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教学反思
向春红
刚刚上完学校的公开课,本节课我运用了讲练相结合的方法学习的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效果,我觉得存在以下问题:
一、概念讲解不够透彻。我在引入时以氧分子为例,通过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引入相对分子质量。班上一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很容易就接受了相对分子的概念,但仍有一少部分学困生虽然会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但没有理解究竟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究竟表示的是什么?因此这个部分的学生相当于一个“夹生饭”,且马上表现在学生练习中。在练习计算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他们就没有把氢原子的个数搞清楚,导致计算错误。如果在刚开始就明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组成它的各元素的质量之和,而元素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诚意原子个数的话就更容易理解了。
二、给学生留的思考空间不够。接下来在讲解元素质量和元素的质量分数时考虑到学生心中已经有了元素质量的概念,我就采取“扶着走”的模式,用一个简单的例题先讲演,然后让同学们自学课本上有难度的例题,自己找规律后再做简单的尝试。最后在根据学生的易错点作再一次的纠正,然后他们再作第二次尝试,这个阶段给的时间太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
三、课堂容量太大,因此也没有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反馈。
总之,这堂课的纰漏很多,我相信只要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经验会越来越丰富,教学能力会越来越强。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
归州镇初级中学 向春红
【教学内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初步学会三种基本计算。①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②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③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⑵方法目标:通过算法的推理过程,学习类比和科学抽象的学科方法。
⑶思想目标:通过算法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微粒观和元素观。通过课题的引入和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学科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三种基本计算
【教学难点】:从宏观到微观,对三种计算算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铺垫
1.说出下列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
2.说出下列物质的一个分子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
氧气O2 水H2O 尿素CO(NH2)2
说出上述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一个分子是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
复习化学式的意义,扫除障碍,为本节课的新知识学习做准备。
引入
出示问题:菜农张某种的小白菜叶色发黄,农业技术人员经过诊断,告诉他需施一定量的氮肥。商店老板告诉他说,氮肥尿素150元 /50kg,碳酸氢铵50元/50kg. 两种氮肥的价格差距如此之大?
读题思考:该怎样计算呢?
用农业生产中的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知道今天所学知识是有用的,感受化学的价值,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出示
学习
目标
初步学会以下三种计算:
a.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b.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c.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齐读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带着任务去学习。
求相对分子质量
引导:原子有质量,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也有质量。原子的质量很小,我们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相对原子的质量。同样的,在化学中,我们用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
思考:
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分子——相对分子质量
帮助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学习类推的方法。
1.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
2.“总和”意味着用什么运算方法?
学习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看书上的例题,学习相对分子质量的算法。
学习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质疑:
教材87页“O2的相对分子质量=16×2”中,“16”从哪里来?为什么要乘以“2”?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中,为什么要用“+”?
回答老师的质疑。
练习:
求N2、CO2、CO(NH2)2
NH4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先独立计算,再小组内组长批改并给出相应的评价。
交流、讨论、纠错
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抓住关键点。
通过演排巩固并暴露问题,获得帮助。
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算法推理:
1.从字面上如何理解“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就等价于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理解、内化
从宏观辨识到到微观探析,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的依据,建立元素观和微粒观。
示例:
求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提醒:
注意后面的计算顺序要与前面所列元素的顺序一致。
学例题,并做练习题:过氧化氢[ H2O2 ]中H、O的质量比
尿素[ CO(NH2)2 ]中 C、O、N、H的质量比,
碳酸氢铵[ NH4HCO3 ]中 N、H、C、O的质量比。
先独立计算,再小组内组长批改并给出评价。
交流、讨论、纠错
帮助学生抓住关键点,计算中一定要数清原子的个数。
练习和巩固这这种计算,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求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疑:
1.从字面上如何理解“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2.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得出关于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的计算公式。
思考、理解,得公式1: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100%
理解“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涵义
3.以H2O为例推导算法: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等于分子中某原子的质量分数。
理解、内化,得公式2: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
弄清计算依据,突破难点。建立元素观和微粒观。
以水为例学习计算格式。
提示:注意数准原子数,注意书写格式。
求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CO(NH2)2 NH4HCO3
熟悉计算方法。将化学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化学计算转化成数学计算。
呼应课堂开头的问题
为什么两种氮肥的价格差距如此之大?
通过计算发现,两种氮肥中,尿素的含氮量比碳酸氢铵的含氮量高得多,所以尿素的价格也贵得多。
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学科价值。
归纳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思考、整理、归纳
培养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
练习题
1.甲醛是室内装修的隐形杀手,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
⑴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⑵甲醛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 ;
⑶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018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