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一、选择题
1.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右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A)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2.(2006年济宁市)按一定的特点或规律对物质进行分类,给化学学习与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氧化物—酸—碱—盐” 顺序排列的是(C)
A.HClO HCl Mg(OH)2 MgCl2
B.CO2 H2CO3 CaCO3 Ca(HCO3)2
C.H2O HNO3 NH3·H2O NH4NO3
D.SO3 NaHSO4 NaOH Na2SO4
3.(连云港)下列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C)
A.用NaOH溶液治疗胃酸过多症:NaOH+HCl=NaCl+H2O
B.实验室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CO2:H2SO4+CaCO3=CaSO4+CO2↑+H2O
C.用适量的稀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锈迹:Fe2O3+6HCl=2FeCl3+3H2O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2CO+O2 === 2CO2
4.(2006年烟台市)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需药品(括号中的物质)选择不正确的是( A )
A.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2SO4(硝酸钡溶液)
B.CO2中含有少量的水蒸气(浓硫酸)
C.NaOH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2CO3(石灰水)
D.铜粉中含有少量的氧化铜(稀盐酸)
5.(2006年滨州市)Cu20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 Cu SO4+H2O。氧化铜与氢气反应 后得到的Cu中常常混有少量Cu2O。现将10 g Cu和Cu2O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过滤得到9.5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含Cu2O的质量为(A)
A.0.9 g B.9.5 g C.0.5 g D. 0.45 g
6.(2006·北京市)北京市正在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其中修缮长城使用了大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C )
A、火碱 B、烧碱 C、熟石灰 D、小苏打
7.(2006·北京市)下列药品不需要密闭保存的是( D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烧碱 D、食盐
8.(韶关)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C )
A. 20℃,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 L
B. 20℃,1 g镁与1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 g
C. 20℃,1 g硫粉在1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 g二氧化硫
D. 20℃,1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 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 g硝酸钾溶液
9.(深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下列污垢,不宜用盐酸清洗的是( C )。
A、保温瓶内的水垢 B、玻璃水槽内的黄色铁锈斑
C、不锈钢茶杯内的茶垢 D、盛石灰水的试剂内壁的白色固体
10.(深圳)人体口腔内唾液的pH通常约为7,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之后酸性逐渐减弱,至40分钟趋于正常。与上述事实最接近的图象是 ( B )。
11.(浙江)某同学从资料上获悉,一些紫色的叶或花瓣浸出液具有类似石蕊试液的性质。如果他想知道紫色喇叭花是否具有这种性质,应把花瓣浸出液分别滴入下列哪组物质进行观察(A)
A.食醋、碱性肥皂水 B.食醋、酸奶 C.糖水、酸奶 D.食醋、食盐水
12.(2006年淄博市)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有多种,其中推理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D)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D.有机物完全燃烧时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二、填空题
13.(韶关)(11分)在做氢氧化钠的性质实验时,甲同学将稀盐酸滴入到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触摸试管有灼热感,他马上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但是乙同学提出异议:热量不一定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
(1)你认为乙同学提出异议的理由是 。
(2)针对乙同学提出的异议,甲、乙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是否会放出热量?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
[实验方案]:可能用到的实验仪器与药品:
氢氧化钠固体、稀盐酸、蒸馏水、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胶头滴管
实验过程:(请补充完成下列空格)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步骤 取适量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 。
步骤 ,用胶头滴管将稀盐酸滴入到步骤所得的溶液中。 。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
(3)丙同学取步骤反应后所得的溶液,继续进行探究。他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不变色。因此他得出溶液呈中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理由是 。
(1)理由是: 氢氧化钠溶于水也会放热 (2分)。
(2)实验过程:(请补充完成下列空格)
(3) 否 (1分), 理由是: 若溶液呈酸性,酚酞试液也不变色 (2分) 。
14. (2006·济南市) (4分)选择H、O、S、K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最常用的溶剂 (2)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
(3)常用做干燥剂的一种酸 (4)常做化肥的一种盐
(1)H2O (2)O2 (3)H2SO4 (4)K2SO4
15.(长春)请对以下方案及现象做出合理补充或解释:
(1)将NaOH溶液滴在 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便可粗略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
(2)用一种试剂分别与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作用,就能把它们直接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 。
(3)不能服用NaOH治疗胃酸过多,原因是NaOH具有 性。
(4)用Na2CO3和KOH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制取NaOH,无法达到目的的原因是 。
(1)PH试纸 (2)石蕊试液(或NH4HCO3等) (3)腐蚀
(4)不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或没有沉淀生成、不反应)
16.(长春)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三种酸溶于水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
(2)由右图中可推测出,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请写出氢溴酸(HBr)与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可将这三种酸划分为两组:一组是HCl和HBr,另一组只有H2SO4。分类依据可以是①从组成方面看,HCl和HBr不含氧元素,H2SO4含氧元素;
②从物理性质方面看 。
(1)氢离子(或H+) (2)2HBr+Ca(OH)2=CaBr2+2H2O
(3)HCI、HBr有挥发性,H2SO4没有挥发性(或HCI, HBr有刺激性气味H2SO4没有)
15.(2006·江西)(4分)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化工生产中的变化:
(1)生石灰制熟石灰 ;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
(3)用烧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
(4)铝和二氧化锰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造金属锰,同时生成另一种氧化物 。
(1)CaO+H2O=Ca(OH)2 (2)3CO+Fe2O3高温2Fe+3CO2
(3)2NaOH+SO2===Na2SO3+H2O (4)4Al+3MnO2高温3Mn+2Al2O3
17.(武汉)从熟石灰、一氧化碳、汽油、浓硫酸、硫磺、合成纤维中选择符合下列用途的物质,将其名称或化学式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1)干燥剂 ; (2)冶炼金属 ;
(3)有机溶剂 ; (4)处理酸性污水 。
⑴浓硫酸 ⑵一氧化碳 ⑶汽油 ⑷熟石灰 (每空1分,写化学式或名称均可)
(锦州)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1)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活或生产中的下列事实:
①在通风不畅的室内使用煤炉时,会产生有毒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从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中把铁还原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填序号)____。
(4分,每空1分)(1)① ② ③ (2)②
三、实验题
18.(2006·沈阳市)(3分)中考前,沈阳市对初中毕业生进行了实验操作考查,小翔抽到的题签是: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他选择紫色石蕊试液完成了这个实验。一直喜欢科学探究的他在得知成绩合格后,立即向老师询问,知道了样品1为稀氯化钠溶液,样品2为稀盐酸,样品3是稀碳酸钠溶液。细心的小翔还发现自己废液缸里的废液呈现红色。请你帮他分析:
(1)废液里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石蕊试液和水不填)。
(2)废液呈现红色的可能原因是 (从实验前配制样品或小翔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答一点即可)。
(1)HCl NaCl (2)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或盐酸加多了)
19.(深圳)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做为该小组成员来解决下列问题:
(1)小刚同学说:“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则盐溶液一定呈中性”。你认为这种推理 (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例证是 。
(2)小丽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帮小丽测出该土壤样品浸出液的酸碱性(只写出所用物品的名称即可):
① ;② 。
如果检测的结果呈酸性,那么要改良此土壤,应该向农田里施加 。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能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你的实验方案是(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1)不正确 碳酸钠是盐,但水溶液呈碱性
(2)PH试纸 紫色石蕊试液 熟石灰
(3)往溶液中加过量的碳酸钙,会产生气泡。CaCO3+2HCl=CaCl2+H2O+CO2↑,当不再产生气泡时,将溶液过滤,滤液中就不含有稀盐酸了。
20.小明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钙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对照实验:
他设想在室温下,先取少量氢氧化钙粉末分别放人两只烧杯中,在Ⅱ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在I烧杯中加人含等量蒸馏水的浓盐酸,充分搅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根据上述情况,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要得到可靠的实验结论,需要保证实验I、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全相同。预测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
(2)设计对照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不采用对照实验,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钙能够发生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1分)
实验I中白色粉末消失成为无色溶液或实验I中的浑浊程度比实验Ⅱ中小(1分)
(2)排除氢氧化钙粉末溶于水的因素,以证实氢氧化钙粉末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1分)
(3)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钙粉末中加入适量的水,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浑浊液变红,然后加入适量盐酸至红色消失,变为无色液体,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钙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分)
(4)Ca(OH)2+2HCI=CaCl2+2H20(1分)
四、计算题
21.(厦门)为测定标示质量分数为32%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小明用pH测定仪组成实验装置(图2)。实验时先在烧杯中加入20 g 40%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人该盐酸,测定仪打印出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pH的关系图(图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0
(1)请以此次测定的结果,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
(2)请分析你的计算结果与标签标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1)设此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 (1分)
答:(1)此待测盐酸质量分数为29.2% (1分)
(2)盐酸具有挥发性(或需要进行重复实验等反思实验方案的答案) (2分)
22.(大庆)某石化厂有一种石油产品含有质量分数为4.9%的残余硫酸,过去他们用 NaOH溶液来清洗硫酸。若要清洗100 kg这种石油产品,理论上需NaOH kg。
石化厂现进行了技术改造,改用Ca(OH)2。中和这些残余硫酸。已知市场价格:NaOH为24元/kg,Ca(OH)2:为6元/kg,那么每处理100 kg这种产品,可以节约多少经费 (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解:设改进后需要Ca(OH)2的质量为y
Ca(OH)2+H2S04==CaSO4+2H2O
74 98
y 100 kg x4.9%
y=4 kg
(1分)
可以节约经费:(4 kg x 24元/kg)—(3.7 kg×6元/kg)=73.8元(1分) 。
答:略
23.(济宁)(4分)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由锌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组成。分四次取样品与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 2 3 4
取样品质量(g) 50.0 50.0 50.0 50.0
取稀硫酸质量(g) 40.0 80.0 120.0 160.0
产生气体质量(g) 0.4 0.8 1.0 1.0
试计算(1)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分)(1)65% (2)49%
全 品中考网
第4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练习11 原子的构成
自主学习
1.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的粒子是 ( )
A.水分子 B.氧原子 C.碳原子的原子核 D.电子
答案:A
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形卡 ( )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原子相对质量
答案:B
3.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
A.12 g B.12 C.1.993×10-26kg D.1/12 g
答案:B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一定有 (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和中子
答案:AC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答案:D
6.通常原子核是 ( )
A.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B.不能再分的粒子
C.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D.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答案:D
基础巩固
7.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答案:D
8.已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 kg,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为1.663×10-27 kg,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16 kg B.16 C.2.657×10-26 kg D.1.663×10-27kg
答案:B
9.已知某原子核电荷数为a,该原子中核内有b个质子和c个中子,核外有d个电子.则 ( )
A.a=b=c B.b=c=d C.a=c=d D.a=b=d
答案:D 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因为中子不带电.
10.在电解水的反应中,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
A.水分子 B.氧气分子 C.氢、氧原子 D.氢分子
答案:C
11.铀-235是制造原子弹的一种原料,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核电荷数为92,其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43 92 原子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一般类似这样的题只要弄清这两个知识点,就可以解决.
能力提高
12.下列有关原子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微粒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D.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答案:BC
13.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是 ( )
A.原子 B.分子 C.质子 D.中子
答案:A
14.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个,则该原子中所含的粒子总数为 ( )
A.26 B.56 C.82 D.86
答案:C 注意问的是“含粒子的总数”.一般原子内含有三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所以总数为26+30+26=82.
15.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产则它们不相同的是 ( )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质量 D.原子所带的电量
答案:C
16.甲原子与乙原子的质量比为a∶b,而乙原子与碳原子的质量比为c∶d,则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12ac/bd B.bc/12ad C.12bd/ac D.ad/12bc
答案:A 设甲原子的质量为m甲,乙原子的质量为m乙,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碳
①
②由①×②得,
则甲的相对原子质量Mr,甲=
这类题首先要对相对原子质量定义等相关的概念理解清楚,只要按照“不知什么设什么”的要领,按定义一步步推导即可.
17.在原子的发展史上,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以下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看,你认为这三点中不确切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①②③
18.由于原子核内的______________数与核外的______________数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不同种的原子,核内_______________数不同,核外_______________数也不同.
答案:质子 电子 质子 电子
19.有A,B,C,D四种原子,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已知的所有原子中最小的,且原子核中无中子;B,C,D的核电荷数依次递增1;B和D的原子核里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C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已知B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请根据以上事实,填写表4-1.
表4-1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答案:见表D4-1.
表D4-1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近似相对质子质量
A 1 0 1 1 1
B 10 10 10 10 20
C 11 12 11 11 12
D 12 12 12 12 24
中考链接
20.α粒子是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4).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料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①有一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②大部分α粒子基本不改变运动方向;③极少数α粒子出现反弹.
根据以上三种现象,你对原子的结构有何猜想
答案:由现象①猜想,原子中可能有带正电的粒子,由现象②猜想,原子中存在巨大的空间;由现象③猜想,原子中有质量非常大的粒子.(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1.铁、铜等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中存在带电荷的粒子(质子和电子).原子是否显电性呢
实验:(1)用手接触铁、铜等金属,是否会触电 (2)用电工用的电笔测铁、铜是否带电
(3)你的结论是什么
答案:略
知识积累
22.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德·泽维尔(Ahmed Hzewail)开创了化学研究新领域,他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C.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答案:C
23.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两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答案:B
24.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先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在一块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上述操作中没有任何变化 B.这两汉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C.此技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再分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
答案:BD
点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