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考点7 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往与融合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57年)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史称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结束十六国时期北方分裂割据局面。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还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北魏孝文帝之前的冯太后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魏孝文帝改革扫除了障碍。北魏进行改革的目的:1.巩固北魏的统治,促进北魏发展;2.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状态,缓和社会矛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1.迁都洛阳(大同)平城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不足。
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
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
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迁都洛阳的目的:
1.减小改革阻力,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2.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迁都洛阳的意义:
1.打击了保守势力,有利于推动改革;
2.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3.有利于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2.语言、服饰、姓氏、通婚、官制律令、儒家学说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3.实行“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质: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特点:
1.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措施全面,影响深远。
2.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特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1.根本原因: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
2.内容全面,措施得当。
3.孝文帝个人的胆略和远见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1.促进民族融合,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促进了鲜卑政权封建化进程。
3.缓和了民族和阶级矛盾,使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荣,为以后隋朝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民族交往与融合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1.促进了民族交往,带动了少数民族发展,对后世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在中华大家庭内,各民族交往频繁密切,各民族相互学习借鉴,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
3.和谐的民族关系及统一的政治格局是盛世局面形成的关键因素。讲练结合1.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他的目的是( )
A.恢复北方生产
B.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C.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D.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2.下列图片上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胡人牛耕图A.政权分立B.江南开发
C.民族融合D.中外交往C3.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相同点是( )
A.增强了军事力量
B.促进了社会转型
C.加速了民族融合
D.改变了生活方式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