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吉德玛》
教学目标:
1、能安静的聆听乐曲?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感受草原辽阔、美丽的风
景场面?体验蒙古族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热情奔放的情怀。
2、能在聆听乐曲的各种感受性实践活动中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
意义?即同一个曲调用不同速度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3、培养学生自信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即同一个曲调用不同速度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乐曲表现的不同画面场景,体验乐曲表现的情绪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教设备、教学光盘、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课堂基训。
三、复习表演:《草原上》
四、新课教学:聆听音乐《森吉德玛》
1、介绍作者贺绿丁创作乐曲的背景?引入课题。
师:草原美丽的风景,动听的歌声和蒙古人们快乐的生活深深打动了贺爷爷的心,于是?贺爷爷依据蒙古民歌《森吉德玛》创作了一首管弦乐曲,名字也叫《森吉德玛》。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这首动人的乐曲。
2、讲解管弦乐曲相关知识。
出示小图片?让学生知道管弦乐曲是用哪些管弦乐器演奏的。
? ?3、欣赏乐曲
? ?①整体欣赏:听听想想说说,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
好象看到了什么?乐曲的速度发生了几次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尽情的讲述自己的见解?并启发
学生依据速度的变化说出乐曲可以分为两个乐段。
②唱唱主旋律:用“啦”模唱乐曲
随琴轻唱乐曲
4、 分段欣赏
①聆听第一乐段:播放第一段音乐?
启发学生说说这部分的速度是怎样的?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待学生自由的表述后再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慢板的音乐表现了大草原美丽、宽广的风景?让人听后觉得心情悠闲、舒畅。
②对比聆听第二乐段:这部分音乐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什么发生了变化?表现了草原上的什么场面?引导学生通过和第一段音乐的对比,懂得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截然不同?速度变快,情绪由舒缓转变为热闹、欢快,表现了蒙古草原上人们欢庆节日、载歌载舞的喜庆场面。
?五、情感升华:
? ???1、情感教育:说说听完乐曲后的感受。让学生说说听后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草原上的人们都是怎样的?学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对美丽草原的向往之情,教师顺势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2、播放音乐?师生做骑马律动,在愉悦的情感中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