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顶碗少年 3(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顶碗少年 3(北京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08 16: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顶碗少年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下去,往往就会取得成功;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诚挚的帮助会使困境中的人铭记终生。
2.通过朗读,默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进行概括。
3.能说出或者写出自己读文的感受。
一、教材说明:
“我”多年前观看过的一次演出:一个少年表演顶碗,前两次均告失败,但是表演者并不气馁,最后终于获得成功。这件事情给“我”一个启迪: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也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回忆二十年前发生的事,可见启迪之深。
二、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其中“屏”为多音字)及新词语,认读2个字。会读并且能够正确书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能够获得成功。(难点)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4.能结合课文内容或者生活实际,体会“我”所受到的启迪。(难点)
5.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6.懂得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三、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理解课文,知道顶碗少年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可这样设计:那位同学观看过杂技表演?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观看表演时你有哪些感受?(有条件可播放顶碗杂技表演录像。也可出示图片)图中(录像中)的少年在表演什么杂技?
教师适时介绍,顶碗杂技需要演员头顶一叠瓷碗,并做出许多高难度的动作,身体要保持平衡,不得使碗掉下来,才能使表演获得成功。今天,我们就来观看一次顶碗杂技表演吧!
(二)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阅读,交流,汇报)
本篇课文通俗易懂,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生会很容易初步了解到这篇课文写了一位顶碗少年经历了两次表演失败后,第三次终于获得了成功。
2.抓住重点句,深入理解。
作者把这场顶碗表演形容成“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请你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能看出这场演出是惊心动魄的语句,体会着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场演出是惊心动魄的?为什么?
3.学生自主学习,汇报交流,读中感悟。
在此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对少年,观众的描写,走进少年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朗读,理解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体会少年胜利的原因。
第一次表演
对少年的描写:
骑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难度大,表演失败。
对观众的描写:
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有些青年大声吹起了口哨……
观众的表现说明了什么?面对第一次挫折,顶碗少年又怎样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台上却没有慌乱。顶碗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假如你是这位顶碗少年,面对表演的失败及观众的倒彩,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说说你当时的心里话。
少年并没有慌乱,也没有气馁,而是充满信心地重新开始。
抓住时机指导朗读,体会。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第二次表演
对少年的描写:
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对观众的描写:
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
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
第二次表演又失败了,有些观众失望了甚至轰少年下场,假如你是那位少年,你会怎样想?心情会是怎样?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老者的外貌,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说的话。抓住时机指导朗读。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掌捂住了眼睛……——最终第三次表演终于获得了成功。
4.默读课文1至5自然段,思考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获得了成功。
胜利的原因:
少年具有不怕失败的精神,表演功底。
老者的鼓励。
第二课时:体会“我”受到的启迪,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读全文,回忆第一课时内容。
(二)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体会重点段的意思
1.读课文第6,7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给了“我”怎样的启迪?
是的,人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1)课前收集资料,积累事例。
(2)讲一段话,完整,通顺,连贯。
3.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给课文分为两段,说说为什么这样划分。概括段落大意。
引导:读第一,二句话,思考第一部分所讲的内容究竟是谁的经历?
最后两个自然段是谁的感受。
这样安排的目的主要是练习概括段落大意,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做准备,同时让学生领悟到,本篇课文主要是作者“我”的经历和感受。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抓住:少年的表演,“我”的感受(全,简)
要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师生评议。
许多年前“我”看过一场杂技演出,一个少年表演顶碗时,前两次均告失败,当台下一片混乱时,剧团的一位老者及时鼓励了顶碗少年,使他的第三次表演获得成功。这件事给“我”一个启迪: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也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