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19课
一场著名战役,使原本统一的北方重新陷入分裂(?)
一次著名改革,使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巩固发展,民族交融(?)
他们都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值得历史的关注和借鉴。
一、淝水之战前秦、东晋以少胜多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东山再起城濮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思考归纳问题:根据课文中历史故事分析,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与之后的鲜卑族的崛起有何关系?民族矛盾严重,军心离散。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将相意见一致,坚决抵抗、士气高昂。将领智足多谋,指挥得当。长途跋涉以逸待劳 为什么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
1.骄傲轻率
2.内部不稳(民族矛盾)
3. 领导失误
意义: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386年,拓跋珪建立政权;
398年,拓跋珪称帝,
定国号为“魏”(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二、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的文化极其落后,统一北方后,摆在鲜卑面前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巩固统治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分析 游牧 不断迁徙 部落联盟相对落后入主中原的挑战(改革的必要性)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不同 北魏统治集团强迫汉、氐、羌、匈奴等族人民充当步兵,打仗时令他们冲在前面,鲜卑骑兵督阵在后,常有被骑兵践踏而死者。
尖锐的民族矛盾尖锐的阶级矛盾史料信息反映了什么矛盾? 从道武占中山到孝文改制的90年中,记载于史册的各族人民起义,超过70余次,遍及整个北方各地。
(改革的可能性)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 15岁以上的男子可以受露田(种庄稼不栽树的土地)40亩,妇女受露田20亩;男子每人还可以受桑田(栽桑、枣、榆树的土地)20亩,作为世业(可以世代传承),不宜栽种桑树的地区,男子给麻田10亩,妇女5亩。
——《魏书》(1)实行均田制 485年孝文帝改革措施作用: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推动了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 展。问题设计:这一措施会产生
哪些积极影响? 登国(386——395年)初,太祖散诸部落(解散部落),始同为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
其后……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 ——《魏书》游牧文明农耕文明问题设计:拓跋鲜卑发生了什么变化?平城洛阳北魏平城遗址(2)迁都洛阳 494年 西周营建洛邑。从东周起,经东汉、曹魏、西晋诸朝前后数百年,洛阳一直是京城所在。换言之,洛阳是汉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迁都洛阳既可防御北方民族的骚扰,又可更好吸收汉族先进文明。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
增强了北魏实力 具体包括: 学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用汉制
行汉律
广联姻(3)汉化措施 495 动脑筋:
从整场改革来看,改革的
目的、性质和启示是什么?目的:巩固统治性质: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启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云冈第十窟菩萨坐于
束腰圆凳之上
穿裤褶zhě服的南朝乐队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汉人胡化2.胡人汉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隋唐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交融的方式:
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生活
习俗上、民族心理)思考问题:两幅图片说明当时人们的着装有什么特点?
汉族人的服装受到北方民族的影响。
以史为镜,评历史人物在今天的56个民族中,没有鲜卑族了,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实现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拓跋部消失,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明理由。
观点1:北魏孝文帝是对中华民族的融合有重大贡献的皇帝。
观点2:北魏孝文帝是鲜卑拓跋民族的罪人。
鲜卑族从大兴安岭中走来,最终融合于中华民族之中。就保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看,鲜卑族消亡了,但他们像落叶一样分解了自己,归位泥土,化为养分,溶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黄学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