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5张PPT。考纲要求
1、种群的特征 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 Ⅱ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 、群落的结构特征 Ⅱ
2 、群落的演替 Ⅰ
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种群和群落1一、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概念与特征(数量、空间);
种群密度的调查;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
“J”型曲线和“S”型曲线
K值与K/2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种群小结...种群和群落四、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概念
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
群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群落的空间结构
五、群落的演替…
演替的类型及过程
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
应用: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种群、群落关系小结…2■ 种群的特征要点:
①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界的个体隔离;
②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概念的延伸:
(1)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单位;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32、种群的数量特征?相互之间的关系?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迁入率和迁出率4注意: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决定种群密度的是:
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
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种群密度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请完成以下概念图:6年龄组成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应用:可依据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的其他表示方式:稳定型增长型(1)统计图(2)曲线图衰退型增长型(3)柱形图稳定型增长型衰退型《调研》P258“角度”2性别比例 具有繁殖能力的雌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1)雌雄相当型:
多见于高等动物。
(2)雌多雄少型:
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家禽、奶牛等)
(3)雌少雄多型:
这种类型较少,主要是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10性别比例如何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的应用: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降低害虫种群数量的效果。11城市人口的剧增的原因?
迁入率 > 迁出率造成的;
前些年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的原因?
出生率 > 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计划生育政策实质是控制?
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实质是?
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原理是?目的?
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种群数量变化的应用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3、种群的空间特征?■ 种群密度的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⑵一般如何确定样方的大小?
一般草本植物以1m2的正方形为宜,灌木16m2,乔木100m2。⑶取样的方法?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取样时必须遵循原则?
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样本数量足够大。种群密度调查:⑴一般步骤?
取样 → 计数 →计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 →求平均值方法1:样方法如果被调查区域是一个巨大的圆形,怎么取样?不规则呢?⑷如何计数?
①每个样方的计数:计样方内部及一个顶角及相邻两边上的个体(“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其他边缘不做统计。对每个样方必须使用同一规则!
②必须对多个样方计数,最后求平均值。⑵计数原理?
重捕取样中被标记的个体比例
=被标记个体在群体中的比例 即: n∶m = N∶M⑴一般步骤?
捕获 →计数→ 标记 → 放回→重捕→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调查:方法2:标志重捕法注意事项?
①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不伤害动物,不影响其行为。
③标志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脱落。 前提条件?
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误差分析捕捉的个体数量太少;
标记好放回后,少数标记脱落/部分死亡/迁出;
捕捉的方法不当,导致少量个体放回后死亡;
重捕时,被捕捉过一次的个体更难捕捉;
捕捉时,有意捕捉有标记的个体。↑↓
↑
↑
↑
↓ 例:在调查一块方圆 4 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种群密度是多大?N=(42×38)/12=133只种群数量:种群密度:133÷4 ≈ 33(只/hm2)《调研》P260“角度”3■ 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产生条件?
资源、空间无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一般在实验条件下或者是在生物入侵的早期可能出现类似“J”型增长曲线的曲线,但是不可能长期永久存在。在自然界会出现“J”型曲线吗?Nt = N0λt方程式:N0 —种群初始数量;Nt — t 年后种群的数量;
λ— 种群每年增长倍数;t — 时间(代数)“J”型曲线
产生条件?
存在环境阻力(资源、空间有限,气候、季节变换,存在敌害等)。 环境阻力使生存斗争加剧,导致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出生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有时会在一定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环境容纳量(K值)“S”型曲线两种曲线模型比较1.请解释阴影所代表的含义:
生存斗争被淘汰的部分
2. “S”型刚开始的一段能否看成“J”型曲线的一段?
不能,但可以说“相当于”两种曲线模型解读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人类活动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 ,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的特征.
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是___,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过度繁殖b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性别比、年龄组成、气候、食物、天敌、人类活动等■ K值与K/2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当环境条件一定时,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就不再增加,而是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我们将该环境能长时间维持的这个种群的最大数量称为该环境条件下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环境容纳量是固定不变的吗?为什么?(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
生存的环境改善时,K值会上升。(1)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K值变动的示意图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中哪些点表示K值?哪些点表示K/2?
图中A、B、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 值,A′、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2 值。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如果只是将鼠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附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无法很好控制鼠害。将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左右,可获得种群的最大增长量,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改变环境,降低K值,降低鼠害。改善鱼生存的环境条件,提升环境容纳量,K值。种群数量的恢复需较长时间。
如果外界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种群还有可能绝灭。1 如果长期过度捕捞?2.如何保持可持续性?捕捞量的确定?K / 2 种群总量控制在K/2时(资源再生能力最强),有利于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又获得较大收益。种群数量变化的应用:■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1、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但有氧时能快速繁殖;
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代谢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限制因素。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酵母种群数量将呈S型曲线增长。原理:_____抽样检测每个计数方格中有8-30个酵母菌为宜2、计数原理实验注意事项:1、本实验是否需要设置对照?
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为本实验在时间上已经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2、本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
本实验不需要做重复实验!但需要多次计数求平均值来提高的计数的准确性。
3、如果每个方格内的酵母过多,怎么办?
用无菌水按一定倍数稀释后再计数。
4、为什么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再取液计数?
目的是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分布均匀,使计数更准确。5、如何加样?
将盖玻片放在血球计数板上,用吸管取培养液,滴于玻璃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小室。
6、计数原则?
计数室内的全部+边缘上的(“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7、如何清洗血球计数板?
计数后将血球计数板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硬物刷,吹干后才能使用。
8、这种计数方法能不能区分酵母菌的死活?如果不能,怎样才能只对活菌进行计数?
不能。稀释涂布平板法。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
(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之前,要_________。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如果提出的问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试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用血球计数板(2 mm×2 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 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个。抽样检测适当稀释菌液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呈“S”型增长2×107(16×50×10)/(2×2×0.1/1000)■ 种群小结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因地理隔离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 )
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 ( )
不同种生物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 ( )
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等。 ( )√√××√判断正误: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概念解析:
(1)包含该区域的各种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2)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群落的概念群落有哪些特征?
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种群和群落的关系:41群落的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性丰富度:
群落中______的多少。
越靠近热带地区,即丰富度越大。
调查群落丰富度的常用计数法:
_____法和______法。■ 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物种数目目测估计法记名计数42431.原理 (1)调查方法:常用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___________。2.步骤3.注意事项(1)为什么不用标志重捕法?(2)诱虫器的原理是?土壤动物活动能力较强,而且身体微小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特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取样器取样记名计数法和目测估计法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斗争种内互助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寄生种间斗争■ 群落内生物之间的关系441、同一物种之间大鱼吃小鱼,是捕食还是种内斗争?
种内斗争
2、课本所举例的大小草履虫之间的关系是种内斗争还是竞争?
竞争(不同物种)
3、两种生物之间是否只能一种种间关系?
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45种间关系(对象是不同物种的生物)共生捕食竞争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谁是捕食者?
B46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①体内寄生:人与蛔虫、猪与猪肉绦虫;
②体表寄生:小麦线虫寄生在小麦籽粒中、蚜虫寄生在绿色植物体表、虱和蚤寄生在动物的体表、菟丝子与大豆。
③胞内寄生: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等。(所有的病毒都是寄生生活)47(“+”表示有利,“-”表示有害)++两方有利,相互依赖根瘤菌和大豆+-一方有利,一方受害彼此抑制--+-蛔虫和人水稻和稗草羊与草,狼与羊一方有利,一方灭亡种间关系小结48491、寄生与共生的区别?
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寄生的两种生物,对寄生者有利的,但对寄主有害
2、寄生与捕食的区别?
寄生是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寄生者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质一般是寄主体内的汁液、血液或寄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而不是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如果是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那就不是寄生关系,而是捕食关系了。50种间关系辨析1、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
A. 共生?? B.竞争 C. 寄生??????D. 捕食A2、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A513、棉红铃虫是棉田的害虫,它的蛹生活在茧内。金小蜂将卵产在茧内的蛹体内,金小蜂幼虫以蛹为食。以上事实揭示的生物现象是
A、互利共生 B、寄生
C、捕食 D、种内斗争C4、下列古诗中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表现为竞争关系的是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5253C■ 群落的空间结构54影响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____;(提高群落对光的利用率)
影响动物的垂直结构主要是_______。思考:
1.某农田内种植了一种水稻,这片农田是否存在垂直结构?
2.某农田内同种水稻长势不一样,有高低之分,这种高低不同是否构成垂直结构?垂直结构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__现象。分层光照食物和栖息空间存在不存在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等环境因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55水平结构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特别注意:
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被分布”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原因是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着不同的群落,而不是一个群落!56原因?
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群落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意义?
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1、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A. 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 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 以上都正确D2、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C57■ 群落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_____________的过程,就叫做演替。58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1、群落演替发生后,原有的物种是不是都消失了?
不是。有可能都存在,演替是优势种群的更替。
2、群落演替是不是永无止境的?演替有“终极”吗?
不是,群落可以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可以算是“终极”。
3、所有的生物群落都能演替成森林群落吗?为什么?
不是。594、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何不同?
前者是初生演替,后者是次生演替。次生演替过程?(以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例)弃耕农田 → 一年生杂草 → 多年生杂草 → 灌木 → 乔木初生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 → 地衣 → 苔藓 → 草本 → 灌木 → 乔木60最大区别?演替类型的比较起始条件不同61群落演替的趋势?物种的丰富度增加,稳定性增强。62群落演替的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却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源性);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
总之,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6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增大环境容纳量,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生态效应)群落演替的应用?【例】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 40 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64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B■ 种群、群落关系小结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