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关联知识
《散文阅读》
一、文体知识
1.散文的定义 在我国古代,散文泛指除韵文、骈文以外的一切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在现代,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我们这里所说的散文,是种狭义的散文,即将新闻文学、历史文学、科普文学、杂文等排除在外的一般散文。
2.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基本特点是“形散神聚”。
所谓“形散”,就是从表面看,结构比较松散,未必有完整的情节和紧凑的故事,人物形象也未必丰满;但不管如何零乱,材料必须串于一条线上,这条线便是主题,或说是中心思想,也就是说形散的材料必须集中地为主题服务,这就是所谓的神聚。
据此,散文的一般特点可概括为如下四点:
(1) 取材广泛,可大可小。 一般来说,散文的写作素材是极其广泛的,花鸟鱼虫、古今中外,海外奇谈、名人轶事,可信手拈来,经过精心构思,表达深邃的思想,抒发真挚的情意。但须切记,紧扣主题,切不可以方构圆,背离文章的宗旨。
(2) 体裁多样,灵活机变。 可以是融知识性与文学性于一炉的科学小品;也可以是寄情趣于景观的风物游记;还可以是记述言行观感的日记或者是倾吐心事的书信;甚至那些信手拈来的随笔札记,描写见闻的参观访问记等,也都可归之于散文一类。除在体裁形式上可以灵活机变外,在结构章法上也不拘一格,便于作者发挥自己在某方面的专长。
(3)手法不一,富于变化。 在散文写作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运用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现手法。总的来说,在散文中,要注意这几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在作品中绝对单一地运用某种手法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散文的写作中应更多地练习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4)文笔隽永,洗练流畅。 散文体裁的多样性、手法的多变性决定了文笔的丰富性和非单一性。就是说,散文的语言风格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种模式的,它应该根据具体题材的实际需要而定。但无论怎样变,都应具备散文的基本特点:深刻隽永、洗练流畅。
3.散文的分类 按散文表达方式及表现内容,
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类:
(1)记叙散文。其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其中又可分为写人、叙事等几种。
(2)抒情散文。这类散文以抒发作者主观感受为主,但抒情散文中也少不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比如《白杨礼赞》,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北方抗战军民的赞赏之情,而这种感情绝不能凭空而来,它是作者看到黄土高原上巍然屹立的白杨树,进而通过对白杨树的赞颂,抒发了作者对抗战军民的赞叹之情。
(3)议论散文。侧重于对事理的议论,从而表明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阅读前的提示:
△ 提问:
本篇文章文体属于哪一种?
△ 解题思考
这道题是考查对文体的把握。
△ 参考答案
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与一体说理性散文。
△提问:
指出三间小屋是那三间?
△解题思考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题内容的把握,需要对全文进行阅读,并归纳。
△参考答案 略
课文内容
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各有什么特点?
(1)盛着爱恨 爱>恨 光明温暖
(2)盛放事业 规划、耕耘 坚固优雅
(3)安放自身 珍视自我 独特安稳
阅读原文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1)面对那句——①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积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2)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②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景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3)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⒈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4)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住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也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5)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6)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7)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8)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爱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堇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发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9)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10)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11)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他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按一日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2000个小时。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70000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70000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70000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12)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需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13)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14)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幽雅的要决。
(15)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16)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有住着谁呢?
(17)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18)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到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19)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20)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地辽阔啊。
思维导图
做好思维导图需要掌握文章结构,需要掌握文章核心内容。需要找到关键词。同时,演绎、归纳、对比这些工具都需要灵活使用。
第一部分(1~6):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7): 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 (7~8): 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 (9~13): 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 (14~16): 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7~18): 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作业
1:根据思维导图划分段落。
2:熟悉本文章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