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018)25 赶海 同步教案+课堂作业新设计(含答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018)25 赶海 同步教案+课堂作业新设计(含答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03 20:5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擒、捏、俘、虏”等4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舅、哗、蟹、捞、捡、哦、虾、喧、霞、最”等10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25课 赶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擒、捏、俘、虏”等4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舅、哗、蟹、捞、捡、哦、虾、喧、霞、最”等10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设疑解题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课件相应展示大海的画面。
(1)你听过这首歌吗?它歌唱的就是大海。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生:大海有美丽的浪花,会送给我们很多有趣的海星、贝壳等。
(2)大海这么美丽,这么有趣,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跟随“我”一起去“赶海”。
2.揭示课文题目(教师板书:赶海)。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生:什么是赶海?谁去赶海?
师:赶海:趁退潮时,到海滩去捕捉、拾取各种海洋生物。
二、初读课文,检查识字
1.过渡:快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我”是怎样赶海的吧!
2.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3.出示生字“擒、捏、俘、虏”、新词。
qín niē fú lǔ
束手就擒 一捏  俘虏
(1)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记忆字形。
(3)理解词义。
束手就擒:比喻无法逃脱或无力抵抗。
大螯:螃蟹等节肢动物变形的第一对脚。
4.指导书写。出示生字卡片“舅、哗、蟹、捞、捡、哦、虾、喧、霞、最”
生:“舅”下面是一个“男”字。
生:“哗、捞、捡、哦、虾、喧”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最”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
5.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新词。教师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分自然段读,其余同学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哪些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合在一起并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事。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记叙了“我”赶海的有趣经历。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再一次引用歌词,照应开头。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加拼音,标调。
( ) ( ) ( )
擒住 一捏 俘虏
二、看拼音,写词语。
jiù jiu páng xiè lāo hǎi yú
dà xiā xuān nào wǎn xiá jiǎn bèi ké

三、照样子,写词语。
例:绿油油 (红彤彤) (蓝晶晶)
例:漂漂亮亮 (欢欢喜喜) (热热闹闹)
参考答案:
一、qín niē fú
二、舅舅 螃蟹 捞海鱼 大虾 喧闹 晚霞 捡贝壳
三、红彤彤 蓝晶晶 欢欢喜喜 热热闹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赶海”是什么意思?
生:人们赶在大海退潮时,在海边捡拾一些海鱼、海虾之类的东西。
2.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去赶海?
生:“我”童年时,跟舅舅去赶海。
3.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我”那次赶海的情景的?
生:第2至5自然段。
(复习的几个问题,很有层次。说明对教材的理解很清楚。
同学们,大海总是让我们充满向往,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大海,闻闻充满咸味的海水,再脱掉鞋袜踩一踩松软的沙子,让海水亲吻我们的小脚丫,好吗?那我们就一起去赶海吧!
二、细品课文,感悟大海
过渡:“我”童年赶海时,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在赶海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怎样呢?我们来细细地阅读课文。
1.讲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个意思?
(2)交流。
①舅舅带我去赶海。
指导朗读。你已经读懂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真不错。这句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注意了吗?我为什么“闹”?会怎样“闹”?
(这个“闹”字,抓得好。“闹”,既说明是再三的要求,又体现儿童的特点。)
②到了海边,“我”看到海水“哗哗”往下退,浪花不时回过头来。
你想亲眼看一看这样的情景吗?(点击出示浪花画面)
看到这样的情景,耳听着浪涛拍岸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
作者看到这样的大海,他又是怎么写的?(点击出示文字)指名读。
③我兴奋极了,追赶浪花。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极了”。
(3)小结。
这一自然段讲舅舅带“我”去赶海。一到海边,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很动人的情景,“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浪花。板书:追赶浪花。
(这一段话,要求学生细细阅读,感悟三个意思,引导是到位的。)
2.讲读第3自然段。
过渡:“我”和舅舅一起来到海边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我也立刻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做了些什么?
(1)自由读,思考以上问题。
(2)结合交流,指导朗读。
①“我”抓螃蟹。(教师板书:抓蟹)
指导朗读。螃蟹好捉吗?你怎么知道不好捉?你读读看?(生读)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捉到小螃蟹真是一件开心事,老师教你一个好办法,笑着读这个“嘿”字,会读得很好。你试试?
②“我”捉大虾。(教师板书:捉虾)
“我”又是怎么捉大虾的?读一读,用小括号括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指导读:你读得真好!尤其是1、2两句。(点击出示文字:“咦……逗我呢!”)刚才老师看到了他的表情,觉得是种享受。我们请他转过身读,大家注意看他脸上有什么变化。(生答后,点击“咦”和“哦”变红色。)
读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你们亲眼看看这只大虾。(点击出示大虾画面)这只大虾怎么样?怪不得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
读到这里,同学们的心里和手里一定也已经痒痒的了,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摸一摸这只大虾。(点击画面出现文字)齐读。
③小伙伴捉螃蟹。
过渡:“我”抓到了螃蟹,捉住了大虾,心里美滋滋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也像“我”一样觉得有趣吗?
结合回答,点击出示螃蟹画面及句子:“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指导朗读。看看这只大螃蟹,它可不好惹,正想着办法四处逃窜呢!谁来读?(指名读)所以,小伙伴只努努嘴儿,可不能惊动了它。
(3)小结。
同学们,“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教师板书:趣)“我”摸到了小螃蟹;小伙伴虽被螃蟹夹住了手,但还是很开心;“我”还亲手俘虏了一只大虾呢!
(讲读“我”赶海的情境,先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我”的句子,接着理解描写伙伴的内容,最后小结时又根据作者思路进行叙述。这样的安排是好的。)
3.讲读第4、5自然段。
(1)细读第4自然段,展开想象,重点理解“满载而归”。
过渡: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太阳偏西了,我们不得不回家了。瞧,每个人的背篓里都沉甸甸的,你知道里面会有些什么吗?(自由发言)这可都是他们的“战利品”啊!所以书上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叫“满载而归”。(教师板书:满载而归)
(2)细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表达感情的。
背着沉甸甸的背篓,“我”的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迎着腥咸的海风,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最爱唱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这首歌多美啊!现在,每当我听到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时赶海的那件往事。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太阳偏西了,我们这次有趣的赶海活动也结束了,我们都满载而归,跟大伙说说你们都获得了哪些“战利品”。
2.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
3.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手里的“战利品”呢?(老师出示相应课件显示图片。)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表情朗读,也可配上动作读,进行表演。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组 词。
捞( ) 捡( ) 虾( ) 喧( )
涝( ) 俭( ) 吓( ) 暄( )
二、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海边的人在退潮时,到海边去捕捉或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     )
2.到处逃跑乱窜。                 (     )
3.装得满满地归来。比喻收获很大。 (     )
三、选字填空。
   哦  呢  咦  哩  嘿
1.(   ),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
2.(   ),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
3.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   )。
4.(   ),原来是一只虾在逗我(    )!
参考答案:
一、捞起 旱涝 捡起 俭朴 小虾 吓坏 喧哗
二、1.赶海 2.东逃西窜 3.满载而归
三、1.嘿 2.咦 3.呢 4.哦 哩
板书设计:
《赶海》
               赶到海边
          趣  抓蟹捉虾
               满载而归
【教学反思】
1.老师应努力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比如老师在教学“闹着”这个词语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平时自己是怎样闹着要爸爸妈妈去某个地方或买某个东西的,再想想文中的“我”是怎样闹的。学生有了生活经验的链接,把当时“我”怎么闹着去赶海的情景表演得栩栩如生。
2.语文课堂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生活中主体内化、主体自悟,真正实现唤醒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的目标。
说课稿
一、说教材
《赶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课文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年的无穷乐趣,处处洋溢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情怀。课文插图再现了课文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课文。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文章以歌词开头,巧妙地引出下文。“每当……便……”突出赶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赶到海边——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顺序具体记叙了赶海的过程。第二自然段中“海水哗哗往下退,只要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赋予浪花以人的神态心理,使浪花奔涌跳跃的形象跃然纸上。“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写出“我”赶海的兴奋与快乐。第三自然段既用“有的……有的……”句式,总体写出赶海的人们的活动,又通过细节描写,写了“我”和一个小伙伴的个体活动。其中抓蟹、捉虾是重点,描写得生动具体,富有童趣。第四自然段写赶海的人们在夕阳中归家,海滩也恢复了平静。既展示了傍晚大海的美景,又给人留下想象与回味的余地。文章的结尾再一次引用歌词,照应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擒、捏、俘、虏”等4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舅、哗、蟹、捞、捡、哦、虾、喧、霞、最”等10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文本语言,或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想象,感悟赶海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难点:
通过学习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三、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四、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赶海”是什么意思?
生:人们赶在大海退潮时,在海边捡拾一些海鱼、海虾之类的东西。
2.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去赶海?
生:“我”童年时,跟舅舅去赶海。
3.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我”那次赶海的情景的?
生:第2至5自然段。
(复习的几个问题,很有层次。说明对教材的理解很清楚。
同学们,大海总是让我们充满向往,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大海,闻闻充满咸味的海水,再脱掉鞋袜踩一踩松软的沙子,让海水亲吻我们的小脚丫,好吗?那我们就一起去赶海吧!
(二)细品课文,感悟大海
过渡:“我”童年赶海时,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在赶海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怎样呢?我们来细细地阅读课文。
1.讲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个意思?
(2)交流。
①舅舅带我去赶海。
指导朗读。你已经读懂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真不错。这句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注意了吗?我为什么“闹”?会怎样“闹”?
(这个“闹”字,抓得好。“闹”,既说明是再三的要求,又体现儿童的特点。)
②到了海边,“我”看到海水“哗哗”往下退,浪花不时回过头来。
你想亲眼看一看这样的情景吗?(点击出示浪花画面)
看到这样的情景,耳听着浪涛拍岸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
作者看到这样的大海,他又是怎么写的?(点击出示文字)指名读。
③我兴奋极了,追赶浪花。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极了”。
(3)小结。
这一自然段讲舅舅带“我”去赶海。一到海边,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很动人的情景,“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浪花。板书:追赶浪花。
(这一段话,要求学生细细阅读,感悟三个意思,引导是到位的。)
2.讲读第3自然段。
过渡:“我”和舅舅一起来到海边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我也立刻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做了些什么?
(1)自由读,思考以上问题。
(2)结合交流,指导朗读。
①“我”抓螃蟹。(教师板书:抓蟹)
指导朗读。螃蟹好捉吗?你怎么知道不好捉?你读读看?(生读)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捉到小螃蟹真是一件开心事,老师教你一个好办法,笑着读这个“嘿”字,会读得很好。你试试?
②“我”捉大虾。(教师板书:捉虾)
“我”又是怎么捉大虾的?读一读,用小括号括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指导读:你读得真好!尤其是1、2两句。(点击出示文字:“咦……逗我呢!”)刚才老师看到了他的表情,觉得是种享受。我们请他转过身读,大家注意看他脸上有什么变化。(生答后,点击“咦”和“哦”变红色。)
读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你们亲眼看看这只大虾。(点击出示大虾画面)这只大虾怎么样?怪不得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
读到这里,同学们的心里和手里一定也已经痒痒的了,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摸一摸这只大虾。(点击画面出现文字)齐读。
③小伙伴捉螃蟹。
过渡:“我”抓到了螃蟹,捉住了大虾,心里美滋滋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也像“我”一样觉得有趣吗?
结合回答,点击出示螃蟹画面及句子:“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指导朗读。看看这只大螃蟹,它可不好惹,正想着办法四处逃窜呢!谁来读?(指名读)所以,小伙伴只努努嘴儿,可不能惊动了它。
(3)小结。
同学们,“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教师板书:趣)“我”摸到了小螃蟹;小伙伴虽被螃蟹夹住了手,但还是很开心;“我”还亲手俘虏了一只大虾呢!
(讲读“我”赶海的情境,先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我”的句子,接着理解描写伙伴的内容,最后小结时又根据作者思路进行叙述。这样的安排是好的。)
3.讲读第4、5自然段。
(1)细读第4自然段,展开想象,重点理解“满载而归”。
过渡: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太阳偏西了,我们不得不回家了。瞧,每个人的背篓里都沉甸甸的,你知道里面会有些什么吗?(自由发言)这可都是他们的“战利品”啊!所以书上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叫“满载而归”。(教师板书:满载而归)
(2)细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表达感情的。
背着沉甸甸的背篓,“我”的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迎着腥咸的海风,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最爱唱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这首歌多美啊!现在,每当我听到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时赶海的那件往事。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太阳偏西了,我们这次有趣的赶海活动也结束了,我们都满载而归,跟大伙说说你们都获得了哪些“战利品”。
2.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
3.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手里的“战利品”呢?(老师出示相应课件显示图片。)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表情朗读,也可配上动作读,进行表演。
六、说板书
板书是微型教案,集中体现了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及教学过程。好的板书还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根据本课的教学预设过程,将形成如下板书,使本课的学习变得更加一目了然。
《赶海》
               赶到海边
          趣  抓蟹捉虾
               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