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玩具》 说课 课件鄂教版 (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磁铁玩具》 说课 课件鄂教版 (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1-03 20:0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磁铁有磁性一、说教材《磁铁有磁性》选自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此内容设为1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对磁铁有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了两个活动:(1)研究磁铁的性质。(2)研究磁铁的特点。其宗旨培养学生能用实验的方法获得确切的证据来检验自己的观点,修正原来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形成对磁铁有磁性的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尊重证据、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渗透实证的科学思想。为学生进一步研究磁铁的性质,掌握科学概念,做好铺垫。二、说学情 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都见过或玩过磁铁,而且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对磁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也可能会对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不能吸引哪些物质存在认识上的模糊。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万事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会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以上这些都是进行本课探究学习的基础和条件。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方面:学生要掌握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同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过程与方法方面: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非铁质物体能不能吸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知道磁铁隔着一 些物体也能吸铁。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辨别出不易辨别的铁制品。
四、说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引导探究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学法、
观察实验法 五、说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活动形式,通过营造有趣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认识磁铁的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符合教学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让他们在亲历活动中感受到身边的科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六、说教学准备我准备了:磁铁、回形针、实验记录单、课件;除此之外,我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磁铁,曲别针、纸片、铜线、铁钉、铁丝、塑料片、玻璃珠、布片、橡皮擦、橡皮筋、铁片、铁盒、铝罐、圆珠笔、钥匙、勺子、筷子、剪刀等等。七、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式导入法表演隔空取物的功夫磁铁能吸引曲别针产生疑问:磁铁还能吸引哪些物体?七、说教学过程(二)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1)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认一认这些材料,然后让学生猜测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2)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分组用磁铁进行验证并汇报实验结果。
(3)引导学生思考: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吸引的物体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得出结论:能被吸引的物体都是铁制品,不能被吸引的物体都不是铁制品,这种性质称为磁铁有磁性七、说教学过程(三)活动二:用磁铁辨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我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首先让学生利用磁铁有磁性这一特点让学生去辨别哪些是铁材料制成的,哪些不是铁制品,然后再进行全班的交流汇报。在这一环节中,也让学生知道有一些物体是不能用磁铁去辨别的,如手表、电脑、照相机等因为磁铁会干扰磁场,使他们不能正常七、说教学过程(四)活动三: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先回顾导入时隔空取物的功夫,然后增加难度,让学生们探索磁铁隔着纸片是否还能吸引曲别针,那隔着布片、塑料片呢?探索完后,提出疑问:那有没有物体,磁铁隔着它是不能吸引铁的?小组进行探讨,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得出结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引铁。七、说教学过程(五)课堂小结我做了一个课堂小结,采用的是先让学生总结,我再补充的方式进行。设计意图: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让学生明白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如果你有一个回形针掉进了水杯里,你打算怎么把它捞起来?如果用磁铁,不能碰水,你觉得你行吗?回家可以做个模拟实验试一试。八、说教学反思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给学生们适当的引导,老师再和他们一起观察,这样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在整节课的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设计合理,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没有对课堂内容进行提升,课的最后,应该鼓励学生发现隔着薄的物体能吸铁,隔着太厚的物体就不能吸了;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离得近磁性强,离得远磁性弱等。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并且还可以将科学研究延伸到生活中去。最后教师要把握好每个实验环节的时间,控制好课堂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