 辩驳
教师引11122导 设置问题 组织 评价
教师引导 设置问题
组织 评价
导学案导学
学生探究归纳
多媒体课件辅助
分组讨论探究
自主学习感悟
教学内容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教学时间 45分钟
教学总思路 以青年人的强国梦,共产党人的未来梦,中国人民的国家梦。这样设计教学,通过中国梦的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特点;又突出教学中心和主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思想,层层推进,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所以在教学中采取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引导等多种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科能力,熏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以课本为依托,以问题引领,结合材料,层层深入,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时空概念:把握五四风雷,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等基本史实,构建时空观念。 2.唯物史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国民革命等的原因,失败的原因分析,培养唯物史观。 3.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把握基本的历史。 4.家国情怀:通过对国民革命的影响分析,感受无产阶级不屈斗争的爱国精神;认识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
教学步骤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PPT播放及教学时长 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1: 导入,通过读一读展示相关的内容,问题:辛亥革命失败了,民族危亡,路在何方? 展示相关内容,图片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失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中国人开始了新的探索。 P1-2 5 min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更有针对性。
教学环节2: 自主完成自学指导一二三 检查学生探究成果,到学生中去,答疑解惑,个别点拨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适时点拨延伸 结合课本内容,完成导学案一二三部分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P3-5 10 min 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影响等,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意识
教学环节3: 分别展示合作探究一、二、三,让学生结合课本和材料写出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老师展示内容,五四爱国精神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如何理解“新”的含义? 老师展示其内容 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变化,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 老师展示其内容 结合课本和材料完成导学案探究一、二、三部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后小组成员展示其得出的结论,相互评价,补充 P6-8 20 min 提高学生自学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环节4: 本课小结2、课堂检测3、拓展延伸:那个时期的中国人构筑和追寻的是怎样中国梦?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自己总结本课内容,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共同阅读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P9-10 10min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教师补充,加深对本节课的掌握,既复习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加深了理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读一读
在对五四运动生生不息的纪念中,我们感受到一个民族的不屈与奋进,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青年时期就把自己的奋斗与国家、民族、人民的最大利益联结在一起,将赢得永恒的青春。当这种人生追求成为一代青年的孜孜实践,迎来的,就是生机盎然的青春中国 。
——(引文〈人民日报〉)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
1917年护法运动
1913年二次革命
1917年护法运动
失败!失败!!
中国再一次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的理论,
探索新的道路来求得国家独立富强和人民自由幸福。
——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专政》
民族危亡,路在何方?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民主革命的新发展-----
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学习目标
时空概念:把握五四风雷,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等基本史实, 构建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国民革命等爆发和失败的原因分析,培养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把握基本的历史。
家国情怀:通过对国民革命的影响分析,感受无产阶级不屈斗争的爱国精神;认识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
五四风雷——青年人的强国梦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共产党人的未来梦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中国人民的国家梦
筑梦、寻梦
自主学习
结合课本,用6分钟快速浏览、完成导学案自学指导一、二、三。
材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 万…
1915 年9 月,《新青年》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8 年11 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美日加紧侵华,北洋政府对内镇压革命运动,对外卖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探究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五四风雷——青年人的强国梦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1)经济:
(2)思想:
(3)政治:
(4)导火线:
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激化阶级矛盾。
(对内镇压,对外卖国)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指明方向
美日加紧侵华,激化民族矛盾。
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表:
时间 中心地点 主力 斗争形式 要求
时间 中心地点 主力 斗争形式 结果
5月4日
-6月4日
学生
北京
示威游行(罢课)
外争主权
内惩国贼等
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阶级
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取得初步胜利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材料:“五四运动既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的运动’,又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毛泽东
影响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特点: 学生 是先锋、 工人 是主力军
(3)作用:一些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
克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
(4)影响:五四运动成为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
是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精神
是敢为天下先,永不低头的精神
结合课本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条件有哪些?
思想基础: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组织基础:
外部因素: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无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共产党人的未来梦
1921.7 上海----中共诞生
自学指导二:导学案第二目内容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奋斗目标
代表利益
革命范畴
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如何理解“新”的含义?
探究二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广大人民的利益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
转变:从独立的攻击到决定实行党内合作
合作探究三
一、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变化
国民合作和北伐战争——中国人民的国家梦
材料三: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真的国民革命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2)结合材料三,,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及其积极影响。
原因:
①国民党是真的革命党。
②工人阶级力量弱小,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③共产国际的指示
影响:实现了国共合作(或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二、国共合作的条件与国民大革命的成果
三、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材料四:下图漫画《同去,同去砍人去!》
汪
蒋
材料五:马林和陈独秀:中国革命目前的任务,只是进行国民革命,国民党是代表国民革命运动的党,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3)结合材料和课本,说出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客观: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中外反动势 力的相互联合)
主观:陈独秀坚持右倾右倾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
材料六:
1927年7、8月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拥有一支军队、一块地盘和一个政权;换言之,必须创造一个“国中之国”。
—费正清(美)《剑桥中华民国史》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获得什么教训?
四、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经验:①中共必须独立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②中共必须掌握自己的革命武装。
课堂训练
1、“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利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
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B
2、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课堂训练
D
课堂小结
自主总结本课知识框架
筑梦、寻梦
拓展延伸:那个时期的中国人构筑和追寻的是怎
样中国梦?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全体中华儿女:
要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