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
课 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 ) 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 能说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 ) 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认识铝制品耐用的原因。
(2 ) 通过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能合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铝制品抗腐蚀性能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 点
1.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2.能说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难 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反应。
重难点突破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结合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师生)
铝粉、铁丝、铜丝、铝片、锌片、盐酸、硫酸、滤纸、坩埚钳、酒精灯、试管等。
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批注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情景:以老师的假黄金为例,让同学们争当鉴宝小能手
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
(引导复习)1.提问: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前面的章节中有所涉及,请思考后回答?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请小组之间合作回顾已学过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将化学方程式写在小黑板上。
带着求知欲望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1.回顾金属镁、铁丝、铜丝与氧气的反应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2.小组代表描述现象;
3.小组展示书写的化学方程式,组长交换检查;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回顾已学知识,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强化化学用语书写能力。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镁、铁丝、铜丝与氧气的反应
2.铝与氧气的反应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分组实验
分析实验现象及结论
置换反应
三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四 学生实验
五 链接中考
六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激发起
兴趣
5.当堂检测
板书: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指导学生实验注意事项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并分析下列问题:①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②比较三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按由强到弱排列;
4.讲述金属活动性顺序;
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提问)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哪些原因可以导致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6让小组展示写在小黑板上的化学方程式;
7.引导学生发现以上方程式的特点,从而讲述置换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根据学生对于自己基础知识的掌握,制定出加黄金的鉴别方法并进行实验
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激发起兴趣
1.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2.观察现象填写在63页表格中;
3.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4.汇报实验现象
5.小组讨论后回答
.读记金属活动性顺序
结合实验现象和三种金属在顺序表中的位置分析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有
小组长相互交叉检查正误并纠正。
小组讨论分析方程式的特点;
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和趣味图中情形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培养留心生活的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对学生进行化学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化化学用语书写能力。
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问题
关注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
强调金属铁和酸反应生成亚铁盐。
课堂反思
引导学生畅谈对这一节学习内容的体会和感想,进行学习反思。
讨论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感想、收获。
培养归纳和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金属与镁、铁、铜的反应
2.铝与氧气的反应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1.金属+酸(H前)== 盐+氢气
2.金属活动性顺序
3.置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