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018)17 虎门销烟 同步教案+课堂作业新设计(含答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018)17 虎门销烟 同步教案+课堂作业新设计(含答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03 20:4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销、沸、盐、缴、毁、彻、咆、哮、欺、侮”等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历、史、值
、宽、阔、搭、官、斤、沉”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中销烟的经过。
教学难点
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能想象画面。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17课 虎门销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销、沸、盐、缴、毁、彻、咆、哮、欺、侮”等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历、史、值、宽、阔、搭、官、斤、沉”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虎门销烟资料、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影片倒入,激发兴趣。
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鸦片战争》)我们观看了《鸦片战争》,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谈论。)
2.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自由发言,说出理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3.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38年他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布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并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禁烟。12月,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次年3月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近两万箱,在虎门当众销毁。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10月林则徐被革职,不久被发配x疆,垦辟农田。1849年因病返籍。1850年受任钦差大臣,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途中病逝于广东普宁。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1839年6月3日的一件事情。教师板书:虎门销烟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本课的生词,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生字:“销、沸、盐、缴、毁、彻、咆、哮、欺、侮”
指名读、齐读。教师正音。
(2)出示词语。
销烟 沸腾 盐巴 收缴 销毁 响彻 咆哮 欺侮
指名读词。
(3)理解词语“水泄不通”的意思。
生: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书写指导。课件出示生字:“历、史、值、宽、阔、搭、官、斤、沉”
生:“宽”下面是“见”不是“贝”。
生:“值、搭、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偏旁都是在左边,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史”撇捺要舒展。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滩监督销毁了近两万箱鸦片。)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一下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学生默读后思考、交流:
第一段:(1)写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二段:(2-5)虎门销烟的经过;
第三段:(6)交待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为加点字去掉不正确的读音。
销烟(xiāo qiāo) 沸腾(fēi fèi) 盐巴(yán xián) 收缴(jiāo jiǎo) 烧毁(huǐ hiǔ) 彻底(chè cè) 咆哮(páo báo) 欺侮(wǔ rǔ)
二、 看拼音,写词语。
lì shǐ zhí dé kuān kuò dā qǐ
guān yuán yī jīn chén zhòng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激动—( ) 沉重—( ) 欺侮—( )
装点—( ) 水泄不通—( )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一个写一句话。
( )( )林立 ( )( )轰鸣 嚣( )( )焰
水泄( )( ) ( )千( )万 群情( )( )
参考答案:
一、xiāo fèi yán jiǎo huǐ chè páo wǔ
二、历史 值得 宽阔 搭起 官员 一斤 沉重
三、兴奋 繁重 侮辱 装扮 人山人海
四、彩旗林立 礼炮轰鸣 嚣张气焰 水泄不通 成千上万 群青沸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课前准备:
虎门销烟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播放录象(鸦片的危害)
想一想: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
提示: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容忍鸦片?(或提示:看了录象,我想说 。)
生:看了录像,我想说“鸦片毒害中国人民,我们不能容忍鸦片”。
2.小结
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外国侵略者把鸦片贩卖到中国来,这不仅侵蚀着我们中国百姓健壮的身体,使他们无精打采,意志萎靡,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力,当兵的失去战斗力,还使我们中国的白银、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侵略者。因此,我们国家的实力越来越弱,从而成为外国侵略者刀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但是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林则徐在政府支持下,突破重重压力,到虎门销烟来了。
3.指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悟销烟。
1.思考: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虎门销烟是怎样的事件?
生:值得纪念、壮举。
2.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必要时与同桌交流一下。 (根据学生的回答,切入相应的段落学习。)
3.读第1和第6自然段: 感悟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壮举”的意思。
三、品读感悟,感受销烟。
(一)精读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师范读(课件出示相关画面),你觉得哪些人引起了你的注意?
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2)读着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观看的人多而广,体现出场面的壮观。)教师板书:人多而广
(3)哪个词体现了人多?(水泄不通)教师板书:水泄不通
(4)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人多、人广传达给大家?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5)你还感受到什么?(仪式隆重、人群兴奋,也体现出场面的壮观。) 教师板书:仪式隆重
(6)哪些词体现了仪式隆重?(彩旗林立、礼炮轰鸣)教师板书:彩旗林立
(7)过渡: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人们很兴奋?
2.深入学习第3自然段:
(1)在销烟的过程中,不知你们发现没有,有一群人,他们不仅是虎门销烟的观看者,更是参与者。他们是谁?(课件出示民工销烟图)
(2)他们是怎样销毁这些害人的鸦片的? 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3)老师觉得民工所做的几个动作,其实都是在倒,可书上为什么用了“撒”“抛”“倒”几个不同的词呢?能交换位置吗? (体会用词的准确和此时人们对鸦片的憎恨之情) 教师板书:撒盐巴 抛鸦片 倒石灰
(4)自读描写民工销烟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 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民工是怎样销烟的。
(5)教师引读。 (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 这样的销烟方法多么简易、独特,多么有效啊!)
(6)(课件播放销烟过程)看,民工们正在销毁这些害人的鸦片呢 !
(7)齐读第3自然段。
3.在生成中引导,引导中深入。
(1)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办法来销烟吗?
生:用火烧、直接投入大海……
(2)你觉得这些办法好吗? 再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如果这样快的销毁了,就不能沉重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了。就是要他们看见自己的鸦片一点点销毁而心痛。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而且,这也表明我们的决心。)
4.以读代讲第4、5自然段。
(1)引读,读出人们兴奋的心情 。
(2)过渡:是呀,被鸦片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中国群众是那样兴奋。
(3)引导学生质疑:再看看这些观看的人,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那些文武官员有的可能高兴,但有的一定很担心。 外国商人是贩卖鸦片的,为什么还要请他们来看呢?)
(4)哪些词语体现了这次销的数量多?
生:持续23天、200多万斤。
(5)这些外国商人会怎样想?
(6)过渡:是呀,林则徐明知道外国商人会恨他入骨,为什么还要请他们来观看销烟呢?
四、再品课文,体会意义。
1.再讲读课文6自然段,认识并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切入第6自然段的学习。
(1)齐读,交流体会。
(2)林则徐这样做是为了告诉那些外国人,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他这样做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我们深情地将第6自然段朗读一遍。教师板书:意义深远: 不可欺侮
2.课堂小结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美梦,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也给了那些醉生梦死、意志薄弱的“烟”鬼一记响亮的耳光,鸦片的罪恶实在是太大了!回忆过去,看看今天,你还想说点什么?
2.可令人心痛的是,时隔一百六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有许多人在造毒、贩毒、吸毒,请看图片。 (课件逐一映示禁毒宣传图片,给学生以教育。)
3.总结:毒品就像洪水猛兽,摧残着人的身体,腐蚀着人的精神,全世界的人们应该联合起来,齐心协力铲除毒品,还世界一份幸福和安宁,让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欢声笑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课件出示时间,学生齐读。)
六、布置作业。
故事复述讲给同学、爸爸、妈妈听。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多音字组词。
zhòng( ) dàn ( )
重 担
chóng( ) dān (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难闻的(   )  咆哮的(   )  害人的(   )
  嚣张的(   )  宽阔的(   )  古老的(   )
三、选词填空。
   持续  继续  陆续
1.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了教室。
2.我军(持续)战斗了三天三夜,终于取得了胜利。
3.他休息片刻,又(继续)思考起来。
四、关联词语我会选。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如果…… 就……
不是……而是…… 不仅……而且……
1.你们( )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 )会自投罗网。
2.他( )聪明,( )学习部刻苦。
3. 从她眼里表现出来的,( )愤怒,( )悲哀。
4. ( )知识的海洋是漫无边际的,( )学习是无止境的。
5.这一壮举,( )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 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参考答案:
一、重量 重叠 担子 担当
二、气味 大海 鸦片 气焰 海滩 虎门
三、1.陆续 2.持续 3.继续
四、1.如果……就…… 2.虽然……但是…… 3.不是……而是…… 4.因为……所以…… 5.不仅……而且……

板书设计:
人多而广: 水泄不通 
仪式隆重: 彩旗林立
《虎门销烟》 (壮举)
销毁数量多:23天 200多万斤
意义深远: 不可欺侮
【教学反思】
1.开课播放录象向学生介绍了鸦片的危害,让学生明白鸦片对中国国民国力的毒害。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然后从整体入手,说说你认为的虎门销烟是件怎样的事件?而引导到“壮举”,以此为中心点,找出相关的段落来学习体会。
2.抓住文本,落实文字的训练。读通课文,抓住关键词、段来走进文本。指导朗读。让学生真真切切回到当时的历史年代。
3.回顾是为了更好的展望。了解历史是责任和义务,那么做好现在和以后更是大有必要。所以最后我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的环节“回忆过去,看看今天,你还想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