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名师导航
知识梳理
1.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_________的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常温下纯水中c(H+)
__________mol ·L-1,c(OH-)=mol ·L-1。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
①温度:水的电离是__________的过程,温度升高会使水的电离平衡向____________(选填“左”“右”或“不移动”)。②浓度:加酸,水的电离平衡向____________(选填“左”“右”或“不移动”)加碱,水的电离平衡向____________(选填“左”“右”或“不移动”)。
可见,加酸加酸都会____________(选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水的电离。但水的离子积不变。
(2)水的离子积可表达为KW=___________。KW与化学平衡一样其变化只受_________的影响,随温度____________而增大,在25 ℃时,c(H+)=c(OH-)=________mol ·L-1,故此温度下KW=_________。升温,KW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100 ℃:c(H+)=1×10-6 mol ·L-1,KW=____________;pH=____________,此时溶液呈______性(选填“中性”“酸性”或“碱性”)。降温,KW将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在中性溶液中,c(H+)________c(OH-)(选填“>”“<”或“=”,下同)。在酸性溶液中,c(H+)________c(OH-)。在碱性溶液中,c(H+)_________c(OH-)。纯水、稀溶液中的c(H+)与c(OH-)的乘积总是定值,且在常温下KW=1×10-14。
(2)pH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____________的,其表达式为pH=____________。常温下pH=7的溶液为中性,pH越小,酸性_________,pH越大,碱性____________。pH的适用范围为____________。若已知溶液的pH,则溶液的c(H+)、c(OH-)用含pH的代数式表示为:
c(H+)=____________,c(OH-)=____________。
(3)溶液pH的测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_______法、pH计法。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H的应用
pH的测定和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都很重要。
疑难突破
1.怎样判断溶液酸碱性?
剖析: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应看c(H+)和c(OH-)的相对大小,判断溶液酸碱性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依据1 在25 ℃时的溶液中:
c(H+)>1×10-7 mol ·L-1酸性
c(H+)=1×10-7 mol ·L-1中性
c(H+)<1×10-7 mol ·L-1碱性
常温下,c(H+)>10-7 mol ·L-1呈酸性,且c(H+)越大,酸性越强;c(OH-)越大,碱性越强。
依据2 在25 ℃时的溶液中:
pH<7 酸性
pH=7 中性
pH>7 碱性
依据3 在任意温度下的溶液中:
c(H+)>c(OH-) 酸性
c(H+)=c(OH-) 中性
c(H+)2.怎样计算溶液的pH?
剖析:(1)强酸、强碱溶液的pH
强酸:c(酸)c(H+)pH
强碱:c(碱)c(OH-)c(H+)pH
(2)弱酸、弱碱溶液的pH
弱酸:c(酸)c(H+)pH
弱碱:c(碱)c(OH-)c(H+)pH
(3)强酸与强酸混合液的pH
(4)强碱与强碱混合液的pH
(5)强酸与强碱混合液的pH
①强酸与强碱正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pH=7。
②酸过量:pH=-lg[c余(H+)]。
③碱过量:c(H+)=;最后求pH=-lg[c(H+)]。
(6)酸碱溶液用水稀释后的pH
①强酸、强碱的稀释:酸溶液中的c(H+)每稀释10n倍,pH增大n个单位,增大后不超过7,“酸仍是酸”。
碱溶液中的c(OH-)每稀释10n倍,pH减小n个单位,减小后不小于7,“碱仍是碱”。
②弱酸、弱碱的稀释:一元弱酸溶液每稀释10n倍,pH的增大小于n个单位。
一元弱碱溶液每稀释10n倍,pH的减小也将小于n个单位。
注意:极稀的溶液中的计算要考虑到水电离产生的H+或OH-。
问题探究
问题1:已知: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的表达式为:α=×100%,请运用数据验证法和理论分析法说明向水中加入酸、碱对水的电离程度有何影响。
探究:(1)数据验证法
25 ℃的纯水中,c(H+)=c(OH-)=1×10-7 mol·L-1,均是由水电离产生的,则:
α纯水=×100%=1.8×10-7%
而在25 ℃时pH=2的盐酸中,c(H+)=1×10-2 mol ·L-1,c(OH-)=1×10-12 mol ·L-1,需要明确的是: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应为:c(H+)=c(OH-)=1×10-12 mol ·L-1,而不是盐酸电离出的1×10-2 mol ·L-1,故此时:α水=×100%=1.8×10-12%,
显然变小了。同样的,25 ℃pH=12的NaOH溶液中水电离产生c(OH-)=c(H+)=1×10-12 mol ·L-1。
因此向水中加入酸、碱时,水的电离程度变小。
(2)理论分析法
在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中存在平衡 H2OH++OH-,当向其中加入酸时,会使得溶液中的c(H+)增大,水的电离平衡 H2OH++OH-左移,水的电离程度减小;同理,当向其中加入碱时,会使得溶液中的c(OH-)增大,水的电离平衡H2OH++OH-也会左移,水的电离程度也会减小。
问题2:某酸HA不知是否是弱酸,欲用实验的方法确定HA是弱电解质。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方案一: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1 mol·L-1的溶液100 mL;
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如果是强酸的话,由于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0.1 mol ·L-1的HA溶液的c(H+)=0.1 mol ·L-1,pH=1;如果是弱酸的话,由于弱酸不完全电离,所以溶液的pH肯定大于1。
方案二: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 mL;
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 mL,加水稀释为100 mL;
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支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先配制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溶液,然后将两种酸稀释相同的倍数,因为稀释时弱酸能够继续电离,会使稀释以后的两种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不等,在与锌反应时,必然会出现下列什么现象:
①装HCl的试管中放出的H2速率慢;
②装HA的试管中放出的H2速率快。
此方案从原理上是可行的。其中有时放出的H2速率难以观察。
典题精讲
【例1】 下列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浓度之比①∶②∶③∶④是( )
①pH=0的盐酸 ②0.1 mol ·L-1的盐酸 ③0.01 mol ·L-1的NaOH溶液 ④pH=14的NaOH溶液
A.1∶10∶100∶1 B.1∶10-1∶10-12∶10-14
C.14∶13∶12∶14 D.14∶13∶2∶1
思路解析:此题未指明温度,则按25 ℃时计算,KW=1×10-14。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等于该溶液中的c(OH-),所以,①c(H+)=1 mol ·L-1,由水电离出的c(H+)与溶液中c(OH-)相等,等于10-4 mol ·L-1;②c(H+)=0.1 mol ·L-1,则由水电离出的c(H+)=10-13 mol ·L-1。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等于该溶液中的c(H+),所以,③c(OH-)=0.01 mol ·L-1,由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 ·L-1,④由水电离出的c(H+)=10-14 mol ·L-1。即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10-14∶10-13∶10-12∶10-14=1∶10∶100∶1。
答案:A
【例2】 常温下等体积混合0.1 mol ·L-1的盐酸和0.06 mol ·L-1的Ba(OH)2溶液后,溶液的pH等于( )
A.2.0 B.12.3 C.1.7 D.12.0
思路解析:该题是酸碱混合的计算,首先要判断哪种物质过量,盐酸溶液的c(H+)=0.1 mol ·L-1,Ba(OH)2溶液中c(OH-)=0.06 mol ·L-10×2=0.12 mol ·L-1,故碱过量,又因是等体积混合,故可以求出混合液中c(OH-)。
c(OH-)==0.01 mol
c(H+)mol·L-1=1×10-12 mol·L-1
pH=-lg[c(H+)]=-lg 10-12=12
答案:D
【例3】 有一学生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试回答:
(1)该生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2)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分析是否一定有误差产生。
(3)若用此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H2SO4和H3PO4溶液的pH,结果会怎样
思路解析:(1)pH试纸用于测定溶液的pH,不能将其润湿,否则,测得的是稀释后溶液的pH,引起误差。
(2)pH试纸润湿是否会引起测定误差,关键是取决于待测溶液的性质,若待测液为中性溶液,润湿后c(H+)不变,不会引起误差;若待测液为碱溶液或酸溶液,由于润湿会引起c(OH-)或c(H+)变化,从而引起pH变化,测定会有误差。
(3)由于在稀释过程中,H3PO4继续电离产生H+,使得该溶液中c(H+)较H2SO4溶液中的c(H+)大,故测H3PO4的pH较H2SO4小。
答案:(1)不正确。
(2)若溶液不显中性,则H+或OH-被稀释,测出的值不为原溶液的pH;不一定有误差,当溶液为中性时则不产生误差。
(3)测得H3PO4的pH较H2SO4小。
知识导学
学习本部分内容,可首先回顾前面学习的知识,复习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特点,电离平衡常数等相关知识。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以及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注意:KW反映了溶液中c(H+)和c(OH-)相互依存的关系,任何水溶液中都同时存在着H+和OH-,而KW=c(H+)·c(OH-)中的c(H+)、c(OH-)是指总浓度,包括水电离出的H+和OH-,也包括酸、碱电离出的H+和OH-。在酸溶液中的c(H+)主要是由酸电离出来的,在碱溶液中的c(OH-)主要是由碱电离出来的。在计算中如果酸碱浓度大,水电离出来的c水(H+)或c水(OH-)可忽略不计,但不论是酸溶液还是碱溶液,水电离出的c水(H+)=c水(OH-)。
对于溶液酸碱性的学习,可结合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只要是水溶液就存在H+和OH-,因其浓度大小不一样,从而显示不同的酸碱性。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应看c(H+)和c(OH-)的相对大小。
对于pH的学习,首先要弄清什么是pH,理解其表达式含义。为什么要采用pH,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如何计算等。
指示剂法测溶液的pH:
熟记常用酸碱性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颜色变化,以便正确使用有关指示剂和正确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pH
石蕊:<5红色 5.0—8.0紫色 >8.0蓝色
甲基橙:<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8.2无色 8.2—10.0浅红色 >10.0红色
疑难导析
首先要明确无论在酸性、中性还是在碱性溶液中是否都有H+和OH-,溶液中H+和OH-的大小与温度等因素是否有关。
还要清楚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能否单独看c(H+)或c(OH-)的绝对大小,能否看pH是比7大还是比7小。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在应用时要注意。
要弄清c(H+)与1×10-7 mol ·L-1是什么关系可决定溶液酸碱性;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c(H+)和c(OH-)的关系可决定溶液酸碱性。
还要弄清c(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c(O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在pH的计算过程中要明确溶液pH的计算的关键,要理解计算公式:pH=-lgc(H+),无论是酸溶液还是碱溶液是否都要先求出溶液中的H+浓度然后再结合求溶液的pH,要注意溶液的温度是否只有在常温下KW才等于10-14。
要弄清对于酸溶液,在稀释或混合时是否要先根据溶液中的c(H+)的变化来计算;而对于碱溶液在稀释或混合时是否要先根据溶液中的c(OH-)的变化来计算。如pH=10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pH的计算,是否直接根据c(H+)计算,得出=11。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即“酸按酸,碱按碱”。
如果已知两种强酸或两种强碱的pH,要知道如下近似规律:
①两强酸等体积混合,是否有混合液pH=pH+0.3;
②两强碱等体积混合,是否有混合液pH=pH-0.3;
可简记为“等强相混弱点3”。
要明确酸与碱混合时的pH是否要看是酸过量还是碱过量,是否要根据参加反应的酸与碱的量的相对多少,判断出是哪一过量,然后再作计算“酸碱中和看过量”。
还要明确酸碱溶液用水稀释时是否要看稀释的倍数,是否要注意的是酸无论稀释多少倍都仍将是酸,碱无论稀释多少倍都仍将是碱。最终pH可接近于7但不可超过7,可记为“无限稀释7为限”。
综合以上,可得到如下口诀:
酸按酸,碱按碱,
等强相混弱点3。
酸碱中和看过量,
无限稀释7为限。
问题导思
对化学理论的学习时通常采用事实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向水中加入酸、碱对水的电离程度的影响可运用数据验证法和理论分析法说明。
要清楚数据验证法是否可用比较纯水、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来验证。
分别计算出25 ℃纯水、0.01 mol ·L-1的盐酸、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即可得出酸、碱对水的电离程度的影响。
理论分析法应采用平衡移动原理推出在纯水中加酸、碱时,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逆向移动。
可见,无论加酸加碱都会使水的电离度变小。
要明确由于水的电离平衡的存在,酸溶液中是否仍有少量的OH-,碱溶液中是否仍有少量的H+,酸溶液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否是H+,这就可看出计算时是否按c(H+)计算。
还要明确碱溶液中起决定作用是否是OH-,因此在碱溶液稀释或混合的计算中,是否要考虑到水电离产生的H+和OH-的影响,不能忽略。
在进行有关探究方案的设计时,要遵循简便、易行、现象明显等原则。
围绕某酸或某碱是否弱电解质的证明问题,可以出现多种方案:
可以从电离程度方面探究,看是否能完全电离,若不完全电离,则是弱电解质;这可以通过检测准确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溶液或碱溶液的pH来判断。
可以从有无电离平衡方面入手,若有则是弱电解质;具体地说,可以有如下一些措施:
分析稀释前后离子浓度的变化,即是否存在电离平衡的移动,弱电解质在稀释的过程中会继续电离,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分析升温或降温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液中离子浓度升高,这会从导电能力或pH等方面体现出来。
典题导考
绿色通道: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审准题目中由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弄清楚水溶液中的H+和OH-哪一部分是水电离产生的,哪一部分是电解质电离提供的,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判断。
黑色陷阱:没有理解题目中所要求的氢离子是指哪一部分,而直接按溶液中现存的氢离子浓度来计算,而得错误答案B。
【典题变式1】 下列四种溶液中,表示水电离程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①pH=0的盐酸
②0.1 mol ·L-1的盐酸
③0.01 mol ·L-1的NaOH溶液
④pH=14的NaOH溶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答案:D
绿色通道:酸与碱混合后的pH求算,应根据题目所提供的酸与碱的量的关系,判断出混合后溶液应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但必须注意酸或碱的元数。
【典题变式2】1.x mL 0.5 mol ·L-1氢氧化钠溶液和y mL0.4 mol ·L-1硫酸相混合后,溶液的恰好pH=7,则x与y关系正确的是( )
A.x=y B. 5x=4y C.4x=5y D. 5x=8y
答案:D
2.常温下将V mL0.1 mol ·L-1的盐酸和0.06 mol ·L-1的Ba(OH)2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等于12.0,则所用的Ba(OH)2溶液的体积应是
( )
A.2VmL B.1.25VmL C.VmL D.0.6VmL
答案:C
绿色通道: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的注意点:①要用干燥的试纸,并放在洁净干燥的表面皿上;②要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点在表面皿;③立即与标准比色卡相比较得出pH;④用普通pH试纸测得的pH只能是整数。
另外,需要明确:用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石蕊、甲基橙等只能测量溶液大致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而不能测得pH。
【典题变式3】 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时,规范的操作是( )
A.用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