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下列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
①遵义会议 ②强渡大渡河 ③飞夺泸定桥
④巧渡金沙江 ⑤四渡赤水 ⑥爬雪山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⑤④②③⑥
C. ①②④⑤⑥③ D. ①④⑤③②⑥
2.“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这是小阳在学习完某一知识点后写下的一副对联,由此你可判断他学习的知识点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3.毛泽东是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放弃了靠“工人阶级进行革命,从而夺取大城市”的这一马克思主义原则,创新出新的革命策略。“新的革命策略”最早的实践是( )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C. 井冈山会师 D. 长征
4.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三大主力会师于( )
A. 会宁 B. 吴起镇 C. 腊子口 D. 延安
5.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
A.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B. 开辟新的根据地
C. 北上抗日 D. 把革命推向全国
6.2014年2月17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台湾各界人士访问团到大陆参访交流。他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晤,针对共同关切问题交换了意见。而90年前,国共两党就曾合作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②为创建革命军奠定基础
③彻底完成反封建任务 ④建立民主国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如下图是1987年发行的纪念邮票,邮票所纪念的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该事件是( )
A. 秋收起义 B. 南昌起义 C. 北伐战争 D. 解放战争
8.“怒潮澎湃,党旗飞扬,这是革命的黄埔……”这首校歌所传颂的军校创建于( )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 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是指( )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红军长征 D. 百团大战
10.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11.下列是有关北伐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
②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③两湖地区是北伐战争开始时的主要战场
④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导致失败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12.1927年10月,毛泽东选择井冈山地区建立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因为井冈山地区( )
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②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
③离大城市较近,购买日用品方便 ④群众基础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3.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在这里( )
A. 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 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4.穿越时空到近代中国,去和英雄们一起创造历史!假如你穿越到了1927年的井冈山,最有可能见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在( )
A. 秋收起义时 B. 井冈山会师后
C. 红军长征胜利后 D. 卢沟桥事变时
15.“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谁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A. 毛泽东 B. 朱德 C. 陈毅 D. 贺龙
1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其中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的标志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国民党一大 D. 中共三大
17.在新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它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它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是( )
A. 北伐战争 B. 长征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18.下列标语口号出现在北伐战争时期的是( )
A.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D. 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19.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共三大作出的决定是( )
A.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 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D.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0.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
A. 北伐战争开始
B.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
C. 国民政府建立
D. 黄埔军校正式建立
二、非选择题
21.回顾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材料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1927年周恩来在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
材料二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9月毛泽东《西江月》
材料三
材料四
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起义”是什么起义?根据材料概括该起义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第一次坚决、公开地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的是什么起义?
(3)1928年4月,毛泽东与哪一个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右侧的部队为什么要到井冈山去会师?
(4)材料四是毛泽东1930年初手书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毛泽东当时提出这句话的历史含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 下联: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材料二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惟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引自《北伐宣言》
(1)材料一的对联跟我国近代哪所军校有关?该校的校长是谁?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3)北伐的先头部队是哪支队伍?这支队伍在北伐战争中英勇善战,屡败强敌,赢得了什么称号?
2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前赴后继地进行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有过怎样的探索和救国方案?
(2)1921年中共建立,以哪个国家的革命道路为蓝本进行探索?
(3)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他这一认知的实践基础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最终开创了一条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4)中共的探索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遭遇了怎样的严重挫折?在生死存亡关头,中共独立解决内部军事和组织问题,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4.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四万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中写道:“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哪两次武装起义?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体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制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慕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材料二: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他后来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材料三:毛泽东说:“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说明康有为为什么主张“近采日本”?
(3)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功绩?什么政治势力的统治“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
(4)毛泽东为什么要上井冈山?他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开始长征。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圈。之后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雪山,过草地到达了甘肃。红军历经艰难险阻,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因此,其正确顺序为①⑤④②③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答案】D
【解析】北伐战争的目标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军取得了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故选D。
3.【答案】B
【解析】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一部分部队,到达井冈山,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井冈山根据地就成为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本题选B。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红军的长征,红军长征从1934-1936年,行程两万里,1935年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结束。
5.【答案】A
【解析】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其他项错误,故选A。
6.【答案】A
【解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时间,2014—90=1924,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开始,在这之后,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军事政治人才,为革命军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并组织北伐,但北伐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三大军阀中只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并没有消灭张作霖,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选B。
8.【答案】B
【解析】材料中“革命的黄埔”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一大”后,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故选B。
9.【答案】C
【解析】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江西瑞金,开始了战略转移,创造了传奇,故答案是C。
10.【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在北伐战争中,国共两党积极合作,奋勇冲锋,打倒了吴佩孚、孙传芳两派军阀,北伐军队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故选B。
11.【答案】C
【解析】①②③④分别从北伐的目的、对象、主战场以及失败的原因几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都是正确的,故选C。
12.【答案】C
【解析】“井冈山地处湘赣的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里的几个县都建立过共产党组织和农民协会,群众基础好。井冈山远离国民党控制的大城市,敌人的统治力量在这个地区比较薄弱。”可知,①②④都是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原因,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本身说法错误,共产党的诞生在上海;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发动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正确。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井冈山。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D错误,故选B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27年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共毅然发动了三大起义,秋收起义后,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分部队进军井冈山,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史称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共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本题选B。
15.【答案】A
【解析】1927 年9 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选A。
16.【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 可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7.【答案】B
【解析】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选B。
18.【答案】C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北伐战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项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B项属于中国同盟会的纲领的内容;C项出现在北伐战争时期;D项出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故答案为C。
1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三大的内容包括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是中共一大的内容, D项符合题意。故选D。
2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通过了国民党的党纲,同意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开始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故选B。
21.【答案】(1)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或“革命武装”)
(2)秋收起义。
(3)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根据地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或“红军和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奠定胜利的基础”,或“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等其他言之有理的表述)
【解析】(1)材料一中提到的“起义”是指南昌起义,从材料一中的“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因为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南昌的起义的意义是,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
(2)由材料二可知,第一次坚决、公开地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的是秋收起义,词中“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一句话可以说明这一点。
(3)1928年4月,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的一支和湘南农民武装在井冈山会师。朱德之所以要率部队与毛泽东会师,主要是因为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可以发动农民进行武装斗争。(或“有根据地”)
(4)毛泽东当时之所以会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句话,主要是因为根据地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或“红军和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奠定胜利的基础”,或“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等其他言之有理的表述)根据地可以为革命斗争提供物质保障,可以放手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22.【答案】(1)黄埔军校;蒋介石。
(2)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3)叶挺独立团;铁军。
【解析】(1)材料一的对联跟黄埔军校有关;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该校的校长是蒋介石。
(2)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3)北伐的先头部队是叶挺独立团;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团长叶挺也被誉为“北伐名将”。
23.【答案】(1)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
(2)苏俄。
(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
(4)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实施战略转移或长征;遵义会议。
【解析】(1)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他们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的民族解放道路。俄国十月革命后,称苏俄。
(3)1927年中共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和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后形成燎原之势。所以毛泽东这一认知的实践基础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4.【答案】(1)甲午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2)放弃攻打中心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解析】(1)诗中“四万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甲午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2)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放弃攻打中心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两次武装起义,分别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25.【答案】(1)资产阶级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只是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2)因为日本学习欧美,只用三十年时间就走过了欧美三百年的历史。
(3)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北洋军阀统治。
(4)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敌强我弱,只有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才能发展革命力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解析】(1)根据所学,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脱离群众等原因。
(2)本问只要答出材料中的理由即可,要学习日本向欧美学习的结果,使国家强大起来。
(3)本问是辛亥革命的功绩,根据课本知识答出即可,当时黑暗势力是北洋军阀的统治。(4)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可知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在农村中敌人力量薄弱,才能发展革命力量。他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