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5 11:0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面是革命老人张三晚年回忆1919年5月4日所看到的情景,其中有误的是( )
A. 北京大学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
B. 有个学生发给群众小旗帜,写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有个学生给盲人解释“还我青岛”的意思
D. 他看到一些学生演讲时慷慨陈词
2.新文化运动后期,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的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毛泽东 D. 周恩来
3.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 提倡民主 B. 提倡文学革命
C. 提倡科学 D. 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4.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 )
A. 传统儒家思想 B. 维新变法思想
C. 民主革命思想 D. 民主和科学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并不足以革新国家,……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变革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你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有( )
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
③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6.我们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原因是( )
A. 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B. 它取得了伟大胜利
C. 它发生在十月革命后 D.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7.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指的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8.尽管他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却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功绩和影响而当选为中央书记,他就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毛泽东 D. 董必武
9.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书,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该材料反映的是(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 新文化运动
10.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
A. 五四运动 B. 中共一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11.在学完一战历史后,有位同学奇思妙想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日本人洋洋得意而德国人却垂头丧气,与此漫画反映内容相关的会议是( )

A. 华盛顿会议 B. 慕尼黑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巴黎和会
12.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 )
A. 领导工人运动
B.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C. 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
13.以下人物中属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是( )
①毛泽东 ②董必武 ③李达 ④陈独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4.要去参观中共一大遗址,我们应该去( )
①南京 ②上海 ③广州 ④嘉兴南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5.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
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6.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纪念地在( )
①上海 ②北京 ③浙江嘉兴南湖 ④广州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17.“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 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 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 无产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D. 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18.在历史知识竞赛课上,主持人刚说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预示着中国革命面貌将焕然一新。”李梅同学马上答出了正确答案,它是
A. 党的“一大” B. 党的“二大” C. 遵义会议 D. 八七会议
19.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文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
A. 戊戌变法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革命运动
20.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爆发。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爆发的地点在上海
B. 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C.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二、非选择题
21.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坎坷,许多中国人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学习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李鸿章主张如何学习西方?为此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2)为实现材料二的政治主张,近代中国掀起了哪场政治运动?该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
(4)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历程。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一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该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的革命运动是由谁领导的?其成立的政党是什么?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二中的革命成功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条件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海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2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岁月沧桑,八十载,追风逐浪。掬泪祭,爱国英烈,义举悲壮。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游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忆昔日,江山妄,长城愤,谁可挡?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看神州,威力震寰宇,豪情放!”
(1)这首诗词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纪念这一事件,我国政府设立了哪一个纪念日?
(2)这一历史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
(3)这一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4)这一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5.为救亡图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各自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以为夷款夷而作,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是哪一派别的主张?在这一主张下他们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举一例即可)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哪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政治制度)的目的,该派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3)材料三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怎样的主张?
(4)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内容,含义是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五四运动时期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此时不会出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所以答案选B。
2.【答案】B
【解析】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故选B。
3.【答案】D
【解析】选项A、B、C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而非目的,予以排除,为了反对其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答案为D。
4.【答案】D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材料中的关键词“胡适和陈独秀”,胡适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的思想是民主和科学,所以答案是D。
5.【答案】D
【解析】依据教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而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因此选D。
6.【答案】D
【解析】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D。
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我疗伤”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温药慢治”指的是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猛药重治”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颅洗脑”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C。
8.【答案】A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没有参加一大的是陈独秀。但是他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贡献很大,被当选为中央书记,所以答案选A。
9.【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初,法、英、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消息传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
10.【答案】B
【解析】根据作者日记的记载,可知该事件发生在“1921年”,内容与“共产主义者”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中共一大的召开;A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C项发生在1935年;D项发生在1945年。A、C、D三项的时间皆不符合。
11.【答案】D
【解析】巴黎和会上德国遭到了严厉制裁。在山东问题上,列强决定把山东转让给日本,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故选D。
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故选D。A选项领导工人运动是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B选项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是1926-1927年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的口号。C选项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是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的最低纲领。故排除A、B、C。
13.【答案】A
【解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据此可知,在题目所给的人物中,①②③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故选A。④陈独秀由于多方面原因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故排除。
14.【答案】D
【解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如果要去参观中共“一大”的旧址,应该去上海与嘉兴南湖,故选D。
15.【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了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做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了初步设想。由此分析题干言论体现的新文化运动关于文学方面的改变,符合题意的是C。A是道德方面的;B属于政治方面的,D是思想方面的;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由于地点暴露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所以选B。
17.【答案】C
【解析】从学生、商人、工人参与到斗争中的不同效果,可以看出无产阶级的巨大力量,故选C。
18.【答案】A
【解析】依据题文结合课本所学,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这次大会诞生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A符合题意;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不合题意;红军长征中,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C不合题意;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19.【答案】B
【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所以上述内容与新文化运动有关,故选B。
20.【答案】D
【解析】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罢课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口号,五四运动爆发,后来工人阶级也加入这场斗争,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本题选D。
21.【答案】(1)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只学习技术不学习制度);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公车上书。
(3)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
(4)从学西方技术到学政治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由浅入深。
【解析】(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学习西方的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戊戌变法,它的政治主张是实行君主立宪制。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反对旧文化、旧道德、旧传统的新文化运动。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学习西方时,从洋务运动学习器物,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制度,再到新文化运动学习思想文化,是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22.【答案】(1)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2)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思想启蒙)。
(3)孙中山;同盟会;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4)推翻了满清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1)“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这一口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根据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初迁到北京)为起点和中心阵地,以民主和科学为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严重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3)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可以判断出,这是辛亥革命,其领导人为孙中山,其成立的政党是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其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4)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3.【答案】(1)事件: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或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时间:1911年。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两面大旗:民主、科学。
(4)主题:近代化的探索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张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其根本原因和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这是辛亥革命,发生的时间是1911年,意义根据所学回答即可。(3)根据材料三中的人物胡适、陈独秀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就是民主和科学。(4)综合上述事件,这些事件都是中国近代化探索时期的事件,故主题为近代化的探索。
24.【答案】(1)五四爱国运动;五四青年节。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3)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4)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析】(1)这首诗词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为纪念这一事件,我国政府设立了五四青年节。
(2)巴黎和会上,美英法等国拒绝中国提出的正义要求,将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1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各地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3)这一事件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4)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25.【答案】(1)洋务派;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建立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
(2)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3)民主和科学
(4)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解析】(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派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还建立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
(2)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戊戌变法的目的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为实现其“变官制”(政治制度)的目的,该派采取了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的措施。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指的是民主和科学。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陈独秀、胡适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
(4)综合第三问的分析,可见思想解放影响深远,为此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中更应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还要勇于追求真理,树立崇尚科学的意识,不断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