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会考练习试卷四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化学会考练习试卷四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0-12-21 20: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化学会考练习试卷四
说明
1.本卷为高二毕业会考调研试题,供我区各高中校使用。
2.本试卷共7页,分为Ⅰ卷和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25个小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答题和选答题两道大题(共50分)。
3.本卷测试时间与北京市会考时间等同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剧烈运动,骨骼肌组织会供氧不足,导致葡萄糖无氧氧化,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分子式为C3H6O3),如果该物质过度堆积于腿部,会引起肌肉酸痛。体现该物质酸性的基团是
A.羟基 B. 羧基 C.乙基 D. 甲基
2.N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下列关于二氧化氮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能与水反应 B.无色 C.无味 D.不溶于水
3.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62 B.中子数是62
C.质量数是62 D. 核外电子数是144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C.会产生新的物质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2SO4 B.CO2 C.SO2 D.NH3
6.常温下,工业上可以用来储运浓硫酸的是
A.玻璃容器 B.铜制容器 C.铝制容器 D.木制容器
7.下列元素所在的周期数与族序数相等的是
A.氧 B.氢 C.钠 D.氯
8.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C.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碳含量依次增加
D.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9.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
A.均一稳定 B.能透过半透膜
C.丁达尔效应 D.分散质颗粒大小
10.在室温时,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分别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能生成4种盐的是
A.A12O3、SO2、CO2 B.CO2、CaO、SO3
C.C12、A12O3、SO3 D.SiO2、CO、C12
11.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12.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
A.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D.加入稀盐酸
13.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氯离子的是
14.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氧 B.磷 C.碳 D.硅
15.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取的金属是
A.Cu B.Fe C.Na D.Zn
16.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蒸馏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17.下列物质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葡萄糖 B.乙醇 C.乙酸乙酯 D.苯酚
18.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下能共存且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NO和O2 B.HCl和NH3 C.SO2和CO2 D.H2和CO
19.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CO(g)+2NO(g)2CO2(g)+N2(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C.反应达到平衡后,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20.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B.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C.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D.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21.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22.在下列变化①雷雨肥庄稼②硝酸见光分解③实验室制取氨气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②③
23.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2O的摩尔质量为44 g
B.1 molNH4+的质量是17 g
C.标准状况下, 1 mol N2O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
D.将17 g NH3溶于1 L水中,所得氨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25.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 H++ OH-= H2O 表示的是
A.HCl + NaOH = NaCl + H2O
B.Ba(OH)2 + H2SO4 = BaSO4↓+ 2H2O
C.2HCl + Ba(OH)2 = BaCl2 + 2H2O
D.HNO3 + NaOH = Na NO3 + H2O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一、必答题(共30分)
1.(3分)浓氨水可以用来检验有毒气体泄漏,反应式:3Cl2 +8NH3 =N2 + 6NH4Cl。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还原剂是 (填化学式),观察到的现象是 。
2.(3分)有①CH3CH2OH、②葡萄糖、③CH3COOH三种有机物中,属于料酒主要成分的是 (填序号,下同),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是 ,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 。
3.(4分)现有下列四种物质:① SiO2、② Na2O2、③ CuSO4溶液、④ NaAlO2溶液。其中,可用于生产半导体材料的是 (填序号,下同),能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加入氨水溶液有蓝色产生沉淀的是 ,逐滴滴加HCl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的是 。
4.(4分)已知短周期金属M、N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2M+2H2O(冷水)===2MOH+H2↑ N+2H2O(热水)N(OH)2+H2↑
请回答:
(1)金属的活泼性M N(填>、=、<);离子氧化性M+ N2+(填>、=、<)。
(2)金属铝可溶于MOH产生氢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8分) 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1)加入BaCl2的目的是除去 ;加入NaOH的目的是除去
(2)第④步中,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设粗盐溶液中Ca2+的主要存在形式为CaCl2)
(3)步骤⑤和⑥之间,若先用盐酸调pH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
(4)为检验精盐纯度,需配制250 mL 0.2 mol/L NaCl(精盐)溶液,上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

6.(8分) 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请回答:
(1)Z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
(2)非金属性X W(填>、=、<)
(3)0.5 mol Y单质与足量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L。
(4)WZ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实验室检验该盐中阴离子的操作方法和现象为:取少量WZ固体溶于水, ,则证明WZ中有该阴离子。
二、选答题(共20分。请在以下三个模块试题中任选一个模块试题作答,若选答了多个模块的试题,以所答第一模块的的试题成绩评分)
《化学与生活》模块试题
1.(4分)在①蛋白质 ②油脂 ③淀粉 ④葡萄糖⑤纤维素四种物质中,水解后能生成氨基酸的是 (填序号,下同),水解后能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的是 ,遇碘水变蓝的是 ,在人体中不能直接被消化吸收的是 。
2.(8分)向大气或水中排放某些物质会造成污染。排放硫的氧化物会导致 (填“酸雨” 或“臭氧空洞”);排放氟氯代烷等气体会导致 (填“酸雨” 或“臭氧空洞”);排放含 (填“磷”或“钠”)的化合物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排放含 (填“汞”或“镁”)的化合物会导致水体重金属污染物。
3.(8分)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请回答:
(1)在日常生活中,食物的选择与其酸碱性关系很大,其中蛋白质属于 (填“酸性”或“碱性”)食品,菜蔬、水果属于 (填“酸性”或“碱性”)食品。
(2)某种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某同学将其切碎捣烂,加水溶解、过滤得含维生素C的滤液,说明维生素C (填“能”或“不能”)溶于水。为了验证维生素C的性质,该同学向盛有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得红色溶液,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含维生素C的滤液,振荡后发现红色消失,则说明维生素C含有 性基团。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试题
1.(4分)(2)(5分)下列5种有机化合物:①乙酸乙酯(CH3COOCH2CH3)、②苯酚()、③乙醛(CH3CHO)、④乙酸(CH3COOH)、⑤乙醇(CH3CH2OH)。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其中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泡的是 。
②其中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是 。
③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④不能够与碳酸钠但金属钠反应的是 。
2.(8分)已知某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试回答:
(1)该烃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2)该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写出该烃所有可能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3.(8分)某一溴代烷A与NaOH溶液混合后充分振荡生成有机物B;A在NaOH和B的混合液中共热生成一种气体C;C可由B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得,C可用作果实催熟剂。
(1)A的结构简式为 。
(2)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
(4)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试题
1.(4分)常温下,两种溶液① 0.1 mol/L NH3·H2O??② 0.1 mol/L NH4Cl中:
(1)溶液①的pH ??????7(填“>”、“<”或“=”)。
(2)溶液②呈 ?? ? ???性(填“酸”、“碱”或“中”)。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可以 (填“促进”或“抑制”)NH4Cl?的水解。
(3)两种溶液中c(NH4+) 的大小为???? ???(填字母)。
a.两种溶液中c(NH4+) 都等于0.1 mol/L
b.两种溶液中c(NH4+) 都小于0.1 mol/L
c.NH4Cl溶液中c(NH4+) 小于NH3·H2O溶液中c(NH4+)
2.(8分)某校学生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盛装0.2000 mol/L盐酸标准液应该用 式滴定管。
(2)当接近滴定终点时,很少量的碱或酸就会引起溶液的 发生突变。
(3)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待测液体积(mL)
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滴定前
滴定后
1
20.00
0.50
20.70
2
20.00
6.00
26.00
3
20.00
1.40
21.20
则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mol/L。
(4)若只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填“无影响”、“偏高”或“偏低”)。
3.(8分)煤炭可以转化为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
(1)用煤可以制得水煤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此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 1 mol C 完全转化为水煤气时吸收热量 131.5 kJ ,则1 mol C与CO2反应生成CO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kJ。
化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说明:合理答得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原题所规定的分数。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B
A
C
B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A
C
D
C
C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B
C
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一、必答题(共30分)
1.(3分) Cl2 ………………………………………………………………1分
NH3 ……………………………………………………………1分
大量白烟………………………………………………………………1分
2.(3分) ① …………………………………………………………………1分
③ …………………………………………………………………1分
② …………………………………………………………………1分
3.(4分)① ………………………………………………………………………1分
② ……………………………………………………………………1分
③ ………………………………………………………………………1分
④ ……………………………………………………………………1分
4.(4分) (1)>…………………………………………………………………1分
< …………………………………………………………………1分
(2)2Al+2OH-+2H2O=2AlO2-+3H2↑……………………………………2分
5.(8分) (1)SO42-………………………………………………………………1分
Mg2+………………………………………………………………1分
(2)Ca2+ + CO32- = CaCO3↓……………………………………………1分
Ba2+ + CO32- = BaCO3↓………………………………………………1分
(3)在酸度条件下,会有部分沉淀溶解,从而影响制得精盐的纯度 2分
(4)未用玻璃棒引流……………………………………………………1分
容量瓶规格不对或未采用250 mL容量瓶………………………………1分
6.(8分)(1)第三周期 第IA族………………………………………………2分
(2)> …………… …………………………………………………2分
(3)16.8 L………………………………………………………………2分
(4)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2分
二、选答题(共20分)
说明: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模块的试题作答,若选答了多个模块的试题,以所答第一模块的试题成绩评分。
《化学与生活》模块试题
1.(4分) ① ……………………………………………………………………1分
② ……………………………………………………………………1分
③ ………………………………………………………………………1分
⑤ ………………………………………………………………………1分
2.(8分) (1)酸雨……………………………………………………………………2分
(2)臭氧空洞………………………………………………………………2分
(3)磷………………………………………………………………………2分
(4)汞………………………………………………………………………2分
3.(8分) (1)酸性 ………………………………………………………………2分
碱性…………………………………………………………………2分
(2)能……………………………………………………………………2分
还原性 …………………………………………………………………2分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试题
1.(4分)(1)④ ……………………………………………………………………1分
② ……………………………………………………………………1分
③ ……………………………………………………………………1分
⑤ ……………………………………………………………………1分
2.(8分)(1)C4H10 ……………………………………………………………………2分
(2)2C4H10 + 13O2 → 8CO2 + 10H2O………………………………2分
(3)CH3 CH2 CH2 CH3………………………………………………2分
………………………………2分
3.(8分)(1)CH3CH2Br …………………………………………………………………2分
(2)CH3CH2Br+ NaOH → CH3CH2OH + NaBr…………………………………2分
(3)CH3CH2Br+ NaOH ——→CH2 =CH2↑ + NaBr… ………………………2分

(4) CH3CH2OH ——→ CH2 =CH2↑ + H2O…………………………………2分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试题
1.(4分)(1)>……………………………………………………………………1分
(2)酸……………………………………………………………………1分
促进…………………………………………………………………1分
(3)B ……………………………………………………………………1分
2.(8分)(1)酸 …………………………………………………………………2分
(2)pH …………………………………………………………………2分
(3)0.2000 ………………………………………………………………2分
(4)无影响 ……………………………………………………………2分
3.(8分)(1)(1)C + H2O CO+ H2………………………………………………2分
(2)放热…………………………………………………………………1分
CO(g)+ H2O(g) CO2(g)+ H2(g) ΔH=- 41 kJ/mol……2分
(3)吸收 ………………………………………………………………1分
172.5 …………………………………………………………………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