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案
陈建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了解孔乙己的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2.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重点:
抓住孔乙己“脸色”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抓住“笑”来理解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难点:
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一、导入:(课前播放《二泉映月》)
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抱负。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
二、整体感知:
1、主人公孔乙己是不是姓孔名乙己呀?那他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请在书上找出依据。一个人连名字都没有,这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交待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说明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是什么?
2、那么,孔乙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找出最能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一句话。说说孔乙己的身份特殊在哪里?
3、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在于鲁迅先生高超的刻画人物的技巧,鲁迅先生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刻画孔乙己的,大家找找看,用了哪些方法?《孔乙己》中有好几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这些“脸色”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大家找一找文中有几次对孔乙己的脸色的描写?
4、《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孔乙己是笑料,他们笑孔乙己什么?如果你当时在现场的话,你会嘲笑他吗?如果是现在呢?为什么不笑丁举人?为什么写的是丁举人打断孔乙己的腿,而不是掌柜或者某老板?
5、请找出写孔乙己的结局的一句话。如何理解这句话?
三、探讨:
(一)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那为什么孔乙己也学了很多的知识,却连营生都不会、养活自己都不能?他怎么没有力量?
(二)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三)孔乙己如果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他的命运会怎样?
四、小结:
孔乙己这个被科举制度欺骗愚弄了一辈子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功名不就,却自命清高;四体不勤,却好吃懒做;贫困潦倒,却死爱面子;受尽摧残,却麻木不仁。这个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思想毒害的孔乙己爬着离开了人世。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形象给我们 ( http: / / )留下了深刻印象,面对时代的变革,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 ( http: / / )的启示历久弥新。
板书设计
孔 乙 己
鲁 迅
性格:热衷功名、好喝懒做、自命不凡、麻木不仁
环境:愚昧麻木、自私冷酷
主题: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罪恶
批判麻木冷漠的国民性(共14张PPT)
孔乙己
鲁 迅
相关背景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一篇小说,鲁迅先生后来亲自将它译成日文。《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一、整体感知
1、文中哪句话交待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2、请大家找出最能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一句话。说说孔乙己的身份特殊在哪里?
3、《孔乙己》中有好几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这些“脸色”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大家找一找文中有几次对孔乙己的“脸色”的描写?
4、孔乙己是笑料,他有哪些地方好笑?他们为什么要笑孔乙己?为什么不笑丁举人?为什么写的是丁举人打断孔乙己的腿,而不是掌柜或者某老板?
5、请找出写孔乙己的结局的一句话。如何理解这句话?
孔乙己电影片断.avi
二、探讨
1、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那为什么孔乙己也学了很多的知识,却连营生都不会、养活自己都不能?他怎么没有力量 ?
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到了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明朝以后主要是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允许越矩半步,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很大。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
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处理社会事物、谋划生计的能力是很缺乏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又让他们鄙视体力劳动,至于经商营业,更是不耻。所以实际上,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所培养出的人是一群无用的人。
2、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
孔 乙 己
鲁 迅
性格:热衷功名、好喝懒做、自命不凡、
麻木不仁
环境:愚昧麻木、自私冷酷
主题: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罪恶
批判麻木冷漠的国民性
3、孔乙己如果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他的命运会怎样?
三、名家点评
鲁 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李欧梵(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历史转折时期,落 后于时代的,固守着过去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 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北大教授,鲁迅研究专家):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冯雪峰(鲁迅著作编刊社社长兼总编):孔乙己的不可救药性和他的善良,他的不长进和他的被损害,他的自爱和他的自暴自弃,都是显然不可分离地交结在一起的。
四、孔乙己履历
姓 名:姓孔名不详 籍 贯:鲁镇
年 龄:五十多岁 出生年月:晚清
学 历:半个秀才没捞到 身体状况:身材高大、被打
致残
特 长:写得一笔好字、会茴字的四种写法 工作单位:无
家庭成员:无
主要社会关系:
小伙计——短暂的“师生”关系(可惜“学生”不认“老师”)
掌 柜——买卖关系
短衣帮——同为“站着喝酒”的“酒友”关系
邻居小孩——同分吃茴香豆的关系
丁举人——同为读书人的关系,偷与被偷,被打与打的关系,“摔下来”了的可 怜虫与“爬上去”了的胜利者之间的关系。
咸亨酒店所有的人——嘲笑与被嘲笑的关系
工作生活经历:
①读过书,终于但没有进学
②替人家钞钞书,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顺手牵羊)
③偶然做些窃书的事,被吊打
④常去咸酒店喝酒,受人嘲笑
⑤分茴香豆给孩子吃
⑥教小伙计识字
⑦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丁举人打断了腿。
⑧用手走来喝酒(笑声中出场,笑声中退场,用手走着退场)
主要工作成就:一事无成
主要优点:不拖欠酒钱,有善良而且热心
主要缺点:好喝懒做、偷东西、迂腐、死要面子
总评价:孔乙己是个热衷功名,轻视劳动,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而又有诚实善良一面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