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 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1-04 10:0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身边的痕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是“版画系列”中的一节,但严格地讲,它还不属于一节常规意义上的版画课,只是使学生认识身边的肌理美感、学习简单的拓印技巧的版画起始课。本课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对美术范畴的认识。本课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能从自己身边的环境发现凹凸不平的材料的质感,并能用工具采集下来,经历整个采集过程,提出一些问题或总结一些经验。利用采集到的肌理效果,展开想象,做添加,制成新的作品。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
2、能力目标:币学习观察、体验,能发现问题,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
【教学重点】
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教学难点】
拓印的技巧。
【教学准备】
彩色铅笔、油画棒、水彩笔,宣纸。收集硬币、钥匙、树皮、毛巾等有肌理的实物。
宣纸改为用A4纸或图画本里的作业纸。宣纸太薄很容易画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拓印小魔术”
请同学们欣赏教师表演的魔术:教师用拓印的方法,在实物展台上拓印毛主席像章和硬币,请同学们观察变化,并猜一猜痕迹是怎样变出来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摸一摸像章和硬币的表面,有什么感觉。从而引出拓印的相关知识,并进行简单讲解。
添加:教师总结魔术的奥秘,表面凹凸不平的物品,用笔划画就能把它印下来,这个魔术的名字就叫“拓印”,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了解什么样的物体能够拓印出痕迹,及拓印的方式。
二、探索体验
1、体验一:最佳组合
(1)课件展示:拓印中可能用到的工具及材料,分别尝试着进行拓印,看哪几种材料、工具的组合,拓印出来的痕迹最清楚。
体验后学生进行汇报。
添加:最佳组合: (1)油画棒、彩色铅笔
(2)宣纸(薄纸)
(3)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找出拓印的最佳工具、材料组合。
结合体验一,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拓印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拓印时的注意事项。
(2)教师总结自己在拓印中出现的问题,并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课件展示:
问题一:拓印的物体有时会错位。
问题二:用笔尖拓印时容易把纸张弄破。
问题三:用力涂,拓出的痕迹反而不清晰。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拓印技巧的渗透,突破难点。
教师进行总结,强化拓印的技巧。
2、体验二:用拓印的方法,找一找身边的痕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内(改为到校园)意图:教室里凹凸不平的物体少,学生可拓印的东西很少,学生体会不到拓印的乐趣。在校园中,学生们可拓印的物体很多,如:自行车的车轮、车把、车筐、树皮、树叶、水井盖。。。。。。拓印的物体多了,学生们很激动、很兴奋、争着去找可拓印的物体。找一找凹凸不平的物体,并把它们的痕迹拓印下来。
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找到的痕迹。修改:在室外发现好的拓印作品随时随地展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拓印身边的痕迹,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一切美好事物。
第二课时
一、联想应用,拓展思维。
1、上节课我们一起发现了生活中许多美丽的痕迹。教师提问学生:我们采集到的痕迹能做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树叶拓片,请学生说说它象什么?你能想到什么?
2、教师在树叶拓片上进行添画,使它变成不同的形象。
3、教师展示学生用采集的痕迹进行想象,运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的作品,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4、让学生想一想还能用什么表现方法,把采集到的痕迹变得更好看、更有趣。
二、愉快表现,合作作画。
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进行想象创作,大胆表现。
三、成功展示,教学评价。
1、学生展示作业,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现的。
2、教师请学生评价:你认为哪幅画有趣?为什么?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吗?学生以互评、自评为主。
总结提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身边美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创造它。
四、交流借鉴
1、运用实物展台对学生作业进行展示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痕迹
拓印:
最佳组合: (1)油画棒、彩色铅笔
(2)宣纸(薄纸)
(3)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