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上)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本学期,我们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 不懂就问 和 勤于搜集资料 。
1、我们爱你啊,中国
1、《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 美丽富饶 、悠久历史 、辉煌成就,全诗采用“___总—_分_—_总_”的常规结构,首尾呼应,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
2、郑成功
1、明朝末年,荷兰_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_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 恨透了这伙强盗。
2、《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歌颂了郑成功的 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我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些民族英雄:文天祥、霍去病、林则徐。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 波兰(国籍)音乐家肖邦 弥留之际的请求,表达了他 对祖国强烈的爱 。我国也有这样的音乐家,如:聂耳、冼星海
2、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死亡,气息终止。 与世长辞:辞,告别。
3、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住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
在祖国的地下_。”“弥留之际”的意思是病危将死的时候。 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_至死不忘祖国情感。
4、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
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朝 杜甫。《示儿》的作者南宋代陆游。虽然这两首诗一“喜”一“悲”,但从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和“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能感受两位诗人都是爱国主义诗人。我还会背诵杜甫的作品有:《春望》,会背陆游的诗有《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延续七年的(“安史之乱”)才得以平复。写出这首诗的颈联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颔联的诗句意思是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妻儿,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中,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 。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听到蓟北被官军收复,不禁大喜若狂,泪如泉涌,洒满衣襟,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产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遐想,于是诗篇就有了第三联,“即从巴峡穿巫峡____,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从而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思想感情。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 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 “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3、《示儿》是_宋朝诗人陆游的绝笔,以遗嘱的口吻告诉孩子,他为 祖国没有统一(用自己的话回答)而“悲”,叮嘱孩子“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填诗句)。意思是_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的时候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_。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_的感情。
4、带点字:△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随意、胡乱。△ 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青春:明媚的春天 ◇示:告诉 ◇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都不知道了。◇但:只。 ◇王师:宋朝军队。◇九州:祖国。◇同:统一。◇定:平定,收复。◇: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不要。◇乃:你们的。◇翁:父亲。
5、诗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你们祭祀祖宗时,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
6、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观书有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5、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主人公分别是 赵 国的 廉颇 和蔺相如。发生的年代是战国时代“负荆”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因为廉颇错怪了蔺相如,所以他要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说明他是一个知错必改的人。而蔺相如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想着国家,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后来,“负荆请罪”就表示向人认错赔罪。我还知道和这个有关的两个故事是完璧归赵、渑池相会。故事来源于《史记》。
2、《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是个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愿受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间),说的是赵国的廉颇_ _用_负荆请罪_方式向_蔺相如请罪的事。现在常用这个成语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剧本共分为二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_,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_廉颇。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_和_人物_。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写人物对话,讲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的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廉颇的知错就改,爽直磊落。
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有: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蔺相如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廉颇是一个 光明磊落、知错就改的人
6、最后的姿势
1、本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2、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谭千秋生命中最后的姿势,他用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这样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7、船长
1、《船长》这篇课文选自 法 国著名作家 雨果的短篇小说。他被称为“ 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课文按(遇险—自救—牺牲)为提纲分为三个部分。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 ”号客轮遭“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 、 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地_指挥着_,_控制着_,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_每个人__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_听从他的调遣_。轮船在慢慢下沉。人们_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_。“_动作再快点!”船长又叫道。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长哈尔威_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_。人们透过_阴森可怖的薄雾_,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_自己忠于职守_,_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_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里把哈尔威船长沉入大海时的形象比作黑色雕像,这表现了他 舍己为人 的品质,也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我能用这样几个成语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怀念: 永垂不朽、忠于职守、 舍己为人 。
1)忠于职守的意思是忠诚于自己的职业与岗位。2)做人之道的意思是做人所要遵守的道理。
3)船长的做人之道体现在先救妇女儿童,救了船上所有的人,自己选择与船共存亡。我认为:尊老爱幼、帮助同学、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之道。
3、“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这句话是说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的品德所感动,蕴含着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
4、“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英雄的权利”指的是在生死关头表现出英勇、无私、无畏的精神。
8、爱之链
1、《爱之链》这篇课文是一首爱的赞歌,本文记述的是发生在一个冬夜里的充满爱的故事,这“爱”发生在 乔依 、 老妇人 和 女店主之间,告诉人们: 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 。
2、乔依_愣住了,他从没想到_他_应该得到钱的回报,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也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他从来就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_的事,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3、《爱之链》中人物相互帮助的内容是:乔依无偿帮助老妇人修车,老妇人在用餐时帮助了怀着身孕的女店主。
学了课文《爱之链》,使我们想起了汪国真写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中的一句话: 给予了你,我便不期望回报 。也使我们想到了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4、“爱之链”的意思是爱的链条环环相生、接连不断。 因为乔依帮助了老妇人 ,而老妇人又资助了女店主,女店主和乔依互相扶持,所以就将爱心不断传递下去。学了这课,我明白了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的道理。
9、小草和大树
1、沉重的打击只能使_弱者叹息。夏洛蒂和两个妹妹没有_悲观退缩_,没有失去自信心_。经过_慎重的反思、权衡__,夏洛蒂劝妹妹们把创作_着眼点转到小说上来_。
2、《小草和大树》这个故事折射出勃朗特三姐妹不屈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和胆识。勃朗特三姐妹分别是: 夏洛蒂(人名),她的代表作是《简·爱》,艾米莉(人名),她的代表作是《呼啸山庄》,
10、轮椅上的霍金
1、本课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 霍金 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人肺腑。他撰写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你知道的像霍金这样身残志坚、敢于向命运挑战,创造出了不凡成就的知名人物有:贝多芬、爱迪尔、张海迪、海伦·凯勒、桑兰。
2、他在轮椅上坐了(40 )年,全身只有(三根 )手指头,撰写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 》在全世界很出名,他是人称“宇宙之王”的(史蒂芬·霍金 )。他是(英 )国人,他不仅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 )还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它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 )和(勇敢顽强 )的人格力量深深感动了大众。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1、课文讲了《鲁宾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故事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概括起来,他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荒凉与孤独、食物缺乏、住宿困难。
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_笛福_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凶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陪。”事实上的确如此:一个具有大无罪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的人,即使在_恶劣的环境中__,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_,一个_英雄_。
3、我想象中的鲁滨逊是这个样子的:身着羊皮短衣短裤_,腰间别一把小锯_,_肩上挂着弹药袋子,背上_背一个筐子_,挂_一支鸟枪,头顶撑羊皮伞……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像鲁滨逊那样_的人,一个探索者_,一个_发明家_,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_的人。
4、《鲁宾逊漂流记》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
5、《一本男孩必读的书》作者是(杨红樱 )。介绍的这本书名叫《鲁滨逊漂流记 》属于历险小说。主人公是(鲁滨逊)他是(英 )国人,我喜欢用(聪明机智、勇敢顽强 )等成语赞美他。因为从他身上我学到了(敢于探索、积极发明、善于创造)等男孩健康成长必须具有的能力。我最喜欢文中的一句名言是(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这句名言告诉我(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12、姥姥的剪纸
1、一把_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_普普通通__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_,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_人物_、_动物_、植物_、器物,_无所不能_。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_:“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_,剪虎像虎_,剪只母鸡能下蛋_,剪只公鸡能打鸣。”
2、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_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_的刷刷声,悦耳之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_变着花样_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_”便完成了。嗬!梅枝和喜鹊形象生动_,大小疏密无可挑剔_。我服了,可还要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3、“数九隆冬_剪,_三伏盛夏_剪,_日光下_剪,月光下_剪,_灯光下_剪,甚至摸黑剪_。姥姥的手就是眼睛_。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_。”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姥姥的手比作眼睛,用姥姥两根延长的手指比喻好使的剪刀。写出了姥姥剪纸得心应手、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子,(花脸 )的兔子;(犁地)的老牛,(耙地)的老牛。
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 )。
13、牛郎织女
1、《牛郎织女》是 民间故事(体裁)。它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2、《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人物素描:
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向往美好生活。织女——心地善良,善解人意,勇敢、向往美好生活。
老牛——知恩图报。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
4、《牛郎织女》一文是据(叶圣陶 )(谁)写的进行改写。这个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 )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同时也表达对破坏美好生活的( 专制者 )的憎恨,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文中塑造了(勤劳、勇敢 )的牛郎,(美丽 、善良 )的织女,(残暴、专制、绝情 )的王母娘娘以及(敦厚、忠诚 )的老牛。最著名的民间故事有 《牛郎织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 》、《?白蛇传 》。
14、安塞腰鼓
1、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_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_,使人叹为观止。
2、《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 )、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 豪迈)、(开放 )的性格。这篇文章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课文一共四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这样写得好处是(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课文按“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3、“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练习4
1、课外俗语:
(1)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2)当家方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4)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_树枝_呈现出_生铁铁锭_的色泽,_粗实_而_坚硬_。叶子如此之绿,_绿得苍郁,_绿得深沉_,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_独特锻铸_。它巍巍撑立在高原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_强大感召_。
2、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句中“神奇”是因为:这株柳树挺立在高原之上,并形成了一方壮丽的风景,它生命力及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望而生畏”是因为柳树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使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16、草原
1、本课是著名作家 老舍先生写的一篇 散文。他的主要作品有话剧《龙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等。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_,空气是那么清新_,天空是那么明朗_,使我总想_高歌一曲_,表示我满心的愉快_。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_,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_,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_着,_飞驰_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_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_马蹄_声,响成一片。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中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3、“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17、麋鹿
1、《麋鹿》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还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鲟、白鳍豚等。
2、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_,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_四不像”。我国古代小说《 封神榜》中把它当作姜子牙的坐骑。麋鹿是一种草食性_哺乳_动物。它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_,它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_最长的,蹄子_宽大,可以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为棕灰色。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这是 巴金(谁)写的一封书信,信中表达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真诚关怀和亲切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2、巴金,原名李尧堂,又名李芾甘,他的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风》、《雷》、《电》;《寒夜》、《萌芽》、《随想录》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巴金这样著名的作家还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冰心、老舍等。
3、书信的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9、钱学森
1、《钱学森》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刻不忘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及发射所作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20、詹天佑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_工程师。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困难有:一是人为的困难:一些帝国主义国家阻挠。__二是环境困难: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_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因为居庸关山势高,_岩层厚_,他采用了_两端凿进法_;而八达岭隧道因为长约1100米,有居庸关的三倍长_,所以采用了_竖井开凿法。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 “人”字形线路。
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_。马上开始_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_,哪里要架桥_,哪里要把陡坡铲平_,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_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_。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_,不能有_一点儿马虎_,‘_大概_’,‘_差不多_’,这种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3、课文围绕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这一中心句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
4、居庸关:两端凿进法。 八达岭:竖井开凿法 青龙桥路段:“人”字形线路
21、鞋匠的儿子
1、当林肯站在演讲台上的时候,有一个态度傲慢_的议员站起来嘲笑他,但在听了林肯真诚幽默的讲话后,所有的嘲笑声变得一片静默_……参议人员对林肯的态度由 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转变,参议员们的态度变化的原因是:_宽容是一种力量,林肯的谦逊、朴实、不卑不亢、宽容赢得了大家的感动和掌声,所以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_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三个“永远”,其中第一个“永远”体现了林肯宽宏大度的胸襟;第二个“永远”表达了林肯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第三个“永远”表达了他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2、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因为他再三强调:“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这句话中“裂开的房子”就是指当时美国正处于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完整的整体”指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句话表达了林肯希望国家结束分裂,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愿望。
3、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国家总统,靠的是他超人的智慧、杰出的才华、宽容大度和谦逊的人格魅力。
4、有关“宽容”的名言。
(1)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屠格涅夫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3)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地处罚更加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22、古诗两首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朝代) 陆游 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的。后两句是_纸上得来终觉浅_,绝知此事要躬行_。这两句诗告诉我们_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习的人。这首诗阐述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
2、《观书有感》 宋(朝代) 理学 家 朱熹 的作品,这首诗借半亩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譬喻读书体会的。后两句是_问渠那得清如许_?_为有源头活水来_。这两句直接点出了题目中“_感”,它给你的启示是_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_。
渠:方塘。 为:因为。 绝:极,最。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亲自。
3、来自古诗的成语:粉身碎骨?? 山重水复 万紫千红 柳暗花明 春色满园 不拘一格
23、学与问
1、“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_金钥匙_,是通向成功之门的_铺路石_。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 勤学好问 和 观察思考 结合起来。我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_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_,宇宙的奥秘将任你_探求_,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_主人。
2、《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个中心论点,列举了 哥白尼 和 沈括_的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我们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 白居易写的《 大林寺桃花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下的白花都已凋谢,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首诗的后两句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
2、哥白尼:波兰天文天学家,创立“日心说”,巨著《天体运行论》
?????? 沈 括:北宋科学家,创作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有关“学与问”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敏而好学 君子之学必好问 三人行有我师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学而各,问而广,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善于把 勤学好问 和 观察思考 结合起来,。
24、大自然的文字
1、《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
2、《大自然的文字》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3、作者伊林: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科学著作有《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1、《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读报的方法,主要讲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2、学了课文,我们知道应该这样读报:1、先浏览,再精读。2、读报还要 讲究文明 ,3、还要注意的是:阅读后洗手,以免油墨沾染。
3、忠实的读者因经常读报,不仅 乐趣无穷 ,而且开阔了视野 , 陶冶了情操,有的人因此而走上了成功之路。毫无疑问,报纸是千百万人终身的良师和益友 。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