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仕女·簪花说课
什么是仕女画呢?
“仕女”原指原指中国古代的宫女,后引申为美女
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长安人,出生于“节度之后”官至宣州长史,主要活动约在大历到贞元(公元766~804年)的三四十年间,擅长画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画,亦以仕女画为突出。在仕女画上继承了张萱的艺术风格,他笔下的仕女是以关中贵妇为形象依据,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所画的仕女具有“衣纹劲简,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特点。但周昉的生活年代已经失去开元的盛况,安史之乱后的社会矛盾有了相当的暴露,文学作品中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簪花仕女图》取材于宫中妇女的生活:华艳的嫔妃们在院庭里散步,各自做着簪花、拍碟、戏犬、赏鹤等无所事事的消遣活动,反映了她们精神空虚,生活乏味的苦闷心情。
画家以及其谨慎细腻的画笔,成功的塑造了宫中妇女的典型形象,面部的晕染,着力夸张肌肤的娇嫩丰腴,发髻的勾染,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衣褶、薄纱的轻柔透亮都见行见质。
那我们怎样欣赏簪花仕女图呢?
全图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
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
能以简洁有力的线条,准确地表现各种不同手势
对衣纹和衣裙图案的描绘信笔而成,似规整但又非常流动薄纱轻软透明、皮肤光洁细润的质感十分逼真。
至于人物发髻和鬓丝,精细过于毫毛,笔笔有飞动之势。
肤色虽然复杂,但层次清晰,丝绸间的叠压关系交待得非常清楚
全图的构图采取平铺列绘的方式,仕女们的纱衣长裙和花髻是当时的盛装,高髻时兴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人物的描法以游丝描为主,行笔轻细柔媚,匀力平和,特别是在色彩的辅佐下成功地展示出纱罗和肌肤的质感。画家在手臂上的轻纱敷染淡色,深于露肤而淡于纱,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滑如凝脂的肌肤和透明的薄纱,传达出柔和、恬静的美感。
右起第一人身着朱色长裙,外披紫色纱罩衫,上搭朱膘色帔子。头插牡丹花一枝,侧身右倾,左手执拂尘引逗小狗。对面立着的贵妇披浅色纱衫
披浅色纱衫,朱红色长裙上饰有紫绿色团花,上搭绘有流动云凤纹样的紫色帔子。她右手轻提纱衫裙领子,似有不胜闷热之感
第三位是手执团扇的侍女。相比之下,她衣着和发式不为突出,但神情安详而深沉,与其他嬉游者成鲜明对比。
接下去是一髻插荷花、身披白格纱衫的贵族女子,右手拈红花一枝,正凝神观赏
第五位贵妇人似正从远处走来,她头戴海棠花,身着朱红披风,外套紫色纱衫,双手紧拽纱罩。头饰及衣着极为华丽,超出众人之上,神情似有傲视一切之感。
最后一位贵妇,髻插芍药花,身披浅紫纱衫,束裙的宽带上饰有鸳鸯图案,白地帔子绘有彩色云鹤。她右手举着刚刚捉来的蝴蝶
画家还借小狗、鹤、花枝和蝴蝶,表现人物的不同嗜好和性格。
卷首与卷尾中的仕女均作回首顾盼宠物的姿态,将通卷的人物活动收拢归一,成为一个完整的画卷。
请大家说说你们是怎样认识仕女图的?
总结
学习了簪花仕女图了解了唐代仕女们的生活以及她们的服饰。以及当时我国仕女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