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心亭看雪》
----张岱
【1】 关联知识
记叙文阅读
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的定义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描景、状物为主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
3.记叙文的线索 找寻记叙文的线索,要注意文章的标题,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4.记叙文的顺序 常见的记叙顺序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代,但它们也有不同,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2】 阅读理解前的提示:
△ 提问:
看雪的起因是是什么?
△ 解题思路:
这道题考核的是文章内容概括能力。一定要整体把握全文。注意文章的标题。
△ 参考答案: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是事件的诱因。
“张岱去观雪景的原因”
【3】原文阅读
《湖心亭看雪》
----张岱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创作技巧
(1)将叙事、写景、抒情三者融为一体,事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中蕴事。
(2)画面感强。写作目标的就是要学习怎么要有画面感,比方说:白描手法,真实的简单的勾勒画面。用词精当,文笔简练。
(3)文笔细腻,文短而内涵深。
【5】什么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
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要求作者用简练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6】文章说了几件事?
三件。
第一件事:“登舟湖心亭看雪”;
第二件事:“湖心亭饮酒”;
第三件事:“与舟而谈”
【7】文中秒句解读
△例句: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解读:文中“大”“绝”二字见用词功夫。“大”可见天气之冷,寒气逼人。“绝”流露出雪后的万籁无声,萧杀和冷寂,让人从听觉和心理上感受大雪的威严。
△例句: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解读:一个“拉”字点明两人偶遇知己,不吝惜美酒,热情好客的性格;一个“强”表明张岱此时内心不愿饮酒。
△例句:舟子喃喃曰:
解读:舟子为什么要“喃喃”曰呢?因为舟子对张岱的看雪行为困惑不解;对亭中两人的行为亦不解,只感到他们有相似之处。他是在问自己,是自言自语。这才有了“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即便是舟子说给张岱的,同样表现出舟子对作者看雪行为依旧停留在表象上。也可能是作者故意这么么写的,为的是创作的艺术性。
【8】归纳各层内容及文章结构
△ 第一层: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
△ 第二层:描绘西湖雪景。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随意挥洒几笔,就点出了雪景神采。
△ 第三层: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
△ 第四层:“舟子”之口中,含蓄地表达了文章有可能有的一种主旨。
【9】思维导图
○ 思维导图主脉设计观点:
△ 由地点:“西湖”、“湖心亭”构成。
△西湖 雪后风景引发看雪。
△湖心亭 登亭饮酒引发而别。
△至于舟子所言:各自其所见,不能代表作者的观点。
内容提要:
关键词:西湖雪景 闲情雅致 淡淡愁绪
作者简介: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久居杭州。明亡,避居剡溪山,悲愤之情悉注于文字之中,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
△ 提问:
你能够从文章中看到几幅景色?
△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考查文章的主题的开放题。题意是看雪景,人物站在各自的角度分别看到的是什么雪景。你又看什么样的雪景?
△ 参考答案:
五幅风景。1:自然雪景;2:作者眼中的雪景;3:饮酒客看到的雪景;4:船夫眼中的雪景;5:你看到的的雪景。
图:《湖心亭看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