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共27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共27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3 07:5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掌握近代中国尤其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通过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困难及原因,培养史料分析的能力;通过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培养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观察历史现象、总结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前后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并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通过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科技的传入,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发展,并与辛亥革命一同影响着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的发展阶段有:甲午战争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时期。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在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实业家张謇积极发展本国工商业,以抵制列强对中国的剥削,以挽回中国的利益。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③各种实业团体和个人、海外华侨纷纷投资创业;
④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总体发展滞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从诞生起就深受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及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造就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特点。 马褂清官服西装中山装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 、衣西餐西式蛋糕洋酒2 、食洋烟3 、行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1902年, 中国最早的汽车在上海出现。此后,汽车逐渐成为常用的交通工具。 20世纪30年代的汽车 阅读课本内容,说说剪发辫为什么成了革命的标志? 去除旧俗,向清王朝以及封建主义传统挑战,做中华民国新国民。4、习俗 根据下图,推测被剪发辫者的心态如何,请说明理由。 不情愿。因为从图上被剪发辫者的表情,可以看出其惊慌失措,反映了当时的保守势力强大,对剪发辫是抗拒的。劝禁女子缠足社交礼仪:跪
拜用鞠躬、握手礼取代跪拜礼采用:“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文明结婚集体婚礼材料:晚清时期的移风易俗一方面受到外来习俗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中国内部新兴资本主义因素的驱动,……西方的生活方式植根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而中国内部新兴的进步力量源于本国内部新兴的资本主义因素。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内部新兴进步力量为振兴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的努力,无不反映小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的冲击。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归纳,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根本原因)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 、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不平衡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
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本课小结1.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 )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张謇  D.周学熙
2.下列人物与事件有直接联系的一组是( )
A.李鸿章——创办福州船政局
B.孙中山——指挥武昌起义
C.严复——发起公车上书
D.张謇——创办大生纱厂CD当堂达标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其原因是( )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 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 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A4.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比较落后 B.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以重工业为主 D.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
5.1912至1918年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
A.煤炭和钢铁业 B.铁路和公路
C.建筑和纺织业 D.纺织业和面粉业CD6.压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头上的三座大山是( )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B.帝国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C.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维新派、官僚资本主义
D.帝国主义、开明的地主阶级、官僚资本主义A7.1840年后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下列属于近代文明的是( )
①轮船、火车 ②电报、电话 ③见面握手 ④三跪九叩之礼 ⑤年青人办西式婚礼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A8.中国近代生活由于西方科技的传入而丰富起来。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李鸿章用网络通告《马关条约》内容
B.清政府派大臣坐轮船出洋考察
C.南通张謇的公馆夜晚电灯通明
D.蒋介石乘飞机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剿共A9.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
A.称“老爷” B.缠足
C.行握手礼 D.穿翎顶补服C10.下面示意图反映了某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A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掠夺 ②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 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1.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合理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C12.“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C13.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
A.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C.宜读婚誓,互换约指,携手同归
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D14.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A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感谢李兄发来祝贺之函,然而我虽考取状元,不仅没有欣喜反而满心困惑……。”
——张謇给朋友的回信
(1)考上状元的张謇为什么不仅没有欣喜反而会满心困惑?
因为当时签订《马关条约》,外国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企业前景堪忧。材料二:19世纪末,“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由于经营有方,纱厂的规模逐渐扩大,一战期间,纱厂得到了较大发展。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20年代以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恰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①19世纪末(或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②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③20世纪20年代以后(或一战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答出三个阶段,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即可)
(3)状元实业家张謇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敢于拼搏创新的精神等等。(4)张謇的企业由盛而衰的事实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认识?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企业没有广阔的前途,实业救国道路行不通;国家要强盛,必须发展工业;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之路艰难曲折;民族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