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3 09:4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解放后,为了纪念淮海战役,国务院决定兴建淮海战役纪念馆,你认为纪念馆建在何地合适( )
A. 徐州 B. 连云港 C. 济南 D. 南京
2.为了争取国内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重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长征结束后 B. 抗日战争胜利后
C. 新中国建立后 D. 抗美援朝胜利后
3.“毛泽东与蒋介石见面了。他们至少有十几年没有见过面了。上一次见面可能是在广州,那时蒋介石是北伐军总司令,毛泽东则以国民党员的身份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毛泽东与蒋介石这次见面的地点是( )
A. 南京 B. 重庆 C. 延安 D. 北京
4.“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乡村中的一切土地实行按人口统一分配。”这一段内容出自
A. 《天朝田亩制度》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论联合政府》
5.“时间:1948年9-11月;主要战场:锦州、沈阳;结果: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这是小明同学对某战役知识的梳理,这场战役的历史影响是( )
A. 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B. 解放了东北全境
C.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D.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6.“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此项土地改革总路线制订于
A. 北伐战争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朝鲜战争时期
7.在重庆谈判中,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握手后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 赢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B. 确立了国共两党联合政府
C. 签订了《双十协定》
D. 确认了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
8.小刚同学在探究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下面这幅图片。请你判断下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9.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迫使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10.在历史课本剧晚会上,《西安和平谈判》《重庆谈判》两块节目中。你会看哪一人物都曾出场(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11.中国共产党在1947年7月至9月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上制定和通过了( )
A. 《井冈山土地法》
B.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12.1949年春,在北平西苑机场阅兵时,毛泽东对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原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说:“北平和平解放,宜生兄功不可没。”这里的“宜生”是指( )
A. 李宗仁 B. 张学良 C. 佟麟阁 D. 傅作义
13.为了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土地会议,通过了
A. 《天朝田亩制度》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资政新篇》 D. 《土地改革法》
14.“它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文中的“它”指的是( )
A. 挺进大别山 B.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土地改革 D. 发动三大战役
15.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其寓意是( )
A. 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B.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C. 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 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
16.“图像是可视的历史。”下面这幅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发生在1949年4月23日,它标志着( )

A. 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被粉碎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 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被基本消灭
D. 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的覆灭
17.下图是1947年在解放区拍摄的一张照片,它反映的主题是

A. 土地改革 B. 重庆谈判 C. 三大战役 D. 解放南京
18.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它能够再现历史。下图反映出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愿望是( )

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 “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某历史活动小组准备编写《重庆谈判》话剧本,你认为下列哪一个人物不可能出现在剧中( )
A. 毛泽东 B. 蒋介石 C. 周恩来 D. 张学良
20.1945年8月到10月间,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关注点是( )
A. 北伐战争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重庆谈判

二、非选择题
21.近代百年,风云变换,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兄弟齐心]共图伟业,力挽狂澜!
(1)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同室操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20世纪40年代末期,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什么?北平获得和平解放发生在哪一战役中?
[制胜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依据上面图文信息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是什么?
(6)通过以上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探究,你能获得什么感悟?
[民族之伤]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1949年4月23日,哪个地方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并逃往台湾。10月1日,什么会议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诞生。至此海峡两岸“骨肉分离”,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材料二: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抗战,也仍然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2)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3)当时进行的和平谈判有希望吗?为什么?
(4)对此,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23.国共合作: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丰碑意义的大日子,因为这一天开始两岸全面实现直接“三通”,即直接通邮、直接通航、直接通商。
材料一:改组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材料二: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材料三:1945年8月,蒋介石给毛泽东三封电报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材料四:

(1)材料一的事件意味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任务是?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的主要任务是?
(3)材料三的重庆谈判却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真正的和平,此后爆发了决定中国人民命运同时也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战争,这场内战的名称是什么?
(4)国共之间如果有第三次合作,那么你认为这次合作最重大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24.看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 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发生在何时?标志性意义是什么?
(2)图2照片拍摄于哪一重大事件中?陪同毛泽东前去的还有谁?结果如何?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开始的八个月里,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歼灭敌人70多万,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久,又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材料二: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忽南忽北,忽东忽西,将敌人拖得精疲力竭,然后,集中兵力固歼敌人。
材料三: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敌人重点进攻的是哪些地方?解放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主要采用了什么战术?
(2)材料三毛泽东说能够打败蒋介石,他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辽沈战役刚刚结束,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率领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动了淮海战役。故纪念馆应建在徐州,这是淮海战役的中心。所以答案选择A。
2.【答案】B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渴望和平的生活,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于1945年8月在重庆进行和谈。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判断,毛蒋第一次会面是在1926年的北伐战争,十几年后再见面应是在1945年的重庆谈判期间。由此据题意要求,可知毛蒋会面地点在重庆,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施行。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的一切土地实行按人口统一分配。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5.【答案】B
【解析】题干里的“1948年9-11月”、“锦州”告诉我们,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故选B。
6.【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革命。其中土地改革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因此题干中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制订于解放战争时期,故选C。
7.【答案】C
【解析】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最终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所以答案为C项。
8.【答案】D
【解析】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上图反映的就是这一史实,故选D。
9.【答案】B
【解析】阅读题干时,应抓住关键词、句:“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该战役是平津战役。再者“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也正是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故答案选B。
10.【答案】B
【解析】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协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的陪同下,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故选B。
1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施行。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ABC项不符合题意的时间,所以答案选择D。
12.【答案】D
【解析】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所以这里的“宜生”是指傅作义,故选D。
13.【答案】B
【解析】A项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的时间是1853年定都南京后;B项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故B符合题意;C项《资政新篇》颁布的时间是1856年;D项《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是1950年;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由此可知,“它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的“它”指的是土地改革,故C符合题意;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A不符合题意;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题干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主力,和题干材料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22年是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算起的,所以选B。
16.【答案】D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图片信息“南京解放”和文字信息“1949年4月23日”,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49年4月21—23日,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故答案为D。
17.【答案】A
【解析】根据1947年在解放区拍摄的一张照片“实现耕者有其田”,由此判断与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年,为了动员根据地的人力和物力支援作战,在解放区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运动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热情,使解放战争获得了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源泉,有力地保证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与图片内容不符,故选A。
18.【答案】B
【解析】抗战胜利后主要矛盾由中日民族矛盾转为美蒋反动派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所以答案选B。
19.【答案】D
【解析】去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中共代表是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没有张学良,故选D。
20.【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45年8月到10月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选项B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选项 C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选项D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8月到10月间;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1.【答案】(1)中共一大的召开。
(2)北伐战争。
(3)抗日战争(或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4)解放战争;平津战役。
(5)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是战争取得胜利的保障,党的正确领导,及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等也是胜利的主要原因(答出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即可)。
(6)感悟: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得民心者得天下。
(7)南京;开国大典。
【解析】(1)结合课本,学生知道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简称中共一大)召开,会上诞生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2)问题中提到:“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结合课本所学国共第一次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的历史事件是北伐战争。
(3)从“战争中取得了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些文字可以判断。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4)题干中有时间提示:20世纪40年代,国共两党之间的战役,是国共第二次战争——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
(5)从题中的文字,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图片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场景,可以看出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
(6)国共两党合作打败了北洋军阀,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内战给日本侵华可乘之机,国共第二次合作,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由此得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得民心者得天下。
(7)1949年,4月23日的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台湾问题由此形成。1949年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22.【答案】(1)重庆谈判。
(2)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3)没有。因为蒋介石发动内战是真,和平谈判是为了欺骗国内外舆论,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内战。
(4)同国民党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解析】(1)根据“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并结合已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2)根据已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就定了,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3)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当时进行的和平谈判没有希望。因为蒋介石发动内战是真,和平谈判是为了欺骗国内外舆论,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内战。
(4)根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23.【答案】(1)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
(2)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
(3)人民解放战争。
(4)维护民族团结。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作用的理解。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也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结合所学,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促进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的统治。
(2)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张、杨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共从全民族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故其任务是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
(3)结合所学可知,重庆谈判是蒋介石为“假和平,真内战”争取时间、骗取舆论的幌子,在1946年蒋介石向中共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解放战争爆发。
(4)在当今形势下,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回顾历史,分裂是不能持久的,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每个炎黄子孙都要以维护国家统一为自己的责任,故如果国共两党有第三次合作,其最重大的主题应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24.【答案】(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2)重庆谈判;周恩来、王若飞;签订《双十协定》。
【解析】(1)图片下的文字有提示“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结合课本所学, 1937年日本炮轰宛平城,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之后,国共两党最终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2)图中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这次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因为此时,毛泽东是为了实现全国人民的团结民主,和平建国的愿望而去重庆同蒋介石谈判的。经过45天的谈判,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25.【答案】(1)山东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蘑菇”战术。
(2)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积极支援,正确的战略战术。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信息“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久,又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和材料二信息“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对解放区又发动了重点进攻,进攻的目标是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第二问,依据材料二信息“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忽南忽北,忽东忽西,将敌人拖得精疲力竭,然后,集中兵力固歼敌人”可知,解放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主要采用了“蘑菇”战术。
(2)依据材料三信息“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我方来讲:有解放区人民的支持;有人民解放军的浴血奋战;有正确的作战方针。从敌方来讲: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政治腐败;国统区经济崩溃;国统区人民的反蒋斗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