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课件(含媒体素材) (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桂林山水 课件(含媒体素材) (5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02 20:03:17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桂林山水 陈淼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甲天下、荡漾”等词语。学习目标1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4
会写的字
生字学习 多音字
卷似屏 形近字
暇(xiá)闲暇
瑕(xiá)无瑕秦(qín)秦朝
泰(tài)泰山嶂(zhànɡ)层峦叠嶂
障(zhànɡ)屏障恋(liàn)依恋
峦(luán)山峦格(ɡé)(格外)
骆(luò)(骆驼)棉(mián)棉花
绵(mián)连绵词语学习词语理解甲天下:天下第一。甲,居第一位。
造句: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造句:田野上麦浪此起彼伏,好似绿波荡漾。
形态万千:形状、姿态各种各样。
造句:公园里的荷花形态万千,美极了!波澜壮阔:指水势浩渺壮阔。也比喻声势浩大或规模宏伟。
造句:一艘军舰正航行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上。
水平如镜:形容水面非常平静,就像一面镜子。
造句:我骑着自行车,悠然漫行在水平如镜的西湖边。
无暇:玉上没有瑕疵,比喻人或事物没有缺点和污点,形容非常完美。
造句:他昨天给我看的这件作品简直完美无瑕。峰峦雄伟:山峰连绵不断,雄壮而高大。
造句:我也想去攀登峰峦雄伟的泰山。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高高耸起。拔,超出,高出。
造句: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让人不敢相信这里曾是一片田野。
近义词观赏——(欣赏) 仿佛——(好像)
雄伟——(雄壮) 围绕——(缠绕)
连绵不断——(连绵不绝)
波澜壮阔——(汹涌澎湃)
形态万千——(姿态万千)
反义词流动——(固定)
前进——(后退) 
迷蒙——(清晰)
波澜壮阔——(风平浪静) 
词语辨析观赏 欣赏
相同点:都有“用视觉去享受美好的东西,领略其中趣味”的意思。
不同点:“观赏”只指通过视觉来享受,对象只能是看得见的东西。
“欣赏”指用喜爱的心情领会美好事物的韵味,除视觉享受外,还可以指听觉、味觉、嗅觉上的享受或精神上的享受;它还可以表示喜欢或赞赏。
运用示例:
1.他很(   )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2.她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   )景物吗?欣赏 观赏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交代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总起)
第二部分(2、3):分别描写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
第三部分(4):写桂林的山和水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令人神往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1.学习第1自然段。
(1)文中哪句话能说明作者去桂林游玩的理由? 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解读 (2)“甲”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甲”是第一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
(3)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此段为全文的总领,引出下文。 2.学习第2自然段,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1)作者要赞美漓江的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
作者先写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大海和西湖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从而衬托出漓江水的迷人。 (2)漓江水有哪些特点?
(3)作者是怎样描写水的静的? 静、清、绿。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4)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水的清的?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既然那么清,想象一下你还能看到些什么?
小鱼、浮萍……(5)读一读描写漓江最后一个特点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运用比喻手法,将漓江的水比作无瑕的翡翠。 (6)作者描写漓江的特点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这三句话是对漓江水的赞叹。运用的是排比手法,使表达显得更有气势。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 “无瑕的翡翠”是指十分纯洁,没有任何斑点的绿色宝石。作者把漓江水比作“无瑕的翡翠”是因为漓江水深、水清,水深使水面呈现绿色,加上两岸青山的映衬,更加呈现出一种深绿的颜色。 由于水清、水绿,映入作者眼帘的漓江水似乎就成了一块纯粹的碧玉,使漓江水的特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与珍爱之情。 (8)本段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写出了人坐在船上的感受,通过船“前进”而岸“后移”的比较,从侧面衬托出漓江的平静。 2.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1)这一段中,作者继续采用什么方法写桂林山的与众不同?
衬托。
(2)泰山、香山、桂林的山分别有什么特点?
泰山:峰峦雄伟。
香山:红叶似火。
桂林的山:奇、秀、险。
泰山香山 (3)作者以哪三座山峰为例来表现桂林山的奇? 老人山、象鼻山和骆驼山。老人山 象鼻山 骆驼山 (4)除了这三座山峰作者没有再一一举例,而是用两个词语表明桂林的山不但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是哪两个词?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5)作者是如何写出山峰的秀?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比作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秀 (6)作者如何描写山峰的险?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4.学习第4自然段。
(1)最后一段中作者除了山水还写了哪些景物? 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小船在碧绿的水波之上慢慢划行,人坐在船上欣赏两岸的山水风景,如同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赏一般。 (3)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全文。
这段话描绘了山和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加上空中的云雾、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点缀其间,交织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遥相呼应。
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巧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就叫做排比。
用排比来说理,可使条理分明;用排比来抒情,可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写法借鉴 如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就运用排比增强了写景的气势,准确而鲜明地表现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 使用排比手法时,要注意几点:
(1)平时要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分类、比较、归纳、联想等能力。
(2)使用时,要注意各分句之间的搭配,分句之间不能互相交叉和重复,也不能互不相干,要注意排列的顺序不能混乱。
(3)要注意各分句在结构上要基本相同,否则就收不到加强语势等效果。
运用示例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美丽而温暖的季节;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春天,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我爱春天!1.含“如”字的四字词语
水平如镜 胆小如鼠 心乱如麻
大雨如注 心急如焚 挥汗如雨
视死如归 恩重如山 力大如牛
拓展延伸2.描写祖国山河风光的谚语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2)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3)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阁天下险,三峡天下雄。
(4)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本文作者把奇、秀、险的桂林山和静、清、绿的漓江水联系起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把这幅图画点缀得更美了,怎能不令人陶醉其中呢?
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国山河多壮丽!慨叹之余,让人不由赞叹陈淼先生的文笔更美!课堂小结结构图示
桂林山水 总起:桂林山水甲天下美不胜收 分述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漓江水:静、清、绿
桂林山:奇、秀、险当堂测试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一句中,“这样的山”,指桂林( )、( )、( )的山;“这样的水”指漓江( )、( )、( )的水。其中( )、( )两个词语把山和水联系起来,这是“画卷”的主体。再加上( )、( )、( )的点缀,使人觉得像是走进了( )的画卷。
奇 秀 险 静 清 绿 围绕倒映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水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连绵不断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桂林山的“奇”的?
课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还可能像背着娃娃的妇女,像好斗的公鸡,像下山的猛虎,像含苞欲放的莲花等。课后习题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