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试题-第七单元 双休提升练习(七) 苏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语文试题-第七单元 双休提升练习(七) 苏教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04 16: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双休提升练习(七)

1.读拼音,写词语。
  对于中国古代书画的收藏,一般的收藏家因为真伪不好jiànbié(    )而páihuái(    )不前。其实,收藏古代书画是一个学习中国历史、提高艺术修养的有益活动,只要jiānchíbúxiè(        ),总会有所收获。
2.查字典答题。
(1)“鉴”是个(  )结构的字,一共有(  )画。用“鉴”组成不同的词,再为它们找座位。
A.这幅古画是不是真品,还需要(    )。
B.大家都在(    )博物馆展出的珍贵文物。
(2)“徊”是个(  )结构的字,一共有(  )画,部首是(  )。“徘徊”的意思是:     。?
3.用“常”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1)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    )喜欢问。
(2)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
(3)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    )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学问无遗力”和“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这两句话中的“学问”意思相同
B.“少壮工夫老始成”和“纸上得来终觉浅”中的“始”和“终”并不是一对反义词
C.“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中的“日新月异”和“瞬息万变”说明了世界变化大、进步快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诗句中“为”的意思是 。?
(2)把这两句诗的意思和你从中受到的启发写下来。
意思:?
?
启发:?
?
2.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1)回忆原文内容,想一想沈括的疑团是什么,妈妈是怎样回答的,写下来。
?
?
?
(2)沈括最终是如何解开这个“疑团”的?他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发?
?
?

1.《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后两句诗是“         ,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 ?
 。?
2.“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              ;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              。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       。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        。?

星星小学六(3)班的同学们正在讨论小学生应该怎么汲取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的精神养分。有的同学认为读纸质文本的四大名著好,有的同学说看电视版的四大名著好。你认为呢?别忘了讲明原因。
?




?
双休提升练习(七)
字词训练营
1.鉴别 徘徊 坚持不懈
2.(1)上下 13 鉴定 鉴赏
(2)左右 9 彳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3.(1)非常 (2)经常 (3)平常
4.A
句子闯关岛
1.(1)因为 (2)意思: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启发:人要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心智更加开阔,更加敏锐。
2.(1)为什么同样是桃花,花开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或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2)沈括随着大人去亲自观察体验。发现温差才是导致花开时间不同的原因。他的做法告诉我们要善于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重点突破吧
1.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深入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2.提出观点,总领全文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论点 前后呼应 勤学好问
素养提升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