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
A. 打倒列强 除军阀 B.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C.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D. 众志成城 共赴国难
2.“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1935年10月毛泽东途经六盘山时所作的一首词。词中“屈指行程二万”指的是( )
A. 北伐战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红军的长征
3.读下图。与毛泽东提出这一著名论断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共一大召开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C. 遵义会议召开 D. 辽沈战役胜利
4.朱德在1962年视察井冈山时,将井冈山视为“天下第一山”。这主要是因为在井冈山(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长征
C. 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 建立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5.黄埔军校和以往军校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
①聘请外国教官,采用西式练兵方法
②以培养陆军军官为主,兼及海军军官
③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④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 )
A.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B. 江浙财团的利益
C. 剥削阶级的利益 D. 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7.红军长征途中,哪一军事行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
A. 突破乌江 B. 巧渡金沙江 C. 四渡赤水河 D. 强渡大渡河
8.在一部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周恩来与蒋介石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这源于他们都曾共事于( )
A. 北京大学 B. 京师大学堂 C. 黄埔军校 D. 京师同文馆
9.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下列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
①遵义会议 ②强渡大渡河 ③飞夺泸定桥④巧渡金沙江 ⑤四渡赤水 ⑥爬雪山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⑤④②③⑥ C. ①②④⑤⑥③ D. ①④⑤③②⑥
10.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
A.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 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 打倒列强,除军阀
11.“孙中山愿意接受共产党员的原因很多。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感到包括共产党员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有权参加国民革命。实际上,他想利用共产党与工农的联系和苏维埃的援助来改组国民党。”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B.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过程
C.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D.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
12.“1935年1月的一次会议上,一向发言很少准备提纲的毛泽东这次却破例了。他不仅说明军事失利问题的原因在于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而且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以下说法与这次会议相关的是( )
A.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 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 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13.标语是历史事件的缩影。“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一标语反映哪一事件( )
A. 长征 B. 土地改革 C. 文革 D. 抗美援朝
14.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国民大革命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5.2011年11月,《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包括( )
①创办黄埔军校②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③掀起北伐战争④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6.2014年2月17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台湾各界人士访问团到大陆参访交流。他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晤,针对共同关切问题交换了意见。而90年前,国共两党就曾合作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②为创建革命军奠定基础③彻底完成反封建任务 ④建立民主国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如下图),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瀑布)。你认为贵州省这栋房子能够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D. 洗刷了中华民族近代百年的屈辱
18.曾经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中共领袖是( )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朱德 D. 周恩来
19.如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示意图,关于这次战争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B. 国共两党进行合作,形成民族统一战线是前提条件
C. 名将叶挺所在的独立团被授予“铁军”称号
D. 讨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20.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应该是( )
A. 上海 B. 南昌 C. 庐山 D. 井冈山
二、非选择题
21.某班开展了一次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四种课外学史方式收集了一些资料,制成学习卡片,现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 识物学史]
(1)下图是焚烧后的圆明园,犯下这一滔天罪行的是谁?
[方式二 看图学史]
“望风而起”喻指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2)简述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伟大历史功绩。
[方式三 咏诗学史]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导致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领会与创新]
(5)除了上述三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
22.某校八年级(2)班的小明同学办了一期关于“国共首次合作”的板报,其中有一些探究性问题需要你参与其中进行回答。
[成功会议]
[丰硕成果]
国共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最为突出的两项成就,其一是创办了一所新式的军事院校,其二是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悲惨结局]
(1)请你结合所学,写出表格中①②的内容。
(2)国共合作成果中提及的“军事院校”和“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分别指什么?请指出取得这两项成就的最主要原因。
(3)图片中的两次反革命政变发生于哪一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两次反革命政变标志着什么?
(4)通过以上板块,你能得出哪些感悟与认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体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制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慕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材料二: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他后来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材料三:毛泽东说:“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说明康有为为什么主张“近采日本”?
(3)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功绩?什么政治势力的统治“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
(4)毛泽东为什么要上井冈山?他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4.回顾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材料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1927年周恩来在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
材料二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9月毛泽东《西江月》
材料三
材料四
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起义”是什么起义?根据材料概括该起义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第一次坚决、公开地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的是什么起义?
(3)1928年4月,毛泽东与哪一个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右侧的部队为什么要到井冈山去会师?
(4)材料四是毛泽东1930年初手书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毛泽东当时提出这句话的历史含义。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材料二: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10万大军出师北伐,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首先开赴湖南、湖北战场。1927年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请回答: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共同领导了北伐战争,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对象?
(2)在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叶挺独立团攻占了哪两座桥梁?在主战场上打败了哪一个军阀的主力部队?
(3)北伐战争取得了哪些重要战果?
(4)1927年,哪两个国民党右派分子发动了政变?他们所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如何?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打倒列强、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故选A。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红军的长征,红军长征从1934-1936年,行程两万里,故选D。
3.【答案】B
【解析】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后,革命群众对根据地的前途表示担忧,加上蒋介石的围剿,失败情绪很浓,毛泽东针对这一状况连续发表了《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所以选B。
4.【答案】D
【解析】朱德将井冈山视为“天下第一山”。这主要是因为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选D。
5.【答案】B
【解析】黄埔军校建立后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③④都是黄埔军校和以往军校的主要不同之处,故选B。
6.【答案】A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选A。
7.【答案】C
【解析】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等人的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答案选C。
8.【答案】C
【解析】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周恩来为政治部正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9.【答案】B
【解析】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开始长征。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圈。之后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雪山,过草地到达了甘肃。红军历经艰难险阻,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因此,其正确顺序为①⑤④②③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答案】D
【解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26年的北伐战争,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因此孙中山想采取苏维埃的成功模式来改组国民党,并且为其国民革命寻求苏维埃和中国共产党的援助,进行国共合作;在1924年初的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所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而不是过程,选项A符合题意;国共第二次合作时,孙中山已经去世,选项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2.【答案】C
【解析】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故答案选C。
13.【答案】A
【解析】“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一标语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故选A。
14.【答案】D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有“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20世纪20 年代”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时间上不符合,排除选项A和选项B,国民大革命是国共两党合作,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以答案选D。
1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指的是,1924年至1927年间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这次的重要成就是创建了黄埔军校,掀起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在1945年,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之后。故选C。
16.【答案】A
【解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时间,2014—90=1924,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开始,在这之后,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军事政治人才,为革命军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并组织北伐,但北伐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三大军阀中只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并没有消灭张作霖,故选A项。
17.【答案】B
【解析】图中所示是遵义会议旧址,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B。
18.【答案】D
【解析】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都曾经是中共领袖,但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只有周恩来,故选D。
19.【答案】D
【解析】根据形势示意图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战争指的是北伐战争,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战争的时间是1926年,中国革命已经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以A项表述错误;北伐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形成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不是民族统一战线;所以B项错误;C项表述正确,但是图片信息没有反映;D项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表述正确。故选D。
20.【答案】D
【解析】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井冈山孕育了中国革命,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故选D。
21.【答案】(1)英法联军。
(2)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红军在反击国民党第五次围剿时失利。
(4)遵义会议;毛泽东。
(5)赏乐学史、上网搜索、图书馆查阅资料等。
【解析】(1)材料一中关键点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图片,考查事件的国家。由此分析出答案为:英法联军。
(2)通过材料中的武昌起义引出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历史功绩。由此可归纳出答案为: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4)根据材料中的《七律·长征》这首诗,分析出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和遵义会议的意义: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上网搜索、图书馆查阅资料等。
22.【答案】(1)①1924年;②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3)1927年。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
(4)国共两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实现合作,但由于两党的阶级利益不同,不能长久合作;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当前的形势下国共两党应再次合作,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是1924年,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因为国民党一大的的内容为实现国共合作提供了条件,国共合作的意义在于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根据所学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的成果之一是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这是一所培养革命力量的军事院校;“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指的是1926年开始的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的北伐战争。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图中的时间均发生于1927年,分别由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而发动的政变和叛变革命的行为。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蒋、汪的叛变革命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4)从两党合作的原因来看,国共两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实现合作;从两党性质上看,但由于两党的阶级利益不同,不能长久合作;从合作与分裂的利弊上看,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从当前形势看,当前的形势下国共两党应再次合作,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23.【答案】(1)资产阶级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只是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2)因为日本学习欧美,只用三十年时间就走过了欧美三百年的历史。
(3)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北洋军阀统治。
(4)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敌强我弱,只有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才能发展革命力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解析】(1)根据所学,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脱离群众等原因。
(2)本问只要答出材料中的理由即可,要学习日本向欧美学习的结果,使国家强大起来。
(3)本问是辛亥革命的功绩,根据课本知识答出即可,当时黑暗势力是北洋军阀的统治。(4)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可知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在农村中敌人力量薄弱,才能发展革命力量。他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24.【答案】(1)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或“革命武装”)
(2)秋收起义。
(3)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根据地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或“红军和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奠定胜利的基础”,或“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等其他言之有理的表述)
【解析】(1)材料一中提到的“起义”是指南昌起义,从材料一中的“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因为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南昌的起义的意义是,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
(2)由材料二可知,第一次坚决、公开地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的是秋收起义,词中“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一句话可以说明这一点。
(3)1928年4月,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的一支和湘南农民武装在井冈山会师。朱德之所以要率部队与毛泽东会师,主要是因为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可以发动农民进行武装斗争。(或“有根据地”)
(4)毛泽东当时之所以会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句话,主要是因为根据地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或“红军和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奠定胜利的基础”,或“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等其他言之有理的表述)根据地可以为革命斗争提供物质保障,可以放手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25.【答案】(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2)汀泗桥和贺胜桥;吴佩孚。
(3)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4)蒋介石和汪精卫;南京国民政府由国民党一党专政,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解析】(1)1926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共同领导了北伐战争,这场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2)在北伐的胜利进军中,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
(3)北伐军打败吴佩孚后,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接着,北伐军乘胜沿长江东下,直捣南京。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4)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同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