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3 09:4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从19世纪60—90年代开展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史实,用下列哪一专题来概括最为恰当( )
A. 侵略与反抗 B. 近代化的探索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经济和社会生活
2.1901年2月14日,清廷颁布上谕:“本年夏间,拳匪搆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叠命庆亲王奕勖、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结果签订了(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九国公约》
3.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直接导致这支舰队覆灭的战役是()
A. 廊坊战役 B. 黄海海战
C. 辽东半岛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4.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突出的历史功绩将永载史册,这就是( )
A. 废除了科举制度 B.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C. 建立了北洋海军 D. 促进了思想启蒙
5.历史课上老师问“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同学们的理由主要有以下4条,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洋务派主观目的是为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 洋务派办洋务主要是为了发展军事工业
C. 洋务派办洋务主要是为了发展民用工业
D. 洋务派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6.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不包括( )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福州船政局 D. 轮船招商局
7.《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 开埠通商 B. 索取赔款 C. 割占土地 D. 开办工厂
8.2012年9月27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第67届联大发表讲话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和法理依据。1894年日本通过发动战争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将钓鱼岛割让给日本。”这里的战争和条约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C.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9.严重冲击中国民族工业,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0.开启中国近代化探索之门的洋务运动选择“自强、求富”的途径是( )
A.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 改变清朝的经济政策
C. 鼓励大商人开矿办厂 D. 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11.报载:2013年4月17日,正值《马关条约》签署纪念日之际,中国海军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赴中国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下列有关《马关条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签订的时间为1895年
B. 签订的地点在日本的马关
C. 有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等内容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从1840年起,有着光辉农耕文明历史的中国进入了一个艰难求索、曲折发展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近代化的艰辛探索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辛亥革命
C. 戊戌变法 D. 洋务运动
13.下列措施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
A. 发展农工商业
B. 训练新式陆海军
C.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 实行义务教育
14.有学者在评价某不平等条约时说:“这完全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向帝国主义列强立下的一纸卖身契。”从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条约指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5.洋务运动最主要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先进的( )
A. 政治制度 B. 经济制度 C. 科学技术 D. 思想文化
16.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是( )
A. 帝国主义国家企图进一步瓜分中国
B.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C. 中国清政府的腐朽
D. 日本侵华刺激了列强
17.“北洋舰队的覆灭并不是一场战役的失败,而是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的失败。”“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指的是( )
A. 辛亥革命 B. 洋务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
18.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A.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19.小明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下列这样一组图片。第一张图上的人是谁?第二张图片上的合影发生在什么战役中( )

A. 林则徐 鸦片战争 B. 关天培 虎门战役
C. 李秀成 青浦大捷 D. 邓世昌 黄海战役
20.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是由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发动的
C.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是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进行的探索活动

二、非选择题
2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材料二:“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
(1)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中央和地方,至少四个)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3)材料二中“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更为可取的方面”分别指什么?
(4)由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1)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 这两大政治派别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
(3)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运动分别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及文祥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么,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材料二 李鸿章在1872年大声疾呼,中国正面临三千余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人必须迎头抗御(西洋人的)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李鸿章在1876年9月宣称:“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
——选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以自强和求富为目标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近代文化事业是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的对立物,虽然力量有限,但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这段文字评论的“自强运动”是指近代的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李鸿章提出要“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为此,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试举一例。为改变贫穷状况,李鸿章创办了哪一著名民用工业?
(3)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日本同中国一样,也曾遭到西方的侵略。但是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制定所谓的大陆政策,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 1 )日本把侵略矛头直接指向哪两个国家?
材料二2015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的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中,舷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再现了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
( 2 )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壮烈牺牲的管带是谁? 他的壮举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材料三 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群情愤慨,全台人民如“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高呼“宁可战死而失台,决不拱手而让台”的口号,坚决反对割台。
( 3 )材料中的“消息”是指什么?
材料四 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 半步。
——温家宝
( 4 )结合材料四,说说甲午中日战争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奕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曾国藩强调:“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李鸿章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显明……实非中国所能及”,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
——摘自岳麓版八年级历史课本
(1)19世纪60年代,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他们发起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他们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请各举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这场运动的积极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概括最为恰当,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拳匪”指的是义和团;“西巡”指的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京师云扰”指的是八国联军占领北京;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中关键词“北洋舰队”,结合课本所学,1895年,日本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军队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D符合题意;AC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4.【答案】D
【解析】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故D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中,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所以它只是一场自救运动。故选D。
6.【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时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企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企业,所以答案是D。
7.【答案】D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除了与南京条约相同的开埠通商、赔款、割占土地之外,还有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内容,其与《南京条约》最主要的区别是开办工厂,答案为D。
8.【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其中就包括钓鱼岛,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故选C。
9.【答案】C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故选C。
10.【答案】A
【解析】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其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因此选A。
11.【答案】D
【解析】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5年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2.【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希望富国强兵的一次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虽然后来破产了,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3.【答案】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照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故选D。
1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选D。
15.【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之士在维护封建统治而倡导和主持的自强改革运动,是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最主要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A项学习政治制度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D项学习思想文化的是新文化运动;B项经济制度是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的。故选C。
16.【答案】B
【解析】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就是和清政府共同镇压义和团运动,所以答案选择B。C项,清政府的腐朽与八国联军侵华不构成任何关系,C错误。A项和D项的内容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但不是直接原因,所以答案选择B。
17.【答案】B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因为北洋舰队是洋务运动期间的一项成就,所以答案是B。
18.【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兴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主要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9.【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关键词“致远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9月,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率致远舰官兵英勇抗击日军,壮烈牺牲,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但北洋舰队保存了主力。由此可判断出第一幅图片是邓世昌,第二幅图片是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战役,D项符合题意;A项英国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B项是鸦片战争中发生的战役,不符合题意;C项是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是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进行的探索活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洋务运动的发动者是地主阶级,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的,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1.【答案】(1)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②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人才。
③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西方政治制度。
(4)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或只学先进技术,不学政治制度。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2)分析材料一可知,洋务运动对外来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人才;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为主要目标,引进西方先进机器,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但是洋务运动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为最终目的,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政治制度,因此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所以材料中提到的“更为可取的方面”应该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4)分析材料二可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或只学先进技术,不学政治制度。
22.【答案】(1)李鸿章认为国家的贫穷和落后是因为科学技术不及西方;梁启超则认为是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后于西方。
(2)洋务派和维新派。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
(3)前者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后者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解析】(1)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的不同:李鸿章认为国家的贫穷和落后是因为科学技术不及西方;梁启超则认为是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后于西方。
(2)材料一代表了洋务派的思想,材料二代表了维新派的思想。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维新派开展了戊戌变法。
(3)这两场运动的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3.【答案】(1)洋务运动。
(2)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上海轮船招商局。
(3)作用:打破了鸦片战争以来应对西方侵略的麻木状态,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发展了近代文化事业,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解析】(1)根据“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和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及文祥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判断是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
(2)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后期又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3)该题能够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和开启了中国经济、军事、国防、教育近代化等方面回答即可。
24.【答案】( 1 )中国和朝鲜。
( 2 )邓世昌。勇敢反对外来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合理即可)
( 3 )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 4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合理即可)
【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19世纪50年代,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曾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但是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制定所谓大陆政策,开始对外侵略扩张。在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中,日本首先把侵略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
(2)依据题干中关键词“指挥致远舰”,结合课本所学,在中日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的主力舰吉野号,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全舰将士壮烈牺牲。邓世昌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等的民族精神。
(3)依据材料三的文字“消息付出后全台人民高呼‘宁可战死失台,决不拱手而让台’的口号,坚决反对割台”。结合课本所学,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等。由此可知“消息”指的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
(4)依据材料四“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由此可知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中国要强大起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
25.【答案】(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2)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任答一个即可),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任答一个即可)。
(3)积极影响: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解析】(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年代,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2)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在继续军事工业的同时,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创办的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
(3)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