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3 09:4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 广州 B. 香港岛 C. 台湾 D. 辽东半岛
2.《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 B. 虎门销烟
C. 英国军舰开到香港岛 D. 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
3.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A. 割地赔款 B. 开埠通商 C. 协定关税 D. 设立工厂
4.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城是( )
A. 石达开 西安 B. 朱元璋 北京
C. 洪秀全 天京 D. 杨秀清 广州
5.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
①永安建制 ②创立拜上帝会 ③金田起义 ④定都天京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6.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俄国 D. 法国
7.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为文化上的落后”,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①创立拜上帝教 ②奉行平均主义 ③重建等级礼制 ④提倡效法西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8.有人说,英法两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掠夺”,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 获取大量赔款 B. 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 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 割让香港岛
9.林则徐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下列有关林则徐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禁烟运动因英国走私鸦片引起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林则徐伟大的爱国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④引发了鸦片战争,林则徐责任重大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10.我们之所以怀念林则徐及其领导的禁烟运动,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禁烟运动( )
A. 巩固了封建统治
B. 延迟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C. 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历史
D. 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外侮的坚强决心
11.“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对这句话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
A. 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B. 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12.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3.太平天国的都城,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马关条约》
14.中国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俄国
15.下图中持短枪的外国人形象代表的国家是( )

A. 法国 B. 英国 C. 俄国 D. 日本
16.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在(  )
A. 西安 B. 南京 C. 永安 D. 安庆
17.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 关天培战死炮台 B. 圆明园惨遭洗劫
C. 邓世昌殉国黄海 D. 义和团火烧教堂
18.下图的雕塑是某地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景点。据此判断,与该雕塑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 英军攻陷定海
C. 割香港岛给英国 D. 签订《南京条约》
19.“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造币厂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车都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的钱币,……总额是450万英镑。”这些白银有可能来自于哪个条约的赔款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0.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南京条约”表述错误的是条约的( )
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在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开放南京等五处通商口岸,割香港给英国。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签订时间 B. 签订地点 C. 内容 D. 危害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太平军叛乱》
材料二: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2)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分析这种转变未能成功的原因。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22.初至江宁(南京),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届时杨逆率各伪官毕集,舆马填塞衙市,伪天朝门洞开,大门外伪引官(注:礼仪官)传呼各官进,惟杨、韦、石、秦各贼所见,虽宠任如伪天侯,亦不得望见颜色。
——引自张德坚:《贼情汇纂》
(1)洪杨诸贼分别指的是谁?伪天朝指的是什么?
(2)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进入天京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材料二“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今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御照:“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
材料三“兹本大臣恭奉王命,莅临斯土,催办钱漕,兼取贡税。田赋虽未奉其定制,尔粮户等亦宜谨遵天定,暂依旧例章程,如数如期完纳。”
——太平天国1855年告示
材料四“至于业户,固贵按亩输粮,佃户尤当照额完租。兹值该业户粮宜急征之侯,正属该佃户租难拖久之时,倘有托词延误,一经控迫,抵租与抗粮同办。各宜禀遵无违。”
——太平天国1861年指示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
(2)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基于什么出发点,实行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的?
(3)这种变化,从所有制方面来看,其实质是什么?
(4)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图历史

(1)结合所学回答图1、图2反映的外国侵略者进攻北京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图片历史

(2)图4、图5分别反映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回答,图3所示的虎门销烟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概括一个恰当的主题。
25.阅读下列材料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具体签订时间是哪一年?
(2)此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道光皇帝统治时期,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所以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香港岛,故选B。
2.【答案】D
【解析】“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指的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打开国门,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840年6月,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D项符合题意。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是为了改变对华贸易逆差,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导火线;英国军舰开到香港岛是鸦片战争第二阶段;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资本输出新特点;割地赔款和开埠通商是两个条约都有的内容;协定关税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故选D。
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号天平天国,1853年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并定为都城,C项符合题意;石达开和杨秀清是天平天国的领导核心,朱元璋为明朝开国皇帝。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发动金田起义,攻占永安,封王建制,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由此可知,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①④,故选B。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中涉及的“领土面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不费一枪一弹,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国家。故选C。
7.【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观点和所学可知,因此排除故排除④;创立拜上帝教说明只是用宗教来发展革命力量,缺乏科学的思想来指导革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却没有办法实施,说明奉行绝对的平均主义的思想具有空想性;重视封建等级制度说明体现了封建落后性;提倡效法西方是文化上的进步,只是因历史条件限制而未能实行,不是落后;因此①②③都是落后的体现。故选C。
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是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ACD项不符合题意中的“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故选D。
9.【答案】D
【解析】林则徐禁烟是因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危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禁烟运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他的伟大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后人敬仰和学习,所以①②③正确应选D。而④引发了鸦片战争,林则徐责任重大说法本身是错误的。故选D。
1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引起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警觉,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严禁鸦片,道光帝命令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去禁烟,林则徐到广州后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并把搜集来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面销毁,这就是著名的禁烟运动,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信心,也是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开始,故选D。
1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2.【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3.【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十处为通商口岸。因此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曾是《天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由此分析AB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所以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俄国。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中条约名称《南京条约》和米字旗可知,南京该条约时鸦片战争中,中英两国签订的,B项符合题意;法国在鸦片战争后与中国签订的时《黄埔条约》,俄国和日本与鸦片战争无关,故选B.
16.【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17.【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开始于1856年,结束于1860年。英法联军在1860年闯入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B符合题意,故B选项是正确的。
18.【答案】A
【解析】该图片展现的是一个被折断的烟枪,通过图片的寓意不难理解是禁烟,所以只有A符合题意,应选A。
19.【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843年3月3日可以判断,这些白银有可能来自于《南京条约》,A项符合题意;《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由此分析BC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42年,地点是南京,影响是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容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香港,故选C。
21.【答案】(1)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
(2)转变: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原因: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战争的紧张环境;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3)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内容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实施的改革中企图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太平天国运动中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这种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实现,也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所以说“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说明太平天国经济理论开始转变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所处的历史时期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列强的侵华战争造成了紧张的环境;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所以这种转变不能成功。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说明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点睛:关于太平天国运动,需要重点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各个阶段、性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从积极和消极的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历史影响,能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22.【答案】(1)洪秀全、杨秀清 太平天国
(2)革命意志减退,生活日益腐化。洪秀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
(3)启示:①太平天国运动历时十四年,既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斗争能力;②也客观的反映出在当时的情况下,农民阶级没有办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占领南京的“洪杨诸贼”是清政府对天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洪秀全、杨秀清的蔑称;所谓伪天朝是指洪秀全所建立的天平天国;
(2)根据材料可知,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居不出”说明革命意志减退;“亦不得望见颜色”说明领导人严重脱离群众。材料中描述的领导人之间的会面如同封建君臣一般,讲究礼仪排场,说明领导人的生活日益腐化。
(3)根据所学可知,天平天国运动历时十四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足以体现了中国人民强大的斗争能力;但运动最终失败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由于阶级局限性,也就注定了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点睛: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整体理解能力和知识点分析归纳和整理能力,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提取天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发生的变化的信息。针对启示可从对天平天国的评价入手,做出全面的认识。
23.【答案】(1)材料一:有田同耕,平均分配土地;材料二、三:照旧交粮纳税;材料四:佃户照额交租,业户照章纳粮,抗租与抗粮同办。
(2)平均分配土地,是为了满足农民阶级要求土地的强烈愿望;照旧交粮纳税,是据国家财政和米粮现实需要。
(3)由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承认地主占有土地的合法性。
(4)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农民阶级因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决定了其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解析】(1)根据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可知这个时期实行的土地租税政策是:有田同耕,平均分配土地;根据材料二“照旧交粮纳税”和材料三“暂依旧例章程,如数如期完纳”可知这个时期的土地租税政策是:照旧交粮纳税;根据材料四“固贵按亩输粮,佃户尤当照额完租,抵租与抗粮同办”可知,这个时期的土地租税政策除了重申材料三的内容外,更加严格:“抗租与抗粮同办”。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材料一的政策平均分配土地,是为了满足农民阶级要求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出自建立大同世界的理想而规定的;材料二、三、四则是根据国家财政需要而规定的。
(3)从所有制方面来看,材料二、三、四否定了材料一的土地公有的想法,转而承认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4)这一变化说明了洪秀全早期的思想具有空想性,根本不能贯彻实行。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农民阶级因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建立一种新的社会,也决定了其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点睛:天平天国运动的土地政策的变化,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施政纲领的空想性、落后性。掌握与此相关的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能够和对两个文献的理解。
24.【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起点。
(3)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或 民族危机与晚清的救亡运动
【解析】(1)根据图一可知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图二反映的是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攻入了北京城。
(2)根据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领导了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图五“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起点。
(3)图一图二体现的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图三、四、五体现的是中国人民的抗争,所以这个主题可以概括为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言之有理即可。
25.【答案】(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842年。
(2)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南京条约》的内容。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在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