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

文档属性

名称 硫酸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12-12 17:42:00

文档简介

一 说教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苏教版高级中学化学1(必修)课本第一册专题4的第一单元的硫酸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所处地位:本课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这是因为:硫酸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它在工业上和实验室都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硫酸既具有酸的通性,又具有特性。掌握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工农业生产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
本节课本节课是在单质S、SO2的基础上,对硫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H2SO4的性质作进一步的认识。作为三大强酸之一的硫酸,从性质上来说,不但具有酸的通性,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让学生在已往知识的基础上对酸的性质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间的关系。另外,硫酸的通性和特性,尤其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为以后HNO3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硫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用途极广,而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因此,硫酸的性质是本章的重点。
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虽然酸的通性、浓硫酸的部分特性已在初中化学里较为系统的学习过,但作为氧化性酸的强氧化性,即浓硫酸的最主要的特性,学生从本节课才开始接触,因此,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不但使学生全面掌握硫酸的性质,而且为今后学习硝酸等强氧化性酸的性质打好基础。所以,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 强调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并不是说一般酸没有氧化性,而这一点恰恰是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容易混淆的地方,加之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又常常涉及部分被还原的问题,使这一概念复杂化,故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
2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考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在重点掌握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同时,通过新旧知识对比归纳,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并能较灵活的运用。
(2)能力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① 通过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②通过对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分析,推理及课堂练习的处理,教给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思路,了解外因与内因的辨证关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方法和能力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此,我采用了“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即采用“设疑—探究—分析—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情景激学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
2、实验促学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以得出浓硫酸的性质。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设疑—探究—分析—归”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SO2的性质由2SO2+O2 ===2SO3, SO3+H2O=H2SO4,那么作为三大强酸之一的硫酸性质又如何呢?
(二)教学过程
探究一
一、稀硫酸的通性
[设疑]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现象?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下列反应能否发生?现象?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分析] A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Zn+2H+==Zn2++H2?
C Fe2O3+6H+==2Fe3++3H2O
D OH-+H+==H2O
E Ba2++SO42-==BaSO4 ?
[结论]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设疑] 为什么稀硫酸也具有酸的通性?
[结论] H2SO4==2H++SO42- 所以具有酸的通性
探究二
二 浓硫酸的性质
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探究] 浓盐酸、浓硫酸各一瓶,通过观、嗅、阅读标签信息,获得浓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质。
[结论] 浓硫酸为无色油状液体,高沸点难挥发,密度比水大,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且放出大量热量。
[思考] 浓硫酸稀释时应注意什么事项?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如何处理?
探究三
2、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吸水性
[探究] a、实验:胆矾晶体中加入少量 浓硫酸
b、 CO2、 Cl2中混有水蒸气常用浓硫酸干燥?
c、浓硫酸敞口放置如何?
[观察与分析] a、胆矾晶体变白?(失去结晶水) b、溶液未变兰?(未形成溶剂) c、浓硫酸敞口放置会变稀
[结论]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H2SO4+nH2O==H2SO4·nH2O)
探究四
3、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脱水性
[探究] 实验 点滴板上放少量纸屑、棉花、木 屑,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
[观察与分析] 变黑?(炭化)
[结论]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C6H10O5)n?6nC+5nH2O)
吸水性和脱水性的比较:
比较吸水性脱水性原理
吸收物质中本来就有的湿存水将化合物中的H:O=2:1脱出
用途 干燥剂 强腐蚀性
探究五
4、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
[探究] 实验 a、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b、铁(铝)与浓硫酸的反应
[观察与分析] a、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判断两剂、 两产物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浓硫酸的作用)
b、Fe、Al遇冷浓硫酸钝化(化变、贮存)
c、C+2H2SO4(浓)=====CO2+2SO2+2H2O(判断两剂、两产物) d、H2S+H2SO4(浓)=S ? +SO2 ? +2H2O(引深)
[结论]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探究六
[探究] 实验 向盛有蔗糖的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再加入浓硫酸,迅速搅拌。
[观察与分析] a、杯壁变热 (浓硫酸遇水放热) b、蔗糖逐渐变黑 (脱水炭化)
c、杯内黑色固体体积膨胀(气体放出) d、闻到刺激性气味(SO2)
[结论] 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三)知识小结:
H2SO4的物理性质:高沸点难挥发、密度比水大、与水互溶放热 H2SO4的化学性质
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5条)
2、浓硫酸的化学特性:吸水性、脱水性、 强氧化性。
(四)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那些主要性质:
(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_______ ;
(2)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_______; (3)稀硫酸可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________; (4)浓硫酸不能干燥硫化氢气体__________ ;
(5)铜片放入浓硫酸中加热,有气泡产生____________ ;
(6)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__________;
2、常温下,下列物质可盛放在铁质容器中的是( )
A 盐酸 B 稀硫酸 C 浓硫酸 D 硫酸铜溶液
(五)课后思考:
1、如何鉴别已失去标签的稀硫酸和浓硫酸? (请同学们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 2、设计一套实验装置,验证木炭与浓硫酸的反应产物。
(六)课下作业:
课件21张PPT。《硫酸》第一课时说课 平和 一 中
全茂雨
一 说教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苏教版高级中学化学1(必修)课本第一册专题4的第一单元的硫酸的第一课时。
教材所处地位:本课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这是因为:硫酸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它在工业上和实验室都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硫酸既具有酸的通性,又具有特性。掌握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工农业生产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二)教材所处地位:本课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这是因为:硫酸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它在工业上和实验室都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硫酸既具有酸的通性,又具有特性。掌握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工农业生产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
本节课是在单质S、SO2的基础上,对硫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H2SO4的性质作进一步的认识。作为三大强酸之一的硫酸,从性质上来说,不但具有酸的通性,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让学生在已往知识的基础上对酸的性质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间的关系。另外,硫酸的通性和特性,尤其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为以后HNO3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硫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用途极广,而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因此,硫酸的性质是本章的重点。 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虽然酸的通性、浓硫酸的部分特性已在初中化学里较为系统的学习过,但作为氧化性酸的强氧化性,即浓硫酸的最主要的特性,学生从本节课才开始接触,因此,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不但使学生全面掌握硫酸的性质,而且为今后学习硝酸等强氧化性酸的性质打好基础。所以,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 强调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并不是说一般酸没有氧化性,而这一点恰恰是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容易混淆的地方,加之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又常常涉及部分被还原的问题,使这一概念复杂化,故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考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在重点掌握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同时,通过新旧知识对比归纳,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并能较灵活的运用。 (2)能力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① 通过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②通过对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分析,推理及课堂练习的处理,教给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思路,了解外因与内因的辨证关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方法和能力
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此,我采用了“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即采用“设疑—探究—分析—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情景激学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 2、目标导学 明确学习目标,促使学生积极的探索、发现 3、实验促学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分析推理、 归纳总结,以得出浓硫酸的性质。说学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设疑—探究—分析—归纳”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说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SO2的性质, 由2SO2+O2 2SO3, SO3+H2O=H2SO4,那么作为三大强酸之一的硫酸性质又如何呢?[分析] A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Zn+2H+==Zn2++H2?
C Fe2O3+6H+==2Fe3++3H2O
D OH-+H+==H2O
E Ba2++SO42-==BaSO4 ? [结论]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设疑] 为什么稀硫酸也具有酸的通性? [结论] H2SO4==2H++SO42- 所以具有酸的通性探究二
二 浓硫酸的性质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探究] 浓盐酸、浓硫酸各一瓶,通过观、嗅、阅读标签信息,获得浓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质。
[结论] 浓硫酸为无色油状液体,高沸点难挥发,密度比水大,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且放出大量热量。
[思考] 浓硫酸稀释时应注意什么事项?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如何处理?探究三
2、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吸水性
[探究] a、实验:胆矾晶体中加入少量 浓硫酸 b、 CO2、 Cl2中混有水蒸气常用浓硫酸干燥? c、浓硫酸敞口放置如何?
[观察与分析] a、胆矾晶体变白?(失去结晶水) b、溶液未变兰?(未形成溶剂) c、浓硫酸敞口放置会变稀
[结论]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H2SO4+nH2O==H2SO4·nH2O) 探究四
3、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脱水性
[探究] 实验 点滴板上放少量纸屑、棉花、木 屑,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
[观察与分析] 变黑?(炭化)
[结论]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C6H10O5)n?6nC+5nH2O)
吸水性和脱水性的比较:探究五
4、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
[探究] 实验 a、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b、铁(铝)与浓硫酸的反应
[观察与分析] a、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 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判断两剂、 两产物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浓硫酸的作用) b、Fe、Al遇冷浓硫酸钝化(化变、贮存) c、C+2H2SO4(浓) CO2 ? +2SO2 ? +2H2O (判断两剂、两产物) d、H2S+H2SO4(浓)=S ? +SO2 ? +2H2O(引深)
[结论]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探究六
[探究] 实验 向盛有蔗糖的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再加入浓硫酸,迅速搅拌。
[观察与分析] a、杯壁变热 (浓硫酸遇水放热) b、蔗糖逐渐变黑 (脱水炭化) c、杯内黑色固体体积膨胀(气体放出) d、闻到刺激性气味(SO2)
[结论] 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 强氧化性。
(三)知识小结:
H2SO4的物理性质:高沸点难挥发、密度比水 大、与水互溶放热 H2SO4的化学性质
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5条)
2、浓硫酸的化学特性:吸水性、脱水性、 强氧化性。(四)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那些主要性质:
(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_______ ; (2)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_______; (3)稀硫酸可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________; (4)浓硫酸不能干燥硫化氢气体__________ ; (5)铜片放入浓硫酸中加热,有气泡产生____________ ; (6)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__________;
2、常温下,下列物质可盛放在铁质容器中的是( ) A 盐酸 B 稀硫酸 C 浓硫酸 D 硫酸铜溶液脱水性吸水性酸性酸性和氧化性强氧化性C酸性、脱水性(五)课后思考:
1、如何鉴别已失去标签的稀硫酸和浓硫酸? (请同学们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 2、设计一套实验装置,验证木炭与浓硫酸的反应产物。
(六)课下作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