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钢城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日,天津大学将《关于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给全校教师,以实施教师分类管理、建立终身教职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改革方案已跃然纸上。
②总书记指出,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决不能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在领导同志工作过的地方进行反腐工作不能投鼠忌器,不管谁触犯法律都要问责。
③政府与民众不是施舍与被施舍的关系,而是互动的唇齿相依的关系,有困难得到政府的帮助,民众无需感恩戴德。
④事实上,哄抢这种违背道德的事屡有发生。哄抢者看到别人的货物散落一地,不仅没伸出援手,反而趁火打劫、雪上加霜,这种行为真让人心寒。
⑤考风考纪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学习风气,也关系到学生的道德成长,所以考试时使用手机等作弊行为是必须令行禁止的。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惊叹。
A. ①②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⑥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将评价的重心放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上,重合作过程的协同程度,轻学习结果和个人表现。
B. 大型文献纪录片《长征》全景式地再现了长征的历史,特别是数十名近百岁老红军的抢救性采访,让节目具有历史厚重感和观赏性。
C. 没有一场胜利不是唾手可得,没有一个冠军不是历经风雨,恰如歌中所唱“梦想需要多久的时间,多少血和泪,才能慢慢实现”。
D.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在精确控制下,天宫二号16日成功实施两次轨道控制,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目前状态良好,各分系统工作正常。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走东岸时我觉得西岸的景物比东岸的美;走西岸时适得其反,东岸的景物又比西岸的美。 。 。 。 。 ; 。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选自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①但生长在西湖或峨眉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眉实在也不过如此
②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眉,即便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
③本来是习见不以为奇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纱,便见得很美丽
④我平时喜欢看烟雾朦胧的远树,大雪笼盖的世界和更深夜静的月景
⑤同是一棵树,看它的正身本极平凡,看它的倒影却带有几分另一世界的色彩
⑥对岸的草木房屋固然比这边的美,但是它们又不如河里的倒影
A. ⑥⑤④②③① B. ⑤⑥④③②① C. ⑥⑤④③②① D. ⑤⑥③④①②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出生和成长。臧棣曾评价新诗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是其百年发展及未来所需关注的。
新诗是在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但是无论其间的反叛还是背向,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早期新文学的推手胡适大力贬低文言旧诗,提倡白话新诗,但他自身仍承认有向宋诗学习的诗作,除他之外,还有许多诗人的诗作皆有古典诗的影子,如废名、朱湘、戴望舒、卞之琳、林庚……中国新诗无论如何发展,都是在中华文化土地上生根发芽,汲取了古典诗歌精华,这一事实是不可否定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的学识和视野都经过国外教育的熏陶而得到了极大拓展。西方诗潮在中国的大力宣扬和广泛传播,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有诗歌发展态势的必然趋向。留美归来的胡适对诗歌的构想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以自己的《尝试集》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艾青、卞之琳等人主要受法国象征派诗歌观念的影响;40年代九叶诗派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较大;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朦胧诗与西方现代派的关系也很密切;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影响是新诗自身发展的一大动力,然而也很可能带来视野的局限,对这两者应如何结合和接受所呈现的迷思是新诗一直在摸索与调适的。新诗在古典诗歌的土壤中接受阳光雨露变革旧诗,结合西方诗艺追求新理念,两者结合从而指向重生,而两者在古今中外文化间的融合和失真状态,是其不断追求中所一直呈现的迷思。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郑重谨慎,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在不同的时期、文化、社会环境中,新诗的选择是不一样的。龙泉明也曾说:“新诗对传统与西方的选取,在各个时期,各个诗派与当今诗人那里,常常是有条件的,有其选择重点的。”
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待这标识所体现的交融迷思却仍在摸索中,这一自身特点将有待于诗歌的自身呈现和不断拷问,也有待于在今后的诗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领悟与解释。
(摘编自陈西西《新诗的追逐与迷思》)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新诗就是将古典诗歌的审美元素与外来诗歌的审美元素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B. 我国新诗在发展中与古典诗歌出现了反叛与背向,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就是独立的。
C. 我国新诗早期受到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被迫与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D. 我国新诗一直没有停止摸索与调适自身应如何将我国古典和西方诗歌结合的问题。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先写新诗产生的背景,再提出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的问题。
B. 二、三段运用例证分别剖析了影响新诗发展的两大因素——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
C. 第四段引用朱光潜和龙泉明的新诗理论,论述了我国新诗追求过程中迷思的成因。
D. 末段指出如何对待新诗的迷思仍在摸索之中,呼吁人们深入审视新诗这一自身的特点。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适作为早期新文学的助力者,虽然看不起文言旧诗,但是透过他的诗作能让人看到宋诗的风格。
B. 《繁星》的出现为新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阅读《繁星》,我们也能感受到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
C. 不同诗歌流派、诗人在新诗发展过程中对如何接受古今中外诗歌的影响受时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各不相同。
D. 现在我们还不能对新诗在中外诗歌影响下体现的交融迷思有清晰的认知,但这种认知会越来越丰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永恒的文赤壁
曹 矞
熟悉文史的人皆知,赤壁有文赤壁、武赤壁之别。武赤壁,自然指的是史上曾发生赤壁之战的武昌赤壁;文赤壁,指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误把黄州赤壁当作赤壁之战古战场,曾于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写下不朽的诗赋名篇“一词二赋”的地方。
文赤壁自古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至于为何称之为赤壁,说法不一。或许因其山崖陡峭,壁如刀削,犹如城壁一般,且呈赭红色,故称之。或许当年苏轼见当地人把黄州的赤鼻矶叫作“赤鼻”,误把“赤鼻”当“赤壁”,再观其地形酷似,就不曾深究,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于是,他排遣愁绪,赤壁怀古,寄情于山水之间,撰妙文于笔端,方有了后人击节赞叹不已的千古绝唱。这真是黄州百姓之荣光,实在是个美丽的错误!
如今,慕名而来游览文赤壁的观光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驱车到武汉,向东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湖北黄州的文赤壁。一下车,就可远远望见儒雅文豪苏东坡,那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为他铸造这么一尊高大石雕,是应该的,苏东坡理所应当是这里的主角。大家纷纷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彪炳千古的大文豪,高兴地和苏东坡合影存照。
我凝视苏东坡良久,他英俊洒脱,气宇轩昂,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无不溢出文人雅士的睿智和大度,仿佛他正在拂袖挪步,缓缓走来。正欲上前与之搭讪时,不禁一愣,哑然失笑。
黄州之于苏轼,简直太重要了。黄州是苏轼做官时间最长的地方,有四年零两个月之久。他大体上做了四件事:躬耕东坡、放浪山水、修身养性、激情创作。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他自身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境遇,给了他无穷的创作源泉。谪居黄州期间,苏轼以挥洒自如的笔力,创造了具有开拓意义的新的生活和新的艺术形象,冲破了艺术樊篱,开拓了诗词歌赋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路子。他一生中最有影响的作品多出自黄州,他艺术上的顶峰是在黄州。据悉,在数量上,在黄州写了753篇作品,其中诗歌214首,词79首,散文457篇,赋3篇。在质量上,文学上的代表作有“一词二赋”,书法上的代表作是《寒食帖》。平均每两天一篇,每周3.3篇。乃至饮食上的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也都是他在黄州时发明的。这些都是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啊。
哦,对了,包括苏轼的号“东坡居士”,也是他躬耕于黄州东坡之时取的。东坡是营地,长期无人耕种,是瓦砾之场,不适合耕种。又因当年大旱,从未躬耕的苏轼饱尝了开荒种地的艰辛,但是他仍然很乐观,很豁达。一个月夜,苏轼拄着拐杖,走在东坡的田间小路上,诗兴大发,写下著名的小诗《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反而为他营造了创作名篇佳作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这真是逆境出成果,逆境造就人才的典范。苏轼个人之不幸,命运的阴差阳错,反而成就了黄州赤壁之大幸,更是中国文学之大幸!
(摘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苏轼把黄州的赤鼻矶称作赤壁,是因为苏轼见当地人把赤鼻矶叫作赤鼻,再看它的地形酷似城壁,于是将错就错,把赤鼻矶当成赤壁之战的古战场。
B. 作者说苏轼误把黄州赤壁当武昌赤壁是个美丽的错误,是因为苏轼为此写下不朽的诗赋,并使本来默默无闻的黄州赤壁成了游览胜地。
C. 文章叙议结合,先叙后议,既叙述了作者游览文赤壁的经过,又叙写了苏轼被贬黄州的生活场景,时空转换自然,使得文章事、理、情融为一体。
D. 余秋雨认为苏轼个人之不幸成就了黄州赤壁和中国文学之大幸,使黄州名扬天下,并写下了许多在苏轼一生中最有影响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极重的作品。
8.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苏轼的雕像,有什么作用?
9.余秋雨说:“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快速发展的快递行业织起一张连接千家万户的物流网络。近年来,快递下乡的步伐加快,“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通道正加速拓宽。数据显示,仅去年全国农村地区收投的快件量就超过100亿件。在大数据及云计算飞速发展的当下,同城递送服务也借助新兴技术,在快递行业中异军突起。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同城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50.9亿件和41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2%和34.1%。除了保证速度,快递如何才能收得更智慧、寄得更便利,也是快递行业提升服务质量的又一课题。丰巢、菜鸟驿站……为方便上班族、学生族接收快递,快递物流公司纷纷在小区门口、办公楼、校园等地方设置智能快递柜,解决了配送时无人收货的难题.据统计,上半年,主要快递企业共设立智能快件箱20.3万组,箱递率达到8%,让更多人享受到足不出户收寄快递的便捷服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快递服务新速度新享受》2018年08月13日)
材料二:
材科三:
快递是指“在承诺的时限内快速完成的寄递活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国家邮政局负责全国快递市场的监管工作。此外,涉及国际快递业务的,还受到海关等部门的监督管理。快递行业涉及的法律法规主要有《邮政法》、《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
我国快递行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根据国家邮政总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快递企业在东部地区累计完成的业务收入和业务量占全图总业务收入和业务量的比重起过80%,其中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三个地区的业务量占比最大:而中部地区在10%左右,西部地区低于10%。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水平的提升,预许未来中西部快递市场的占比将有所提高。
(摘编自《中国快递行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材料四:
相关快递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为民众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其自身进入门槛较低,不少企业能够快速进入快递市场,也造成快递市场混乱。当前,一些快递企业出现互挖墙脚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对现有市场秩序形成了挑战,同时,随着快递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商家大打价格战。粗放的发展方式、落后的基础设设施、较多的安全隐患以及快递行业中暴露出的货物先签后验、毁损丢失、快递企业无法保证送货上门以及客户取货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快递行业发展的瓶颈。
(摘编自《法制与杜会·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
10.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快递行业在业务量及收入上均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在快递业务量上,2016年相较2010年更是增长了10倍以上。
B. 201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与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速较上一年增长幅度最大,由此可推知我国快递行业在这一年中的收益最好。
C. 201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的同比增速最高,但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速相较上一年却略有下降,说明当年快递单价可能在下降。
D. 20I0--2016年,我国快递行业的业务量与业务收入在数量上虽呈递增趋势,但他们之间的同比增速却不完全是正相关关系。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快递和普通运输行业的区别在于它更强调时速性,快递公司开展快递下乡和同城递送服务,设置快递柜等做法节省了快递运输时间。
B. 快递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约束与部门的监管,在管理部门和法律的监管与调控下,快递行业所面临的恶意竞争等问题得以解决。
C. 我困快递行业区域性特征明显,这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有关,如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业务量占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D. 随着人们对快递的日益依赖,许多企业纷纷进军快递市场,这既打破了快递业现有的市场格局,又大大提升了行业整体的服务水平。
12.如何让我国快递行业发展得更好?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回答。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十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博闻强记,善文词,熟国朝典故,喜谈经济。
景泰元年,疏劝帝亲经筵,勤听政,因陈时务十二事。再迁侍读。天顺二年掌南院事。宪宗嗣位,复陈时务,言人君保国之道有三:力圣学,修内治,攘外侮。力圣学之目一:正心。修内治之目五:求真才,去不肖,旌忠良,罢冗职,恤漕运。攘外侮之目六:选将帅,练士卒,讲陈法,治兵器,足馈饷,靖边陲。帝嘉纳焉。
成化改元,廷议讨四川山都掌蛮,洪谟上方略六事,诏付军帅行之。进学士。寻迁南京祭酒。上言南监有红板仓二十间,高皇后积粟以养监生妻孥者,宜修复。帝允行之。母丧服阕,改北监。十一年,言士风浇浮,请复洪武中学规。帝嘉纳,命礼部榜谕。崇信伯费淮入监习礼,久不至。洪谟劾之,夺冠带,以儒巾赴监,停岁禄之半,学政肃然。先圣像用冕旒十二,而舞佾豆笾数不称,洪谟请备天子制。又言:“古者鸣球琴瑟为堂上之乐,笙镛柷敔为堂下之乐,干羽则舞于两阶。今舞羽居上,乐器居下,非古制,当改。”尚书邹干驳止之,洪谟再疏争。帝竟俞其议。
迁礼部右侍郎。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十七年,进尚书。二十年,加太子少保。二十一年,星变,有所条奏,帝多采纳。弘治元年四月,天寿山震雷风雹,楼殿瓦兽多毁。洪谟复力劝修省,帝深纳之。洪谟矜庄寡合,与万安同乡,安居政时颇与之善。万安以谋逆诛。至是,言官先后论奏,致仕归。又三年卒,年七十二。谥文安。
洪谟尝言:“士人出仕,或去乡数千里,既昧土俗,亦拂人情,不若就近选除。王府官终身不迁,乖祖制,当稍变更。都掌蛮及白罗罗羿子数叛,宜特设长官司,就择其人任之,庶无后患。”将殁,犹上安中国、定四裔十事。其好建白如此。
(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二》)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
B. 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
C. 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
D. 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王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变年号,叫作“改元”。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B. “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始于唐代。在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
C. 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负责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
D. “致仕”也叫致事、致政、休致,是古代官员一种非正常的退休方式。大多数情况下是因犯罪而不得不辞职归家。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洪谟是进士出身,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善于写文章。景泰元年,陈述当时政务的十二件事。两次晋升后任侍读。到了宪宗时,又陈述当时政务,被皇帝赞许采纳。
B. 周洪谟担任南京祭酒时,上疏请求修复南监红板仓,得到允许。崇信伯费淮入监学习,久久不到,遭到周洪谟的弹劾,受到夺去冠带、减岁禄一半的处罚。
C. 周洪谟向宪宗上疏,说抵御外敌,就要选拔将帅、训练士卒、研究旧有的御敌方法、配备兵器等。皇帝对此予以夸奖并接纳了他的建议。
D. 周洪谟因为与万安同乡而被人弹劾罢官。回乡不久,周洪谟去世。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洪谟矜庄寡合,与万安同乡,安居政时颇与之善。万安以谋逆诛。
(2)“士人出仕,或去乡数千里,既昧土俗,亦拂人情,不若就近选除。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行
[唐]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枥树林的深处,一条溪水被几户人家分享着,呈现出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
B. 颔联“回峰影”和“过鹿群”动静结合,使所描绘的两幅画面富有静态之美。
C. 蒸茗气出,缲丝声响,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使读者去领略农村丰收的盛景。
D. 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寻常景物中表现出不寻常的美。
18.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五、句子默写
19.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鲁迅痛惜于我们民族的“衰亡”,痛心于民族的默无声息,渴望“爆发”,他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20.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
第1组:孔子与庄子 第2组:项羽与刘邦 第3组:李白与杜甫 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
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字数不超过80字。
21.著名作家严文井对寓言有如下形象的表述,请你将严文井的话用简明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不超过30个字。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是一座奇妙的桥梁,走过它,你的行囊里就装满了很多好东西,你也长大了,变得美丽了。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2.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处世须带春风。——弘一大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钢城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答 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这类题要综合考虑分析成语的基本义、感彩,要联系句子语境思考辨析选用。常见的成语错误使用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色彩不明等。本题要求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①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逼真生动,用于此处对象不对。②投鼠忌器: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它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此处合乎语境。③唇齿相依: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使用正确。④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此处不能形容哄抢者的行为。⑤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此处不合语境。⑥光风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又作光霁。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符合语境。故选C。
【点睛】
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能力。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本题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B项,成分残缺,在“特别是”后加上“对”;C项,不合逻辑,“没有一场胜利不是唾手可得”否定失当,根据全句意思,应该为“没有一场胜利是唾手可得”;D项,中途易辙,可把“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在精确控制下”改为“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故选A。
3.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根据前句内容说“对岸美”, 可知⑥为首句,排除BD项,紧接着是⑤④,与④联系紧密的是③,③紧随④后,再根据关联词“但”, ①排②后,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4. D
5. C
6. A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原文“在巾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及后文“两者结合指向重生”可知新诗并非简单地将两者之间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诗。B项,“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就是独立的”分析错误,原文“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C项,“我国新诗早期受到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被迫与西方诗歌保持紧密的联系”分析错误,原文“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指的是时代命运,而不是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故选D。
5.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这两则新诗理论主要是解决如何对待这种迷思的问题,而非其成因。故选C。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原文只是说胡适承认有诗作向宋诗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让人看到宋诗的风格。故选A。
【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7. B
8. ①是直观地展现苏轼儒雅的形象;②是说明苏轼是黄州的主角,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对苏轼在黄州事迹的描述;③是表达对苏轼的景仰之情。
9. ①文学方面,苏轼被贬谪到黄州,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和自己特殊的经历反而为他营造了创作名篇佳作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从而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②思想性格方面,苏轼在黄州开荒种地,但是他仍然很乐观,很豁达,成就了一个旷达洒脱的苏轼。③生活方面,苏轼在饮食上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使之成为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言之成理即可,但不分角度按照思维混乱评判)
【解析】
7.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将错就错”说法错误,原文是说苏轼“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C项,“先叙后议”说法错误,应是夹叙夹议。D项,“苏轼个人之不幸成就了黄州赤壁和中国文学之大幸”不是余秋雨的观点,而是作者的观点。故选B。
8.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此题考核文中用大量笔墨描写苏轼雕像的作用,答题时首先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然后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文中在第二、三段写苏轼的雕像,从内容看,“就可远远望见儒雅文豪苏东坡”“他英俊洒脱,气宇轩昂,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无不溢出文人雅士的睿智和大度”“是应该的,苏东坡理所应当是这里的主角”等“直观地展现苏轼儒雅的形象,是说明苏轼是黄州的主角”;从结构的角度引出下文对苏轼在黄州事迹的描述;从情感的角度表达对苏轼的景仰之情。
9.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要求分析“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的含义,答题时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此题注意分析从哪些方面成全了苏东坡,注意梳理前面的文章内容,根据前面的段落从“文学方面”“思想性格方面”“生活方面”分析。
【点睛】
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10. B
11. C
12. 国家层面:①加强监管力度,完善关于快递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②提高企业进入快递行业的门槛,形成有序的市场秩序;③调整经济结构,使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更均衡等
快递企业: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⑤提升服务意识;⑥营造良性竞争的行业氛围;规范工作流程等。
【解析】
10.此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统计图的内容,重点注意图例、极值和变化趋势。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由此可推知……收益最好”错,根据图表二中的2011年的业务收入是750,并不是最高。故选B。
11.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设置快递柜……节省了快递运输时间”错,设置快递柜是为了收寄的便利;B项,“快递行业所面临的恶意竞争等问题得以解决”错,原文无据;D项,“打破格局”错,“大大提升了……
服务水平”,原文无据。
12.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如何让我国快递行业发展得更好,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国家邮政局负责全国快递市场的监管工作”“此外,涉及国际快递业务的,还受到海关等部门的监督管理。快递行业涉及的法律法规主要有《邮政法》、《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水平的提升,预许未来中西部快递市场的占比将有所提高”“为民众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其自身进入门槛较低,不少企业能够快速进入快递市场,也造成快递市场混乱”“粗放的发展方式、落后的基础设设施、较多的安全隐患以及快递行业中暴露出的货物先签后验、毁损丢失、快递企业无法保证送货上门以及客户取货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快递行业发展的瓶颈”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信息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13. C
14. D
15. D
16. (1)周洪谟矜持庄重很少和人交往,与万安同乡,万安担任宰相时和他交情很好。万安因谋反被诛杀。
(2)士人任官,有的离乡几千里,既不明任职之地的风俗,也违背人情,不如就近选拔授官。
【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画线句子中,“久之”,表时间,其后应断开,排除AD两项。再比较BC两项,“璇玑玉衡”是古代玉饰的观测天象的仪器,中间不应断开;“易以木”是状语后置的结构,中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画线句子加标点为: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故此题答案为C项。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是古代官员一种非正常的退休方式。大多数情况下是因犯罪而不得不辞职归家”说法错误。“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把官职交还给皇帝,称“致仕”。故此题答案为D项。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被人弹劾罢官”不正确,原文为“致仕”,是辞官退休;“回乡不久”不正确,原文为“又三年卒”,是回到家三年后去世,不是“不久”。故此题答案为D项。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矜”,矜持;“庄”,庄重;“寡合”,很少和人交往;“居政”,担任宰相;“之”,代词,代洪谟;“善”,交好;“以”,介词,因为;“诛”,被诛杀;“万安以谋逆诛”,被动句,万安因谋反被诛杀。(2)“出仕”,任官职;“或”,有的;“去”,距离;“数”,几;“昧”,不明白;“拂”,违背;“不若”,不如;“选”,选拔;“除”,授官。
【点睛】
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周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十年(1445),考中进士,授编修职。他见闻广博,强于记忆,文笔很漂亮,熟悉本朝典制和掌故,喜欢谈论经国济民的方略。
景泰元年(1450),周洪谟上疏劝代宗参加御前讲席,勤于政务,并陈述有关时务的十二件事。又升为侍读。天顺二年(1458),掌管南京翰林院事。宪宗即位,他又上疏陈述时务,说人君保国之道有三点:致力圣学、治理内政、抵御外寇。致力圣学要做到一点就是端正意念。治理内政要做到有五点:征求真有才能之人,去掉不肖之徒,表彰忠良,削减冗职,妥善减轻漕运负担。抵御外寇要做到六点:选拔将帅、训练士卒、研究旧有御敌方法、配备兵器、备足粮饷、平定边陲。帝王予以夸奖并接纳了他的建议。
宪宗即位,改“成化”为年号,朝廷商议征讨四川山都掌蛮,洪谟奏呈六条进兵方案,宪宗下诏交付军帅实行。洪谟升为学士。不久任南京祭酒。上言称南监有红板仓二十间,是高皇后用来积盛粮食,供养监生家小的,应该修复。宪宗批准同意。后来他为母丧守服期满,改在北监任职。十一年(1475),他上言士风轻浮,请求恢复洪武年间的学规。宪宗赞许并接纳了他的意见,令礼部张贴告示。崇信伯费淮应到国子监学习礼法,很久不到。洪谟进行弹劾,费淮被收回官服,带着方巾去国子监,减去一年俸禄的一半,学校的教育行政为此整肃。先王画像皇冠垂有十二串玉珠,而旁边舞蹈的行列、食具豆和笾的数额不相符。为此洪谟请求按天子规格配备。他又说:“古时玉磬、琴和瑟作为殿堂上的音乐,笙、大钟、柷、敔作为殿堂下的音乐,而舞蹈者在两边台阶起舞。现在舞蹈的居上,操乐器居下,不合古制,应当改。”尚书邹干提出反驳意见,洪谟第二次上疏争辩。宪宗最后同意洪谟的意见。
洪谟被升任礼部右侍郎,时间长了,又转为左侍郎。按蔡沈《书集传》所解释的璇机玉衡观测仪,后人都按其规格制造,经验证很多地方不合,应该重新改做,宪宗立即交给洪谟负责。他改用木头做,十天就造好了。十七年,洪谟升任尚书。二十年,加封太子少保。二十一年,星相异变,他奏呈数事,宪宗大多予以采纳。弘治元年(1488)四月,天寿山雷霆轰鸣,狂风大作,冰雹频下,楼殿的瓦大多被毁坏。洪谟又力劝修复,孝宗接纳其建议。洪谟端庄持重,与人极少交往,他与万安同乡,万安掌权时与洪谟关系很好。万安因谋反被诛杀。这时,言官先后议论,并上奏章弹劾,洪谟辞官返乡。过了三年洪谟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谥号文安。
洪谟曾说:“士人出任官职,有的到故乡数千里外的地方任职,既不了解当地风俗,也违背人情,不如就近选任。王府的官终生不再升迁,与祖制相违背,应当逐渐加以变更。都掌蛮及白罗罗羿子几次反叛,应该特设长官司,从都蛮和白罗中选择适宜的人任职,就可无后患。”洪谟临终前,还上奏陈述安定京师、平定边境等十件事。他就是如此喜好发表意见。
17. B
18. ①当诗人走着走着,邂逅卖药材回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
②诗歌结尾流露出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动静结合”分析错误,“回峰影”和“过鹿群”都是动景。故选B。
18.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和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找到要把握含义的诗句仔细阅读,根据诗句所写内容,理解诗句的表层含义,然后结合整首诗歌的主旨,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答题时,首先要破译尾联诗句,把握表层含义,然后结合整首诗歌,理解主旨来分析深层含义。尾联“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当诗人走着走着,邂逅卖药材回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这一收笔,意味深长,是诗旨所在。诗人为什么不投身热气腾腾的制茶抽丝的山村,而遁迹空寂的云山?“不惜”二字隐隐透露了他的苦衷。项斯生当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壮志莫酬,他在另一首诗里写道:“献赋才何拙,经时不耻归”(《归家山行》),这里说的“不耻归”,同样表现了诗人不惜谢绝仕途而甘隐山林的心情。“不惜相随入岛云”,流露出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作为末句似收而未收,余韵绕梁。
【点睛】
理解语句含义类题目,要把诗句放置到具体的诗歌中,理解时做到句不离诗。答题时首先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然后回归诗歌,破译解释所要理解诗句的表层含义,然后结合整首诗歌的主旨来分析其深层含义。比如本诗的尾联“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通过“不惜”二字隐隐透露了他怀才不遇,壮志莫酬的苦衷,流露出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
19.(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萧萧”、“爆”、“默”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理解默写型”,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0.示例一:我更喜欢林黛玉。薛宝钗虽然在品貌才情方面不逊于林黛玉,但她谨小慎微,处世圆滑,关注的是制度,是社会的规范,她是为别人而活的;林黛玉追求心灵的自由,关注的是个体,是本质的生命,她是为自己活着的。
示例二:我更喜欢庄子。孔子是入世的儒者,积极进取,他的生命踏实而沉重;庄子是出世的智者,通达世事,洞明人性,追求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这样一棵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扩展语句的能力,扩展语句的题目有词语型扩展、句子型扩展、话题性扩展,扩展时注意首先根据所给内容明确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议论还是描写抒情,叙述注意要点交代清楚、说明注意特征、功效、用途等明确,议论注意观点明确,抒情注意情感真挚、描写注意意境的创设。一般扩展语句都要修辞的要求,注意把握。此题属于命题型扩展,答题时注意选准人物重点叙述喜欢该人物的原因,注意突出重点,同时用一定的笔墨写另一人物,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自己的观点。
21.寓言内涵丰富(或内容丰富),(1分)通过故事表达哲理(或寓哲理于故事中),(1分)促进心灵成长(或丰富精神世界)。(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压缩语段和语言表达简明的表达题,思考时,可根据语段内容大意,抓住关键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要注意从寓言的内涵、寓言的表达效果等方面概括作答。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宽以待人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可见宽容是人人都称颂且向往的品德。
古人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事,都需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如果能容忍别人所难以容忍的,原谅别人所难以原谅的,不去计较太多,得饶人处且饶人,就会显得自己更有涵养、更知情理。反之则显得无肚量、无涵养,不通情达理,从而显得好似无理。那样,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罢了。
宽容,可以是缓解矛盾的润滑剂。蔺相如面对廉颇的不服气与羞辱,他尽量回避、退让,置国家大事与个人颜面之前,最终廉颇负荆请罪,化干戈为玉帛,成就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面对廉颇的挑衅,蔺相如没有与之计较,而是尽量回避、容让。没有恼羞成怒,升级矛盾,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息事宁人。若无蔺相如的以诚相待,回避退让,怎会有廉颇的负荆请罪、知错能改?若无蔺相如的息事宁人,宽容大度,怎会有他们二人的通力合作?怎会有赵国的兴旺发达?面对别人的嘲讽,如果我们能像蔺相如那样,多一份宽容,少一分埋怨,那最终的结果必定是令人皆大欢喜的。如果计较太多,与别人针锋相对,那最终的结果一定不会尽如人意。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何尝不是这样呢?宽容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是对自已善待。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
宽容,可以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希望。12岁的哈提卜被以色列士兵误杀,哈提卜的父母面对这样的打击,他们没有怨恨那个士兵,而是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他们把哈提卜的器官捐献给了需要器官的以色列人,帮助了许多濒临绝境的人,使他们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哈提卜的父母的宽容,无疑是令人感动的。这是多么大的度量,多么伟大的选择。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宽容,可以净化这个社会。在美国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凶手是一名曾接受过精神反方面治疗的韩籍青年。凶手在残害了32条年轻的生命后也饮弹自尽。但是,在悼念会上,凶手却和32名遇难者一样被列为悼念对象,并且在凶手的悼念碑旁还有人们放着的鲜花和纸条,人们用行动诠释了宽容。人们的这些举动,使我们从这个恶性事件中,还看到了令人为之动容的一面。如果在生活中,我们像这样多一些相互理解,多一些宽容,何愁没有美好和谐的社会。
在当今社会,能做到“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人已是少之又少了,大多都是“宽以待己,严于律人”。宽容了别人,你会得到别人的感激;耿耿于怀,会激化彼此的矛盾。相比之下,宽容是一种风度,宽容更是一种智慧,是智者的做法。让我们选择宽容,学会宽以待人,试着去做一个人生的智者。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核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是一道名言类材料作文题,因而审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名言的含义,名言的含义是确定立意的基础。理解弘一法师这句名言的关键是理解“春风”的含义,“春风”指和气,温暖,热情,阳光,意思是“与人相处要像春风般温暖和煦”,“我们做人、处世应该摒弃烦恼,让春风永在心中”,“发现他人出现差错时,以一种诚恳、真实、宽容的心劝告、指正他人”,“世界上有太多纷繁复杂的事物,我们只有处世带春风,没有太多杂念,保持自身清明,方能在纷乱世事之中守得一方春风轻拂的净土。”综上所述,选择一个角度立意行文即可。
【点睛】
单一名言材料作文中一般只有一个名人的一句名言或者一段话,我们需要从中找出关键词,理清关系,准确立意。具体方法有四,第一步明确话题,第二步抓关键词,第三步理清关系(比喻性要弄清喻义),第四步准确立意。比如这个材料“处世须带春分”,它的话题是处世的方法。关键词是“春分”,而“春风”在这个句子中是有比喻义的,处世要带“春风”,那么考生根据“春风”的特点温暖、热情、阳光等,可知,此处要求考生立意为处世、待人要带有温情。可以参考的立意有:平和宁静面对波澜四起的生活;积极乐观才能驱散阴霾;胸怀真善美,世界自平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