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伊索寓言三则
第一课时
一、我读得准,写得规范。
hú li shuō huǎng chān zá fèn biàn
zuǐ chán yí guàn qī zhà chèng shú
二、读一读,用“√”给加黑字选出正确读音。
即(jí jì )使 圈(quān juàn)套
灾难(nán nàn) 转(zhuǎn zhuàn)身
三、辨字组词。
慌( ) 诈( ) 错( ) 酸( )
谎( ) 炸( ) 措( ) 俊( )
四、选字组词。
贯 惯 查 察 掺 惨
习( ) 一( ) 检( ) ( )觉 ( )杂 悲( )
五、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赞叹—( ) 无望—( )
2.反义词:聪明—( ) 模糊—( )
六、填词语,巧搭配。
( )赞叹 ( )歌喉 ( )狐狸
( )歌声 ( )教训 ( )喉咙
七、用文中的词语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
1.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 ,也没有人会 。
2.有些人 ,做不成事,却偏偏说 。
3.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 。
第二课时
用“ ”画出下列句中的错字,并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葡萄架上,垂下了几窜成熟的葡萄。( )
你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材的歌唱家。( )
一贯说谎的人既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
二、用文中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1.我无法帮助你,因为我也是 。
2.狼闯进羊群后,羊群顿时 。
三、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即使···也···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1.( )牧童喊破喉咙,( )没有人前来帮忙。
2.( )狐狸够不到葡萄,( )说葡萄是酸的。
3.牧童后来( )说了真话,( )没有人帮忙了。
4.( )蝉真的以为狐狸真的喜欢它的歌声,( )一定中了狐狸的圈套。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机灵的蝉怎么会轻易上当呢?(不改变句意,换种说法。)
2.牧童欺骗了村民。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3.照样子,把句子写的具体生动。
例:狐狸馋的直流口水。
a.他高兴地 。
b.她吓得 。
c.天空蓝得 。
四、课文积累运用。
1.《狐狸和葡萄》通过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故事,告诉我们:
2.《牧童和羊》通过牧童撒谎后失去信任的故事,告诉我们:
3.《蝉和狐狸》通过蝉识破狐狸的圈套的故事,告诉我们:
7伊索寓言三则
第一课时
一、狐狸 说谎 掺杂 粪便 嘴馋 一贯 欺诈 成熟
二、jì√ quān√ nàn√ zhuǎn√
三、慌张 欺诈 错误 酸味
说谎 炸弹 措施 俊俏
四、 惯 贯 查 察 掺 惨
五、 1.赞美 绝望 2.愚蠢 清晰
六、(高声)赞叹 (动听的)歌喉 (狡猾的)狐狸
(美妙的)歌声 (吸取)教训 (喊破)喉咙
七、1.真话 相信
2.无能为力 时机没有成熟
3.吸取教训
第二课时
一、1.窜(串 )
2.材(才)
3.既(即)
二、1. 无能为力 2.惊慌失措
三、1. 即使···也··· 2. 因为···所以··· 3. 虽然···但是···
4. 如果···就···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机灵的蝉不会轻易上当。
2.牧童把村民欺骗了。
村民被牧童欺骗了。
3.a.跳起来
b.缩成一团
c.像宝石
四、 1.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2.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3.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