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的事迹流传至今,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北朝民歌 《木兰辞》,但正史并无明确记载。北朝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魏晋时期的人口迁徙一、淝水之战安徽寿县淝水之战古战场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分裂混战的状态;江南地区免遭破坏,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环境。一、淝水之战
(383年 前秦苻坚进攻东晋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东晋以少胜多)二、前秦瓦解,北魏建立大兴安岭鲜卑山 鲜卑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的一支,发源于大鲜卑山(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的北段)二、前秦瓦解,北魏建立1.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统一北方(439年)二、前秦瓦解,北魏建立1.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统一北方(439年)2.北魏孝文帝改革 “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太后多智略,猜忌,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倾俄。” ──《魏书·文明皇后冯氏传》冯太后曾在北魏献文帝、孝文帝时期两度“临朝听政”,她执政时开始了以汉化为中心的社会改革。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四岁即皇帝位。由祖母冯太后抚养。《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意,览之便讲······”
史料研读: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悲平城》
“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北魏歌谣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二、前秦瓦解,北魏建立1.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统一北方(439年)2.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迁都洛阳(494年)(2)材料中讲到魏主的什么措施?材料研读:?孝文帝时,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而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2.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迁都洛阳(494年)讲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学汉礼北魏洛阳城复原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孝文帝的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南朝的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洛阳伽蓝记》 材料一 北魏时期的洛阳是一座繁华的都城,城内有很大的市场,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于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有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在洛阳城定居下来,从事着商品买卖的活动。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养老的陋习,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顾。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2.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迁都洛阳(494年)讲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学汉礼意义:促进北方民族交融和少数民族汉化
利于北方经济文化发展
增强北魏国力三、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三、北方民族大交融表现:经济 政治 文化 心理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耕耙图》 《扬场图》 《采桑图》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汉人胡食汉族士大夫在烧烤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北魏骑兵俑《孝文帝出行图》胡人汉服汉人胡服宽大飘逸的汉服成为一种风尚,
同时,胡人的窄袖紧身、圆领也被汉族吸收。汉代讲学图三、北方民族大交融表现:经济 政治 文化 心理意义:丰富了中华文化 今天中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匈奴”、羯、“氐”这些民族呢?南北朝的更替与南北朝的并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魏的发展北朝阳光学评83页第三题
绘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魏蜀吴西 晋十六国东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 朝宋齐梁陈东 汉南 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220—589)历史学习引领智慧人生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