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3 09:4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 )

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B. 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C. 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D.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2.通过学习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的废除,我们可以( )
A. 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端
B. 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C. 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D. 知道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成就
3.1907年生于江苏宜兴的报人徐铸成说:“在我幼年的江南穷乡僻壤,都是把《申报》和报纸当作同义语的。”由此可见《申报》
A. 是当时国内创办的唯一报纸
B. 是民国政府创办的官方报纸
C. 刊发的内容主要是商业广告
D.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4.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 )
A. 解放战争时期 B. 改革开放前
C. 20世纪末 D. 21世纪初
5.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时代的缩影, 动荡的时代诞生伟大的作品。下列中国近代文艺作品及其作者的搭配, 错误的是
A. 《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 B. 《愚公移山》 ——齐白石
C. 《狂人日记》 ——鲁迅 D. 《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
6.①《狂人日记》②《暴风骤雨》③《李有才板话》④《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是 (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小华喜欢看鲁迅的作品,他能从《鲁迅全集》中看到的作品有( )
①《狂人日记》 ②《小二黑结婚》 ③《孔乙己》 ④《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8.中国近代最早采用的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是( )
A. 轮船 B. 火车 C. 汽车 D. 飞机
9.被周恩来赞誉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人民音乐家是( )
A. 冼星海 B. 聂耳 C. 鲁迅 D. 田汉
10.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救国。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还有一个人是张謇。张謇选择的道路是
A. 师夷长技 B. 实业救国 C. 君主立宪 D. 民主科学
11.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一批进步文学艺术家以此为背景创作了大量激励民族精神的文艺作品。下列作品,由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是(  )
A. 《松花江上》 B. 《义勇军进行曲》
C. 《黄河大合唱》 D. 《李有才板话》
12.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
A. 思想观念解放 B. 大众报业发展
C. 铁路交通发达 D. 轮船航运繁荣
13.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 船政学堂 B. 京师大学堂
C. 京师同文馆 D. 黄埔军校
14.《义勇军进行曲》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激励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时,要万众一心,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 )
A. 辛亥革命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抗日救亡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5.自2008年开始,教育部决定在部分中小学开设京剧艺术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艺术第一次被拍成电影的是( )
A. 西洋影戏 B. 《强行剪辫》
C. 《定军山》 D. 《杨乃武与小白菜》
16.学习西学、兴办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的名称是
A. 总理衙门 B. 福州船政学堂
C. 京师同文馆 D. 京师大学堂
17.20世纪初,列强不仅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经济上也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主要表现在( )
①直接投资、向清政府贷款等方式控制中国铁路筑路权
②控制着中国绝大部分的水上运输业
③夺取铁路沿线的土地开发权、矿藏开采权
④100%控制着中国的棉纺业和钢铁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通过学习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我们可以
A. 知道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成就
B. 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C. 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D. 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情况
19.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

A. 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 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 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20.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
B. 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C. 民族工业总体比较落后
D.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性格。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材料二:“《狂人日记》里有吃人的,我要求救救孩子。”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着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鲁迅
(1)鲁迅的《狂人日记》写于什么时期?
(2)作者当时思想的基点是什么?“救救孩子”指什么?
(3)鲁迅说的“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指什么?
(4)对于毛泽东说的“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如何理解?
22.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结合所学,请回答:
(1)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提出了很好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今天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的方法有哪些?
(2)20世纪初,我国学习西方教育体制,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阶段的划分,逐步建立起各级新式学校,依据的教育法令是什么?
(3)近代日本的崛起, 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在明治维新中对教育作何规定?
(4)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做了哪些事情体现“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理念的?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12年至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新建厂矿600多家……这八年的投资超过了以往的40多年。……1911年,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纱厂有20家,纱锭约50万枚,资本1700万元;1919年增至35家,纱锭65万多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面粉出口不足7万担,1918年,已超出200万担……改变了过去洋面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4.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的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创办地点在哪里?它主要刊载什么内容?
(2)图二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字是什么?在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什么书籍?
(3)今天你用的哪一种工具书是图二这一出版机构出版的?
(4)以上大众传媒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25.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代中国教育的改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2年开始,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到美国学习,连续四年共派出120人。这些幼童的年龄段在10到16岁之间,将在美国进行为期15年的留学生涯,经费全部由清政府负责。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中国海归》,杨秦、梅彬、柯建刚主编
(1)请问材料一中所指的时间是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的哪个时期?
材料二 “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2)康有为对近代教育持怎样的态度?
材料三 1898年7月,光绪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它的办学原则是: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一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
(3)据材料三概括京师大学堂课程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材料四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的学制。章程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的特点,对各阶段的课程设置、办学目标和教育行政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017北师大版)》
(4)请问材料中所说的章程具体指什么?
材料五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
(5)材料五是严复对某件事情的评价,请问此事指的是哪件事?
(6)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看法。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大生纱厂”由此判断这与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民用工业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都是发展工业,创办企业。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开办的新式学堂,科举制的废除是教育方面的进步,给出了落后的旧的教育制度,建立了新兴的学校,新兴的教育,是新式教育的开端,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把《申报》和报纸当作同义语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等;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B
【解析】题干里的“布票”、“解放装”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的准确理解与运用。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是在改革开放前,故选B。
5.【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错误”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术大师徐悲鸿的代表作品是《愚公移山》,齐白石的作品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古树归鸦》等。因此B项文艺作品及其作者的搭配是错误的,故选B。
6.【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代表作品,体现了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①项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作品;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创作小说有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因此排除含有①的ABD三项。C选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小说,④《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者是丁玲,②④不符合题意,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择C。
8.【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经营沿海和内河的新式航运业。中国近代最早采用的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是轮船,A项符合题意;1880年唐胥铁路建成通车;1885年卡尔本次发明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9.【答案】A
【解析】本题可以直接排除C、D两项,因为鲁迅和田汉分别是文学家和戏剧家,只剩下聂耳和冼星海,他们都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他们卓越的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但是,被周恩来赞誉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人民音乐家是冼星海。故答案选A。
1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为挽回中国利益,发展本国工商业,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在江苏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最重要,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它被誉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伟大祖国的音乐史诗。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2.【答案】B
【解析】题干的“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反映了大众报业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刊载新闻、评论、广告等内容。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故B符合题意;思想观念解放、铁路交通发达和轮船航运繁荣与题干材料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建立的新式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B项符合题意;船政学堂和京师同文馆以及黄埔军校都不是第一所国立的最高学府,AC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由于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
15.【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的京剧舞台片《定军山》,故选C。
1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2年,洋务派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培养外事翻译人员等。A不是新式学堂,B出现在C之后,D是维新派创办。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答案】A
【解析】19世纪末,美国制定新的对华政策,提出各国在中国的利益和贸易“机会均等”“利益均沾”的原则。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些使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直接投资、向清政府贷款等方式控制中国铁路筑路权、控制着中国绝大部分的水上运输业、夺取铁路沿线的土地开发权、矿藏开采权。帝国主义国家暂时取得表面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此题选择答案A。
18.【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开启了中国近代的新式教育。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开设了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190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情况。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与教育无关,故选D。
19.【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旗袍是中国特有的服饰与西方国家无关,A项错误;B项旗袍原本是满族服饰,民国时期成为城市女性追求的时尚着装,这能够说明女性思想的解放和平等观念的兴起,这直接得益于辛亥革命的巨大贡献;C项说法显然违背史实,也无法解释旗袍受青睐的独特性;D项是旗袍本身的特征而非社会原因。所以答案选B。
20.【答案】D
【解析】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故选D。
21.【答案】(1)新文化运动时期。
(2)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挽救未来的中国。
(3)推翻封建势力,摆脱民族压迫,建立新中国。
(4)鲁迅以文艺为武器,刺向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深刻揭露了他们的黑暗统治而从不屈服妥协。
【解析】(1)依据教材内容,《狂人日记》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的《新青年》月刊,据此可知,鲁迅的《狂人日记》写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2)作者通过直刺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深刻揭露他们的黑暗统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出思想的进步。材料中“救救孩子”是指挽救未来的中国。
(3)材料中“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是指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新中国。
(4)材料一中毛泽东同志评价说的“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就是说鲁迅对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并没有屈服,通过以文艺为武器,刺向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深刻揭露了他们的黑暗统治而从不屈服妥协。
22.【答案】⑴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独立思考等(至少答出3点)
⑵《奏定学堂章程》
⑶强制实行义务教育
⑷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至少答出2点。)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教育教学理念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都对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非常大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重新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并经法令正式公布在全国施行。此章程通常称为“癸卯学制”。这个学制按照日本的教育模式,将整个教育分为初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是清末民初新式教育体制的主要依据,在中国近代教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规定实施强制性义务教育,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思想。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在教育方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了高等教育等,体现了“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的理念。
23.【答案】(1)1912年至1919年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显著发展;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2)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有所提高,刺激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积极性;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各国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地位;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壮大了无产阶级的队伍。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数字的增加,可以看出1912年至1919年期间,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纱厂有20家,纱锭约50万枚,资本1700万元;1919年增至35家,纱锭65万多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面粉出口不足7万担,1918年,已超出200万担……改变了过去洋面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2)原因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作答,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经过这场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③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使“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④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也因战争的需求,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了国内市场,也为他们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依据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反映的内容和问题回答。通过第一问,我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尤其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改变了过去洋面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表明了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同时工人的数量增多,壮大了无产阶级的队伍;“14年面粉出口不足7万担,1918年,已超出200万担”。说明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地位。
24.【答案】(1)《申报》创办于1872年;上海;主要内容:新闻、评论、广告等.
(2)商务印书馆;主要出版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
(3)现代汉语词典等.
(4)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解析】(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堪称中国近代一部“百科全书”式近代化商业性的报刊。
(2)根据图二及文字“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可知,这是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是由它出版的。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今天我们使用的现代汉语词典等就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众传媒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报纸和印书馆等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25.【答案】(1)洋务运动;
(2)优先发展教育(或者:急迫发展教育);
(3)中西结合;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
(4)《奏定学堂章程》;
(5)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6)应重视教育;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所指的时间是1872年(19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的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
(2)根据材料二“莫亟(急迫)于教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对近代教育持优先发展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三“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课程内容的特点是中西结合;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5)根据材料五“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严复对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的评价。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育改革既要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当中,又要体现新时代的特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与时俱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