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是指( )
A. 百家争鸣 B. 文艺复兴 C. 辛亥革命 D. 戊戌变法
2.“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处死。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顽固派实力强大
B. 人民的支持
C. 光绪帝没有实权
D. 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
3.《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 开埠通商 B. 索取赔款 C. 割占土地 D. 开办工厂
4.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目的是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B. 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 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为代表
D. 使中国走向了富强之路
5.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李鸿章”。这主要指他创办了( )
A. 江南制造总局 B. 福州船政局
C. 大生纱厂 D. 汉阳铁厂
6.19世纪六十年代掀起的洋务运动中,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张之洞 D. 奕?
7.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兄弟聊天,甲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丁说:“我目睹过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这四人中肯定在说谎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一个日本人在杭州开设工厂,其时间可能在( )
A. 签订《东京条约》之后
B. 签订《北京条约》之后
C. 签订《南京条约》之后
D. 签订《马关条约》之后
9.“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这些历史人物都跟哪一运动有关( )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0.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A. 丁汝昌 B. 邓世昌 C. 左宝贵 D. 叶志超
11.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李鸿章创办的企业是( )
A. 汉阳铁厂 B. 轮船招商局
C. 安庆内军械所 D. 福州船政局
1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公车上书 B. 《万国公报》的创办
C. 强学会的成立 D. 变法诏书的颁布
13.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 )
A. 发起了洋务运动 B. 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C. 领导了辛亥革命 D. 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14.有人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根本原因是洋务运动( )
A. 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 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C. 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D. 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15.法国某报刊上有一幅政治漫画,内容为“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据此判断,此漫画的创作背景是( )
A.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 甲午战争爆发
16.“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在此观点指导下,中国兴起了( )
A. 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17.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这一年是( )
A. 辛亥年 B. 甲午年 C. 辛丑年 D. 戊戌年
18.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这一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9.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0.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都参与侵略中国的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二、非选择题
2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等条约一一《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遭受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哪一事件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海海战中率领致远舰官兵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管带的是谁?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清政府屡次失败的内部原因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他有何历史功绩?
(3)材料二中的“公”是谁?
(4)此“公”指挥了什么战役?结果如何?
23.清代有位皇帝下了一道密诏:“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劝谏,太后更 生气。现在朕位几乎不保。你们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请据此和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这一位皇帝是谁?
(2)密诏中的“变法”是指什么?
(3)“皇太后”是指谁?
(4)临刑前高喊“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是材料中的哪一位?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光绪帝宣布变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次变法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不得摘抄原文)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变法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25.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的人物是在哪次海战中,率哪艘舰艇冲锋在前,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
(2)图二是哪一战争后留下的残迹?看到这一残迹,你有何感想?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最早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因此选D。
2.【答案】B
【解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包括: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戊戌变法并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的支持,故选B。
3.【答案】D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除了与南京条约相同的开埠通商、赔款、割占土地之外,还有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内容,其与《南京条约》最主要的区别是开办工厂,答案为D。
4.【答案】D
【解析】A、B、C选项分别叙述的是洋务运动的目的、主张以及代表人物,都是正确的,洋务运动只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故选D。
5.【答案】A
【解析】江南制造总局为李鸿章创办,福州船政局为左宗棠创办,大生纱厂为张謇创办,汉阳铁厂为张之洞创办。故选A。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分析,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故答案为D。
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谭嗣同赴法场是在1898年;1901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允许中国人居住,1902年丙不可能住在东交民巷。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8.【答案】D
【解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中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所以该条约签订后会出现日本人在杭州开设工厂的情景。故本题答案选D。
9.【答案】A
【解析】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都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故选A。
1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丁汝昌在黄海战役中没有牺牲;选项 C左宝贵和选项D叶志超都在平壤战役中,与黄海大战无关,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故选B。
12.【答案】A
【解析】公车上书是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故选A。
13.【答案】B
【解析】康有为、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1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张之洞为首的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它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打下一定的物质基础,所以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5.【答案】B
【解析】漫画中把义和团杀外国人视为野蛮,而把外国人杀义和团视为文明,作者通过漫画讽刺这一现象,意在抨击西方殖民侵略。由此可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斗争。故选B。
16.【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建设近代化国防,故选B。
17.【答案】B
【解析】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由于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称甲午中日战争。故正确答案是B。
18.【答案】C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这个条约的内容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故答案为C。
19.【答案】B
【解析】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所以应选B。
20.【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是由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美、俄四国,八国联军包括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故选A。
21.【答案】(1)鸦片战争
(2)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3)封建制度落后
【解析】(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近代史起止时间是从1840年—1949年。
(2)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最后壮烈牺牲。黄海海战属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役。
(3)清政府屡次被打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落后。
22.【答案】(1)左宗棠;
(2)他率领军队收复了新疆;
(3)邓世昌;
(4)黄海海战里他指挥了致远舰作战,英勇打击了日寇,和部下全部壮烈牺牲。
【解析】(1)和(2)从材料里的关键词俄国、伊犁,以及图画里的人物穿着,应该能联想到左宗棠收复新疆。所以应回答左宗棠收复新疆。(3)和(4)从材料里的关键词光绪帝的题词“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及其穿着,应该能联想到黄海海战和邓世昌。所以应该回答他指挥了致远舰作战,英勇打击了日寇,和部下全部壮烈牺牲。(或者意思相近的话语)
23.【答案】(1)光绪帝
(2)戊戌变法
(3)慈禧太后
(4)谭嗣同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示不做“亡国之君”,全面支持筹划变法的皇帝是光绪帝。
(2)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
(3)戊戌变法在1898年开始实行,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所以材料中的皇太后指的是慈禧太后。
(4)戊戌变法失败后,封建顽固派下令逮捕维新人士。谭嗣同不肯逃亡,他说要为中国的变法做流血牺牲之第一人。就义前的这首诗表达他对封建顽固势力的痛恨,以及对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唯有以牺牲自己为变法做出贡献。
24.【答案】(1)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 。
(2)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政治。
(3)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4)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顽固派的力量过于强大;②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解析】光绪帝宣布变法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戊戌变法的内容涉及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政治方面。戊戌变法最主要的作用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顽固派的力量过于强大;②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25.【答案】(1)黄海海战 邓世昌
(2)第二次鸦片战争 圆明园 感想:落后就要挨打
【解析】(1)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最后壮烈牺牲。黄海海战属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役。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后,对园内的文物进行大肆的掠夺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