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下列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
①遵义会议 ②强渡大渡河 ③飞夺泸定桥
④巧渡金沙江 ⑤四渡赤水 ⑥爬雪山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⑤④②③⑥
C. ①②④⑤⑥③ D. ①④⑤③②⑥
2.“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唱着这首国民革命时期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革命歌曲,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开展了( )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万里长征
3.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形势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关键在于( )
A. 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B. 解决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C. 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
D. 实现了工农群众的联合斗争
4.小轩去某纪念馆参观,看见镌刻在纪念馆门柱上的对联,“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据此判断该纪念馆应该是( )
A. 北伐战争纪念馆 B. 南昌起义纪念馆
C. 红军长征纪念馆 D. 淮海战役纪念馆
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A. 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兵力歼敌
B. 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根据地
C.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D. 东北沦陷,华北告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共三大作出的决定是( )
A.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 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D.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7.从红军被迫长征到取得长征的胜利,这一历程说明了( )
①中国革命需要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②中国革命的中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③中国革命的道路艰难
④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8.“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红军战略转移”取得胜利的标志是( )
A. 四渡赤水 B. 巧渡金沙江
C. 会师吴起镇 D. 主力会师会宁
9.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描述的是( )
A. 北伐军进军湖南 B. 八一南昌起义
C.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10.下列哪项不属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 )
A. 张作霖 B. 吴佩孚 C. 孙传芳 D. 袁世凯
11.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会宁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⑦四渡赤水
A. ①⑦②⑥④③⑤ B. ①②④⑦⑥③⑤
C. ①②④⑥⑦③⑤ D. ①⑦②④⑥③⑤
12.土地革命战争(十年内战)初期,针对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毛泽东满怀信心地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的“星星之火”最恰当的指向是( )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长征胜利
13.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 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B. 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 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D. 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14.2014年2月21日,武警甘肃森林总队陇南支队200多名官兵兵分两路赴腊子口和哈达铺开展了“重温红色之旅,激发强军活力”活动,领悟和传承长征精神。红军长征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其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 )
A. 遵义会议 B. 四渡赤水
C. 巧渡金沙江 D. 飞夺泸定桥
15.“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歌谣体现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领导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C.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16.下表中毛泽东的一系列活动的背景是(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C. 北伐战争开展 D. 革命根据地创建
1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 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是指( )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红军长征 D. 百团大战
18.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到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的背叛而失败。你认为国民革命运动期间最核心的事件是( )
A. 孙中山先生创建黄埔军校
B. 北伐战争
C.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D.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19.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叶挺独立团的先锋作用
D.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20.随着北伐的顺利进军,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 )
A. 上海 B. 南京 C. 武汉 D. 北京
二、非选择题
21.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跟世界先进文化相得益彰,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也积极汲取世界先进的文明,争做出彩中国人!实现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诗·卫风·氓》曰:信誓旦旦。
材料二:中国人民长期反抗专制制度的斗争迎来了伟大的胜利,中国历史迈入新纪年。新制度的创建,给逐渐觉醒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希望,中国历史进程继续朝着“独立、民主、自由”奋进。
——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如下图。
材料四: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的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反帝爱国运动。
——360百科
材料五:中共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说说材料一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要求人们应该做到的哪一生活准则?
(2)根据材料二,“伟大的胜利”是哪一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给逐渐觉醒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希望”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该杂志的发表标志着我国哪一重大思想运动的开始?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可知,五四精神值得任何时期的青年和学生学习,而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但维新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
材料三:毛泽东说:“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为什么?他们在前后期的口号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起因?康有为主张效仿的国家是哪一个?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维新变法失败后,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醒国人的“壮士”是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为什么要上井冈山。他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4)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什么历史结论?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歌谣涉及到哪几个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红军“远征”途中,有一次重要的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
(3)从材料一、二中我们受到哪些教育和启迪?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
(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
(3)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
(5)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25.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建党走过了一段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让我们回顾历史,重温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1)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该会议确立的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诗中“共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遵义会议放光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全党全军齐欢庆”?材料二中提到的该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背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
——新华网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伟大历程》开栏语
(3)请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开始长征。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圈。之后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雪山,过草地到达了甘肃。红军历经艰难险阻,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因此,其正确顺序为①⑤④②③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答案】B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打倒列强”、“国共两党携手合作”,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1926年,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国共两党进行了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进入了高潮时期,B项符合题意;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项不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项不符合题意;1934年10月,红军进行长征,1936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3.【答案】A
【解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全国各地又建立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之所以成燎原之势,是因为中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所以答案是A。
4.【答案】C
【解析】对联“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指的是1935年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接着,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进入甘肃。于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故选C。
5.【答案】C
【解析】由于“左”倾错误在瑞金全面推行,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也就是进行长征,故选C。
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三大的内容包括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是中共一大的内容, D项符合题意。故选D。
7.【答案】A
【解析】从红军被迫长征到取得长征的胜利,这一历程说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艰难,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故选A。
8.【答案】D
【解析】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所以长征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会宁会师,根据所学知识,应选D。
9.【答案】C
【解析】毛泽东的诗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描述的是秋收起义,故选C。
10.【答案】D
【解析】北伐战争(时间:1926年到1927年)是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场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袁世凯不属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1.【答案】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历经艰难险阻,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在1936年10月会宁会师标志着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故选D。
12.【答案】C
【解析】1927年秋收起义,毛泽东在攻打大城市失利之后,毅然把部队开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接着,各地的共产党人方志敏、邓小平等也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全国各地建立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全国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故答案选C。
13.【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叶挺独立团”可以推断出材料阐述的是北伐战争,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是北伐战争的先头部队,屡建战功,赢得了“铁军”的称号,故选A。
1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5.【答案】A
【解析】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以选A。
1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是1921年成立的,不符合题意;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是1924年,符合题意;C项北伐战争开展是1926年,不符合题意;D项革命根据地创建是1927年以后,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
17.【答案】C
【解析】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江西瑞金,开始了战略转移,创造了传奇,故答案是C。
18.【答案】B
【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国民运动期间的国民革命军北伐,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在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后,国民革命军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故选B。
19.【答案】B
【解析】北伐军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原因,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故排除A、C,叶挺独立团只是起了先锋模范作用,排除C,而D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故选B。
20.【答案】C
【解析】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故选C。
21.【答案】(1)诚信(诚实、守信亦可)。
(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4)爱国主义。
(5)爱国、追求科学;诚信;文明、友善。
【解析】(1)“信誓旦旦’,意思是:誓言说得极为诚恳,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要求人们应该遵循的生活准则是:要做到诚信、诚实、守信等。
(2)通过“反抗专制制度的斗争迎来了伟大的胜利”,我们可判断出“伟大的胜利”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给逐渐觉醒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希望”。
(3)该杂志是《新青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民主和科学。
(4)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5)通过百家争鸣、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中国的仁人志士宣传的新思想,我们认识到: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追求科学;诚信;文明、友善等。
22.【答案】(1)洋务运动;前期口号是自强,后期口号是求富。
(2)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公车上书。谭嗣同。
(3)井冈山地区敌人力量薄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解析】(1)材料一中的信息“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是李鸿章等开展了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2)根据所学知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仿效的是日本,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说,自古以来无为变法流血者,如果有自嗣同开始。
(3)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是“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结合所学知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毛泽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从上述三则材料看,材料一是地主阶级的救国,材料二是资产阶级的救国,两次运动失败说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3.【答案】(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和创立红四军。
(2)遵义会议。
(3)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牺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等。符合题意即可得。
【解析】(1)材料一中的歌谣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和创立红四军。
(2)材料二中红军“远征”途中,有一次重要的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的名称是遵义会议。
(3)从材料一、二中我们受到的教育和启迪:要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牺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等。
24.【答案】(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飞夺泸定桥。
(3)遵义会议的召开。
(4)指国民党重兵围堵;恶劣的自然条件。
(5)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解析】(1)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2)材料中“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是红军长征过程中飞夺泸定桥的历史事件。
(3)解题时抓住“由被动变为主动”等关键信息,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变被动为主动,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既要面对国民党重兵围堵,又有恶劣的自然条件。
(5) 联系已学知识可以归纳为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5.【答案】(1)中共一大;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锐意进取。
【解析】(1)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中共一大而闻名天下;该会议确立的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全党全军齐欢庆”是因为: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党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有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精神,领导人民向新生活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