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3 09:4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导致中国爆发了( )
A. 新文化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2.“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中共“二大”的召开 D. 黄埔军校的建立
3.它标志着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意识的觉醒,是1840年以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它”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4.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
A. 鸦片战争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5.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中华民国的成立
6.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
A. 师夷长技 B. 实业救国 C. 民主科学 D. 救亡图存
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一场( )
A. 资产阶级革命 B. 资产阶级改良
C. 反帝爱国运动 D. 思想解放运动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共“一大”内容的是 ( )
A. 通过了第一个党纲 B. 选举了中央局书记
C. 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D. 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
9.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峰,它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它”是( )
A. 义和团运动 B. 五四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0.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以《新青年》杂志为主阵地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1.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到:“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是指( )
A.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 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爆发
C.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共诞生
D. 五四运动、中共诞生
12.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 还我青岛
C. 废除“二十一条” 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B. 有了先进的阶级领导
C. 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D.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4.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这场运动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15.中国某一时期的刊物频繁地出现“曙光”“新社会”“进步年”“民主”“科学”“平民教育”等词汇。这些刊物最有可能出现于( )
A. 维新运动时期 B. 新文化运动时期
C. 新中国成立初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6.1961年,董必武曾赋过一首缅怀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提到的“会”是指( )
A. 1921年中共“一大” B. 1927年八七会议
C. 1935年遵义会议 D. 1945年中共“七大”
17.每年的7月1日,我国都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这是为了纪念( )
A. 武昌起义胜利 B.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人民军队创建 D. 新中国成立
18.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胜利成果的是( )
A. 北洋军阀释放了被捕学生
B. 撤销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C. 废除了“二十一条”
D. 没有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9.1919年《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由此可见,在五四运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 青年学生 B. 商人 C. 工人阶级 D. 资产阶级
20.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因为它们( )
A. 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B. 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C. 都以“民主”与“科学”为指导思想
D. 都以三民主义为根本宗旨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及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张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讲述的是什么事件?有何划时代的意义?
(2)材料反映了这个事件发生的态势如何?
(3)根据材料分析,你认为这次事件中起到先锋和主力作用的分别是什么阶层?
22.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第一簇革命星火。随后不久,在嘉兴南湖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船”正式起航。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主题设计了以下几个栏目,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成立条件]
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准备。1920年,金华籍教育家陈望道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同年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
(1)陈望道等人的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会议代表]

(2)图片中的四个人物哪一个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又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经典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简表

(3)请你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简表中的A和B处填写完整。
[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大意义中,你是如何理解当中的“新”字的?
(5)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从中得出了怎样的认识?
23.为救亡图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各自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以为夷款夷而作,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是哪一派别的主张?在这一主张下他们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举一例即可)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哪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政治制度)的目的,该派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3)材料三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怎样的主张?
(4)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二 在现阶段,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材料一中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2)材料二中的党的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3)材料二中的“现阶段”是指什么阶段?
(4)材料二中的党的任务的提出有何意义?
25.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也为穿越世纪风云的青春史诗写下光辉的篇章。
请回答:
(1)五四运动中口号是?
(2)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指的是什么?
(3)你认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上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正当提议,并把中国的青岛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了重大失败,消息传到北京,长期积压在人民心头的怒火被点燃了,五四运动爆发,因此,本题选C。
2.【答案】B
【解析】四个选项中,很容易排除A、C、D三项,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答案选B。
3.【答案】D
【解析】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学生游行示威罢课,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等,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答案是D。
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5.【答案】A
【解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故选A。
6.【答案】C
【解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故选C。
7.【答案】D
【解析】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以北京大学的《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开展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8.【答案】C
【解析】抓住关键词“不属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第一个党纲,会议确立了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大会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ABD三项属于中共“一大”内容,不合题意;C项不是一大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C。
9.【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D项符合题意;1921年中国共产党才成立,1898年义和团运动兴起;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15年掀起新文化运动。ABC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0.【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为主阵地,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1.【答案】A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从1919年判断出“罢学风潮”应该是五四运动,而导致五四运动产生的“政治问题”显然是其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故答案为A。
12.【答案】A
【解析】五四运动中学生打出的“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性质,故选A。
13.【答案】D
【解析】注意题中的关键字“新”。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选择答案D。
14.【答案】C
【解析】从关键词“民主”和“科学”可以推断,这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故选C。
15.【答案】B
【解析】依据学过的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 两面大旗,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选B。
16.【答案】A
【解析】1961年前的“四十年前”即是1921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故选A。
17.【答案】B
【解析】7月1日是建党节,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就是为了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节日的,准确来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应该是在1921年7月23日,因为当时的种种原因,错把时间记成了7月1日,所以一直到现在都是在这一天举行庆祝建党的纪念活动。
18.【答案】C
【解析】五四运动发生后在爱国学生、工人的积极努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了被捕的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据此C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答案】C
【解析】上述材料可见,在五四运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工人阶级,故选C。
20.【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1915年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指导思想;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为根本宗旨。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1.【答案】(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由北京学生掀起的运动,发展成为商人、工人广泛参加的全国范围的运动。
(3)先锋是学生;主力是无产阶级。
【解析】(1)上述材料讲述的是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材料反映了这个事件发生的态势是由北京学生掀起的运动,发展成为商人、工人广泛参加的全国范围的运动。
(3)这次事件中起到先锋作用的是学生;1919年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各地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主力是无产阶级。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向了上海。
22.【答案】(1)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2)④人物没有出席。因为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3)A共产主义;B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4)“新”指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有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坚定的领导者;从此中国开始了真正的革命时代,工农运动日益高涨。
(5)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解析】(1)根据材料“1920年,金华籍教育家陈望道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同年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可知,陈望道等人的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的准备有: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2)图片①人物是毛泽东、②人物是董必武、③人物是李达、④人物是陈独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十三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④人物陈独秀没有出席。因为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即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因此,A处填写:共产主义;B处填写: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其中“新”指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有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坚定的领导者;从此中国开始了真正的革命时代,工农运动日益高涨。
(5)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3.【答案】(1)洋务派;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建立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
(2)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3)民主和科学
(4)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解析】(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派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还建立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
(2)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戊戌变法的目的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为实现其“变官制”(政治制度)的目的,该派采取了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的措施。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指的是民主和科学。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陈独秀、胡适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
(4)综合第三问的分析,可见思想解放影响深远,为此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中更应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还要勇于追求真理,树立崇尚科学的意识,不断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24.【答案】(1)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制定的。
(2)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中国革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纲领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即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现阶段”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因为这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要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和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同。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大会还指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因此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25.【答案】(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和约上签字。
(2)工人阶级在五四爱国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3)青年学生体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就是今天值得我们提倡的五四精神。
【解析】(1)五四运动中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和约上签字。
(2)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指的是工人阶级在五四爱国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3)五四精神的核心是青年学生体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就是今天值得我们提倡的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