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二单元 4 柳永词两首 同步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二单元 4 柳永词两首 同步训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04 14:3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柳永词两首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珠玑/畸形  剑鞘/画桥  镶嵌/天堑
B.参差/参商 罗绮/涟漪 无涯/山崖
C.钓叟/瘦削 菱歌/棱角 骤雨/妯娌
D.凝噎/呜咽 暮霭/和蔼 箫鼓/萧瑟
思路解析:A项,jī,qiào/qiáo,qiàn。B项,cēn/shēn,qǐ/yī,yá。C项,sǒu/shòu,líng/léng,zhòu/zhóu。D项,yē/yè,ǎi,xiāo。
答案:C
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胜:超过,越过。
B.云树绕堤沙 云:茂密如云。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盈:到处是。
D.异日图将好景 图:绘画。
思路解析:A项,胜:美好。
答案:A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词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C.慢词就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慢,有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
D.词牌一般是与词的内容相关的。如《踏歌词》咏的是舞蹈,《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望海潮》写的就是杭州胜景等。
思路解析: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名才和词的内容有关。
答案:D
4.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1)           ,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2)忍把浮名,           。?
(柳永《鹤冲天》)
(3)柳永在《望海潮》上阕中描写杭州自然景色和都市风貌的句子是“            ,            ,            ”。?
(4)柳永《望海潮》中,“            ,            ,            ”三句写出了水色山光,重重叠叠,四季皆美。?
(5)柳永在《雨霖铃》中想象别后羁旅生活,最使人触动离愁别绪的词句是“              ?             ,             ”。?
(6)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
(柳永《八声甘州》)
思路解析:柳永词中的名句常在试卷中出现,这些语句是常考内容,都需要平时积累。
答案:(1)衣带渐宽终不悔 (2)换了浅斟低唱 (3)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4)重湖叠山献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5)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6)一番洗清秋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7题。
望海潮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靧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句中,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炼字。“卷”与“推”都是动词,但从词语的形象性来看,“卷”胜于“推”。
参考答案:不好。“怒涛卷霜雪”表达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淡,力度、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6.“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据说曾引起金主完颜亮投鞭渡江之志,这两句美在什么地方?
思路解析:对这两句的赏析,可以从“三秋”与“十里”——描写的时间与范围、“桂子”与“荷花”——描写的对象等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因而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或:这两句把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景物高度浓缩在词句中,让人产生广泛的联想。)
7.这首词中使用了很多数词,这些数词在表意上具有怎样的作用?
思路解析:数词是用来修饰词中使用的物象的,在这首词中,柳永使用的数词有“十万”“三”“十”等,这些词多表示数量的庞大,带有夸张的意味,使词具有了豪放的色彩。符合这种意思即可。
参考答案:词中有许多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8~9题。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8.“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在全词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思路解析:“寒蝉凄切”,点明节令——深秋,“蝉”而“寒”,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氛围,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骤雨”,描写天气;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极力渲染悲凉之境。
参考答案: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时间、地点和节令。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为下文写离别的场面作铺垫。
9.《雨霖铃》一词的词眼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解析:在这首词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明显是词眼所在。“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
参考答案:词眼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它最能体现词的主旨,高度凝练,极富概括性。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1题。
忆帝京
[宋]柳永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10.“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两句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思路解析:“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是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意思是空床辗转,夜不能寐;希望睡去,是由于梦中也许还可以解愁。默默地计算着更次,可是仍不能入睡,起床后又躺下来。表现了作者的“别离滋味”。
参考答案:这两句是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把相思者床头辗转反侧、忽睡忽起、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出来。
11.“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对这两句加以简要赏析。
思路解析:对这两句的鉴赏,可以从语言、修辞和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也可以结合这两句在词中的作用分析。
参考答案:“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语句通俗而又对仗工整,包含着沉挚的感情:我对你一生一世也不会忘记,但现在我却只能让你孤单无依,泪眼望穿,彻夜难眠。这两句恰到好处地总结了词中彼此相思的意脉,突出了以“我”为中心的怀人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3题。
浣溪沙
[宋]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①,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丙辰岁还有五日就要结束了。②禁持:摆布。③亚:接近。
12.词的首句“雁怯重云不肯啼”在上阕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思路解析:首句一般有入题描写氛围、引出下文等作用,要结合具体诗句和诗歌主旨作答。
参考答案:首句起兴,营造了低沉压抑的气氛,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状,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作者以归雁自比,委婉地写出了近乡情更切的心理。
13.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结合这首词的下阕来阐释他的这种说法。
思路解析:下阕三句从春绿、小梅、灯火等三个角度来写自己回乡路上的急切心理与喜悦之情。从侧面入笔,抒情曲折有致,耐人寻味。
参考答案: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作者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的门前小梅的高度已经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急切,从而写自己归乡的急切心情;末句想象除夕守岁灯火催人回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作者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侧面入笔,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心理与喜悦之情。
三、表达交流
14.仿照下面的例句,以“柳永”为写作对象写一个句子,表达对其诗词内容或情感的理解,句式要与例句基本相同。
例句:杜甫在风急猿啸下的夔州,书写了现实主义诗歌最为杰出的篇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透露出人生的艰难与苦恨。
思路解析:从例句可以看出,仿写的语句要以“柳永”开头,有作品写作的地点和代表性作品中的名句,并简要点明其内容或情感。
参考答案:柳永在寒蝉骤雨后的都门外,吟咏过婉约派诗词最为经典的篇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尽显其感情的缠绵与悱恻。
15.就柳永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扩写成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要符合原词意境。(60字左右)
思路解析:扩展古诗词名句,既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又考查联想、想象、语言表达等能力。扩展时要结合意象联想意境。
答案:示例(1)秋日清晨的风很有些凉意了,词人禁不住打了个寒战。两岸杨柳在暗淡的晨光中依稀可辨,抹着一层伤心碧色。抬头望去,西天一弯冷月如钩。(2)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想象今宵旅途中离别的况味,心境冷落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