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C. 《兴国土地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下图为一张已经发黄的电文手稿,内容为“特急,重庆蒋介石先生勋鉴: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毛泽东敬(八月二十四日)。”对其阐释错误的是( )
A. 电文回复的时间应是抗战胜利后
B. 这是毛泽东回复蒋介石的电文
C. 电文表明中共赴渝谈判的目的是商讨和平建国大计
D. 电文表明中共决定只派周恩来参加谈判
3.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战争”是指
A. 护国战争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4.“依靠贫雇农,团结中衣,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甜的的上,们电战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此项土地改革总路线制定于
A. 北伐战争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土地革命时期
5.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 )
A. 声东击西 B. 诱敌深入 C. 调虎离山 D. 迂回战术
6.“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 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 解放战争的进程
C.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 解放战争的影响
7.一座城市的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毛泽东也欣然写下“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诗句。这座城市是( )
A. 南京 B. 锦州 C. 扬州 D. 北平
8.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一诗中写到“……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
A. 国共两党内战遗留的问题
B. 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C. 国共两党意识形态的对立
D. 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的破坏
9.在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军事行动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10.“它是国共两党43天艰苦谈判的结果,它是全国人民寄于和平希望的依靠,而它却成为国民党拖延时间,准备内战随时可以撕碎的一纸空文。”这里的“它”是指( )
A. 《双十协定》 B. 《停战协定》
C. 《共同纲领》 D. 《国内和平协定》
11.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
A. 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 签署了《双十协定》
C. 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 通过了《共同纲领》
12.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的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3.“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天朝田亩制度》
C. 《中华民国约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14.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1945年8月,毛泽东为了国内和平,与蒋介石也有过历史性会面(见下图),该次会面的地点是( )
A. 南京 B. 武汉 C. 重庆 D. 北京
15.经过八年抗战,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前一天,在重庆的蒋介石急电毛泽东: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笃。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1945年8月24日,毛泽东回电:“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由以上电文可见毛泽东飞赴重庆进行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
A. 满足蒋介石和谈要求 B.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 共同接受日本投降 D. 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16.毛泽东决定参加1945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 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B. 争取舆论支持
C. 签订停战协定 D. 商议共建新中国
17.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的农民迅速掀起了一场运动,使解放区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这场运动是
A. 辛亥革命 B. 北伐战争 C. 秋收革命 D. 土地改革
1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的这首诗写于哪次战役胜利之后( )
A. 挺进大别山 B. 渡江战役 C. 三大战役 D. 解放华东
19.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 )
A. 粉碎敌人全面进攻后
B. 三大战役胜利后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
D. 渡江战役胜利后
20.下列关于重庆谈判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为发动内战,实现独裁统治而与共产党开展的假谈判
B.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亲日派与日本的谈判
C.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寻求美国经济援助而与美国开展的谈判
D. 在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背景下,国共两党为组建南京国民政府的谈判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重庆),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致电毛泽东
材料二:“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贻害无穷……遵照中正(即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概括,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指出蒋介石谈判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重庆进行谈判?
(3)重庆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这个成果实现了吗?请用史实说明。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二:
材料三: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5月19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怎样才能“挽救祖国的危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中的老照片,指出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代表是谁。
(3)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电文节录(1945.8.20)
材料: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说:“回想这20多年,‘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材料三:鄙人亟愿与先生会面,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1)材料三中的“渝”指何地?
(2)从材料一看,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渝商谈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3)从材料二看,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材料中找出依据。
(4)从材料三看,对蒋介石的邀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持什么态度?为什么采取这种态度?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 2008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胡锦涛表示,今天与连战荣誉主席再度相见,有着特殊意义。3年前(2005年)的今天我们进行的会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时隔60年后的首次正式会谈。
──中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其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推断,“60年”前进行的会谈应是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的什么谈判?当时国共两党的主要领导人分别是谁?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1946年6月,该协定被撕毁,国民党军队对哪个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25.关于国共关系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
材料二:“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三:(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歌曲是国共合作进行什么战争时期传唱的?这次国共合作消灭了哪两派军阀的势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而采取的“国共合作”,取得了什么战争的胜利?这次国共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照片是国共双方代表在何地谈判时的合影?但谈判并没有阻止国民党发动内战,国共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抓住题文关键词“1947年”,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10月,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保证人民解放战争的人力、物力支持,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D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上面的图片正是毛泽东回复蒋介石的电文,从题目中的信息来看,D不正确,毛泽东是派周恩来先赴重庆,随后毛泽东再赴重庆。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是194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所以题干所指的战争是解放战争,所以答案选D。
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衣,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甜的的上,们电战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由此判断这是出自土地改革总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随后制定了这一土地改革总路线。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
5.【答案】B
【解析】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后,继续留在陕北,进行艰苦的转战。故选B。
6.【答案】C
【解析】材料中“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反映了人民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可靠保障,由此可知材料最能说明的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故选C。
7.【答案】A
【解析】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所以答案选A。
8.【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两岸的分离。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津战役,A是北伐战争,B是台儿庄战役,C是淮海战役,D是平津战役,这一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0.【答案】A
【解析】学生可以从题干中的信息判断出描绘的历史事件。“它是国共两党43天艰苦谈判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此事件是发生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一次谈判——重庆谈判。重庆谈判的结果是签订《双十协定》,选择答案A。
11.【答案】B
【解析】阅读题干所给提示信息:蒋介石给毛泽东的一封电报。因为1945年8月毛泽东冒风险赴重庆谈判,在谈判桌上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较量,最终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D
【解析】阅读题干所给提示信息: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故选D。
14.【答案】C
【解析】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在1945年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所以答案是C。
15.【答案】D
【解析】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境界是假和平的阴谋。因此选D。
16.【答案】A
【解析】蒋介石的内战方针早已确定,并且积极为内战做准备,不可能真心实意地商议共建新中国,排除D项,而当时内战还没有打起来,也就谈不上签订停战协定,排除C项,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争取舆论支持,以便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A项是最终目的,B项是A项的辅助条件,所以正确答案应为A。
17.【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召开,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之后,解放区广大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使解放区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广大农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翻身以后,大批青壮年农民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由此可知,题干中这场运动是土地改革,故选D。
1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提示词“百万雄师过大江”联系所学知识,可以想到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摧毁了国民党政权。故符合题意的是答案B。
1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毛泽东指挥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选择答案B。
20.【答案】A
【解析】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21.【答案】(1)和平谈判;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欺骗人民和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2)为了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
(3)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没有实现。《双十协定》宣布必须坚决避免内战,但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便进行了反革命部署。如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
【解析】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是欺骗人民和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毛泽东之所以去,是为争取国内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最终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宣布坚决避免内战,但从材料二蒋介石给何应钦的密电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进行了反革命部署,因此《双十协定》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内战不可避免。
22.【答案】(1)民族内部团结一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为洗雪近代中国的耻辱,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2)蒋介石、毛泽东。
(3)国共双方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打内战,会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等
【解析】(1)中华民族要“挽救祖国的危亡”必须民族内部团结一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作用是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为洗雪近代中国的耻辱,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2)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代表是蒋介石、毛泽东;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
(3)综上所述,我得到的启示是国共双方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我们国家必须联合起来,众志成城,才能维护国家的利益,打内战,会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会伤害人民的利益,会失去民心。
23.【答案】(1)重庆。
(2)共商国家大计;达成《双十协定》。
(3)对抗;“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4)支持谈判;为了和平,为了国家大局利益。
【解析】(1)材料三中的“渝”指重庆;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
(2)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渝商谈的理由是共商国家大计;国共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的结果是: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
(3)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对抗,坚决消灭共产党。材料中找出依据是:蒋介石对高级将领说:“回想这20多年,‘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由此可见是敌人的关系。
(4)对蒋介石的邀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持支持谈判的态度;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是:为了和平,为了国家大局利益。中共中央对和平表示出积极的态度,甚至作出一定的妥协。
24.【答案】(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杨虎城;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重庆谈判;毛泽东、蒋介石;《双十协定》;中原。
【解析】(1)材料中有明显的提示词“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 “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说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中国的西安发生了一场军事政变,结合课本知识可确定是“西安事变”。
(2)学生可以从题干中找出关键词“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的什么会谈”,1945年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进行的会谈,结合所学知识就能想到是“重庆谈判”第一问解决了,其他小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25.【答案】(1)北伐战争、吴佩孚、孙传芳
(2)抗日战争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重庆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
【解析】(1)材料一歌曲中的“除军阀”指推翻北洋军阀,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时期传唱的。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股势力,最终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派军阀的势力。
(2) “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而采取的“国共合作”是指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材料三中的照片是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影,是当时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时拍摄的。重庆谈判没有阻止国民党发动内战,国共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