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株洲县一中化学教师——刘彬,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教材的地位: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4章第4节的第2课时内容,是本章学习的重点,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硫酸和硝酸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后阶段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积累感性认识的材料。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 、《硫和氮的氧化物》,为《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学生也多次运用过做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实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但要将这一系列的知识联系学习,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目标定位:
①知识与技能:(1)、了解硫酸、硝酸的酸性以及浓硫酸的脱水性、吸水性。
(2)、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3)、了解硝酸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随着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不同,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不同。
②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蔗糖与浓硫酸脱水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2)、通过浓、稀硫酸性质的对比,浓、稀硝酸性质的对比,了解类比、归纳这些重要方法在学习中的应用。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浓、稀硫酸性质的对比,浓、稀硝酸性质的对比,体会内因与外因、量变引起质变、现象到本质的辩证关系
(2)、通过对实验探讨,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④重点、难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4、教法和学法简介:
①教法:1.教学时采用设问激疑、实验探究、类比分析、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
2.多媒体和实物投影辅助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增加容量、提高效率。
3.联系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稀硫酸的性质、引导学生在巩固旧知下学会用类比分析法学习新知识。
4.在教学中老师力求以组织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②学法: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实验探究法、类比分析法、归纳小结法,让学生体会到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意义。
5、教学过程设计及特色简述:《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第一课时
在整个教学中,一个思想——实验探究的思想,实验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一条主线——浓硫酸的性质;(探究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的脱水性)。三个意识——自主、合作、探究。为此,我设计了: “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实验探究——拓展运用——归纳总结”5个环节。
一、情境创设:
面包图片和黑面包实验导入新课,学生很直观的看到了实验现象---“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有烟出现,放出大量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问:“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吗?”
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问题探究:
设计简单的问题自主学习;
①酸的通性有哪些?举例并写出知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设置系列梯度问题层层推进分组自主探究
②稀硫酸不能与铜反应,那么浓硫酸能不能呢?如果能,其反应产物会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①给学生学习的方向。②巩固已有的知识。③为后面浓硫酸与铜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实验探究:
⑴ 演示实验: 铜丝与浓硫酸的反应(交代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小改进:用铜丝进行反应,铜丝直接穿透胶塞,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会漏气,装品红试剂的试管口用蘸满碱液的棉花堵住。
①引导学生观察有关的实验现象并就本实验有关现象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并写出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引导学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对Cu +2H2SO4(浓)?=CuSO4 ↑ + SO2? ↑+? 2H2O和Fe + H2SO4(稀)= FeSO4 + H2进行分析,类比分析稀硫酸和浓硫酸氧化性不同及强弱。
[小结] 由于硫酸的浓度不同(即所含溶质的量不同),导致体现其氧化性的反应情况不同,产物不同(量变引起质变)
⑵ 学生探究实验: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
实验仪器及药品:点滴板(白色)、烧杯、滴管、稀硫酸(1mol/L)、浓硫酸、胆矾晶体、火材棒、纸片
提示:木材和纸片主要成分:(C6H10O5)n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合作开展实验、探究原因,得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吸水性两个重要结论。
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脱水性和吸水性的区别。
[小结]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和脱水性
四、拓展运用:
小组合作:探究黑面包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写出化学方程式。
C12H22O11 ========= 12C + 11H2O
2H2SO4 (浓) + C = CO2 + 2H2O + 2SO2
学生得结论: 体现出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五、归纳总结及课堂练习:
[小结]浓硫酸的特性:①吸水性、 ②脱水性、 ③强氧化性
① 加热时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生成氢气。
Cu + 2H2SO4 (浓) = CuSO4 + SO2 + 2H2O
② 与某些非金属反应C + 2H2SO4(浓)= CO2+ SO2 + 2H2O
[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
(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 (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3)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加热,有气体产生。
2、写出浓硫酸与铁、铝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课堂延伸:
问题探讨:大家现在再来探讨碳与浓硫酸的反应,可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其产物是水、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呢?可否让课堂上没有刺激性气味呢?
7、教学与反思
本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思考。本案例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是比较成功的: ① 在导课方面切入较好; ② 铜与浓硫酸实验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改进,现象明显; ③ 通过实验让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 ④ 课后的实验设计使得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另外,本节集中讲述的浓硫酸的性质,可以说是本节的重点。但不应局限于仅仅学习硫酸,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应用类比分析法对浓、稀硫酸性质进行对比,为硝酸的氧化性学习建构模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观点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课件33张PPT。祝各位评委、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说课者:刘彬
单位:株洲县一中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硫酸的氧化性教法和学法简介教学目标定位教学过程设计及特色简述教学与反思 说课整体思路教材学情分析备课思路为什么学?学什么 ?怎么学 ? 《硫酸的氧化性》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4章第4节的第2课时内容,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硫酸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通过本节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一、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 、《硫和氮的氧化物》,为《硫酸的氧化性》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学生也多次运用过做实验的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实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但要将这一系列的知识联系学习,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1、了解硫酸的酸性以及浓硫酸 的脱水性、吸水性。
2、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难点三、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铜与浓硫酸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2、通过浓、稀硫酸性质的对比,了解对比这一重要方法在学习中的应用。教学难点三、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教学难点1、通过浓、稀硫酸性质的对比,体会内因与外因、量变到质变、现象到本质的辨证关系。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讨,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三、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本课重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教学难点本课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三、教学目标定位四、教法与学法简介4-1:教法
1.教学时采用任务导学、实验探究、类比分析、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
2.多媒体和实物投影辅助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3.联系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稀硫酸的性质、引导学生在巩固旧知下学会用类比分析法学习新知识。
4.在教学中老师力求以组织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学习法 类比归纳 学习法4-2:学法拓展运用 问题探究 情景创设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及特色简介一个思想
一条主线
三个意识导入新课黑面包学生观察现象并汇报:【设计意图】①利用图片,导入黑面包实验。② 激发学生的兴趣。③定下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酸的通性【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1、酸的通性有哪些?举例并写出知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稀硫酸能不能与金属活动性排在氢之后的金属发生反应?那么浓硫酸呢?【设计意图】①巩固已有的知识。② 为后面浓硫酸与铜的学习做好铺垫。任务一:知识回顾实验探究实验探究1任务二:
1、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反应产物;
2、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3、利用相关知识找到氧化剂和还原剂,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对比分析稀硫酸和浓硫酸的氧化性的区别。合作探究+6
难
点
突
破
⑵参加反应的硫酸只有一半被还原。 ⑴ 在与铜的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出 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1、铜与浓硫酸反应其产物是什么?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比较学习 稀硫酸的氧化性和浓硫酸
的氧化性有何不同? +6 Cu + 2H2SO4 (浓) = CuSO4 + SO2 + 2H2O+60分析 稀硫酸的氧化性是由电离出的H+引起的,氢离子只能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的金属,所以稀硫酸具有弱的氧化性。 浓硫酸的氧化性是由硫酸分子中+6价硫元素引起的,它可以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氢后的金属;所以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任务三1、完成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实验
2、比较浓硫酸脱水性和吸水性的不同点实验仪器及药品:点滴板(白色)、烧杯、滴管、稀硫酸(1mol/L)、浓硫酸、胆矾晶体、火材棒、纸片实验探究2提示:木材和纸片主要成分:(C6H10O5)n比较学习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什么区别?吸水性是指浓硫酸直接与水分子结合。 脱水性是指浓硫酸将许多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吸收现成的水物质本身不含水【设计意图】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② 为黑面包实验的分析做好铺垫。黑面包实验黑面包蔗糖变黑,体积膨胀
有烟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放出大量的热。任务四: 1、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说明依据。2H2SO4 (浓) + C = CO2 + 2H2O + 2SO2反应:结论:体现出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总结浓硫酸的性质:⑴ 吸水性⑶ 强氧化性① 加热时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生成氢气。⑵ 脱水性Cu + 2H2SO4 (浓) = CuSO4 + SO2 + 2H2O△② 与某些非金属反应C + 2H2SO4 (浓) = CO2 + SO2 + 2H2O△化学工业之母:硫酸用途(性质决定用途)(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 (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 (3)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加热,有气体产生。巩固练习:1、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 2、写出浓硫酸与铁、铝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计意图】 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搜集资料,也可通过归纳演绎方法进行推理,得出自己的认识。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加深认识。
课外延伸问题探讨:大家现在再来探讨碳与浓硫酸的反应,可否让课堂上没有刺激性气味呢? 可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其产物是水、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呢?1、本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思考。
2、本节集中讲述的浓硫酸的性质,可以说是本节的重点。但不应局限于仅仅学习硫酸,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应用类比分析法对浓、稀硫酸性质进行对比,为硝酸的氧化性学习建构模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观点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六、教学与反思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