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总结提升(四)总结提升(四)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总结提升(四)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意义运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为人体各组织细胞不断运来氧和养料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用低倍显微镜观察;2.确定毛细血管的方法:管腔小,红细胞单行通过总结提升(四)血浆血液循环血液血细胞水约90%,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约3%1.运载血细胞;
2.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分为A型、B型、AB型、O型血,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分类功能成分流 动的组 织按血型分类按含氧多少分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总结提升(四)血液循环心脏左心房连肺静脉;
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
左心室连主动脉;
右心室连肺动脉使血液在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的动力器官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一共分四腔:
上部分叫左心房、右心房,
下部分叫左心室、右心室结构功能大小位置连接的血管输送血液的泵总结提升(四)排出方式人体内
的废物排遗——人体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粪便)的过程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尿的形成泌尿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尿液暂时贮存尿液输送尿液形成尿液肾单位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的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排尿的意义:排出体内的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类型一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特点的比较归 类 整 合 创 新总结提升(四)例1 某校一位生物教师到西藏山南地区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该教师未患病),则增加的血液成分最可能是( )
A.红细胞 B.血浆 C.白细胞 D.血小板总结提升(四) A[解析]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1.2018·聊城 下列有关血液中各种成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具有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
B.红细胞能够快速分裂产生新的红细胞
C.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具有防御作用
D.血小板能在伤口处凝血,具有保护作用体验中考 B总结提升(四)总结提升(四)[解析]血细胞是造血干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的,成熟的红细胞已经没有分裂能力。总结提升(四)类型二 血流的管道——血管例2 2018·自贡 人体内的三种血管各有特点,下面不属于静脉特点的是( )
A.管壁较厚,弹性大
B.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C.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D.四肢血管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A总结提升(四)总结提升(四)[解析] 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的血管是动脉,而不是静脉;将血液从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的是静脉,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血流速度较慢;四肢的静脉血管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总结提升(四)体验中考D2.2018·绵阳 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是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这些特点不包括( )
A.分布最广 B.管壁最薄
C.管腔最小 D.血流最快[解析]毛细血管分布范围最广,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这些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总结提升(四)类型三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例3 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的管壁厚,弹性大,内流动脉血
B.⑤的心壁最厚,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C.心脏四个腔内血流方向为:⑦→⑨→④→⑤
D.⑦左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向⑨D总结提升(四)[解析] ⑦是右心房,右心房收缩,动脉瓣关闭,房室瓣打开,血液由右心房流向右心室。总结提升(四)体验中考3.2017·盐城 如图是哺乳动物心脏内部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是右心室
B.⑥中的血液流向⑤
C.①中流的是动脉血
D.心脏的四个腔中与静脉相通的是④⑥C总结提升(四)[解析]由图可知,④是左心室;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所以⑤中的血液流向⑥;①为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流动脉血; 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所以心脏的四个腔中与静脉相通的是③⑤。总结提升(四)类型四 血液循环的途径例4 2018·日照 如图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主动脉
B.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C.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c处止血
D.若b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应该在a处扎上胶皮管D总结提升(四)[解析]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
总结提升(四)体验中考4.2017·临沂 如图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B.图中实线为体循环路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若②为小肠,则血液流经②后,营养物质减少
D.若②为肾脏,则血液流经②后,尿素和氧气明显减少D总结提升(四)[解析] 由图可知①为肺部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此处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图中虚线由右心室出发,终止于左心房,为肺循环路线,实线为体循环路径;若②为小肠,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所以血液流经②后,营养物质变多;②为体循环中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此处后,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所以血液由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总结提升(四)类型五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人体排泄的途径总结提升(四) 2.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较注:“+”表示含有此类成分,“-”表示缺少此类成分。例5 2018·遂宁 有关人体代谢废物排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尿液的形成与排出途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B.人体只通过尿液和汗液两种形式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C.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水、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
D.人体的一部分代谢废物(如尿素、无机盐等)只有溶解到水中才能排出体外,所以适量饮水有利于健康B总结提升(四)总结提升(四)[解析] 排汗和排尿可以排出代谢废物,呼吸也能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总结提升(四)体验中考5.2018·临沂 如图为人的泌尿系统,箭头表示流向,比较1、2、3结构内尿素的浓度,从低到高的正确顺序是( )
A.1-2-3 B.2-1-3
C.3-2-1 D.3-1-2A总结提升(四)[解析]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1肾静脉与2肾动脉相比,1肾静脉的血液中尿素浓度降低。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尿素被浓缩。所以,剩下的物质——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升高,因此3输尿管中尿液的尿素浓度最高。总结提升(四)类型六 人体生理活动综合题例6 2017·临沂 血液、尿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如表为医生对甲、乙、丙、丁四名男生体检时的血常规和尿检的结果统计[其中白细胞正常值为(4~10)×109个/升,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克/升,“-”表示“没有”,“+”表示“有”],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总结提升(四)A.参照表中数据,四人中有炎症的应该是丙,患贫血症的是乙
B.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献血三人中最合适者是丁
C.丙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是由于肾小球发生病变的缘故
D.丙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了障碍总结提升(四)√总结提升(四)[解析] 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总结提升(四)体验中考6.2018·邵阳 如图所示,图甲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生理过程流程图,图中A、B表示进出的物质;图乙是进入和离开人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相对含量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总结提升(四)(1)题干有关图乙的描述中,所指的“人体某器官”是______。
(2)小肠吸收的葡萄糖要达到小腿肌肉细胞,需________次经过右心房。
(3)进行亲子鉴定时,需要选取血液中的________作材料。
(4)煤气中毒时,一氧化碳最先进入人体心脏的____(填序号)。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5)图甲中B物质代表人体呼出的气体,其中包括人体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________。肾脏1白细胞A水总结提升(四)[解析] (1)由于肾脏的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是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而流经肾脏的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能量是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所以流经肾脏的血液中,有机物(葡糖糖)减少,肾脏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要经过滤和重吸收两个过程,肾小管没有重吸收原尿中的尿素,所以血液离开时肾静脉内尿素的含量减少,可见符合图示的是器官肾脏。总结提升(四)(2)小肠吸收的葡萄糖到达小腿肌肉细胞的途径: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小腿组织细胞。可见经过1次右心房。(3)白细胞含有细胞核,有遗传物质,可用DNA进行亲子鉴定。(4)当人体发生煤气中毒时,血液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氧失去和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一氧化碳从外界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肺静脉,然后进入左心房。(5)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