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5 11:1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从麻木不仁的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俄国 C. 日本 D. 葡萄牙
3.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
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严惩外国侵略者
C. 洪仁玕《资政新篇》 D. 反对封建统治
4.1842年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1851年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6月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取得大捷。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
A. 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B. 中国人民探索史
C.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 西方侵华史
5.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交战双方是清朝和英国 B. 最后以英国胜利告终
C. 爆发时间为1840年 D.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6.1856年10月,一艘名为“亚罗”的商船的船员被广东水师以参与海盗活动为由扣押。事发后,英国驻广州领事想借此机会挑起事端,便以该船曾在香港注册(确在香港注册,但扣押时已经过期)且悬挂英国国旗为由,向中方抗议。此事件成为(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借口
B.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C. 中美《望厦条约》签订的结果
D. 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7.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直接发动武装侵略的是( )
A. 英俄联军 B. 英美联军 C. 英法联军 D. 美法联军
8.下列两幅形势图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中国人民的抗争 B.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近代化的探索 D. 列强的侵略
9.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  )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C.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D.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0.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保持每年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采取的卑劣手段是( )
A. 向中国大量出口工业品 B. 减少进口中国物资
C. 停止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D. 向中国走私鸦片
11.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的颐和园毁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主要目的是( )
A. 宣传西方的基督教教义
B. 为中国农民追求平等自由
C. 推翻清朝统治
D. 反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13.促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的军事行动不包括
A. 北伐军进逼清朝统治中心地区
B. 两征军在鄱阳湖湖口大败湘军
C. 东征军控制江苏部分地区
D. 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
1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田起义 ②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永安建制 ④天京事件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①③②④ D. ③④①②
15.“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
A. 鸦片输入的危害 B. 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 中国边疆的危机 D. 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
16.“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通过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
17.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暴行是( )
A. 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 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
C. 洗劫并放火焚毁了圆明园 D. 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
18.1853年太平军进行北伐和西征,主要是为了()
A. 抵抗外国侵略者 B. 充实太平天国经济力量
C. 断绝清政府财源 D. 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19.下面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洪仁玕写成的《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B. 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C.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D. 太平军后期主要与李鸿章的湘军、华尔的洋枪队和曾国藩的淮军作战
20.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天津条约》 D. 《黄埔条约》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到东乡……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材料2“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风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
材料3“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洪仁玕自述》
回答:
(1)材料1、2所述之事各发生在哪一年?在这两年中,太平天国进行了哪些重要活动?
(2)材料3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指的是什么?
(3)“翼王远征”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大清王朝纸醉金迷的沉梦就此被粉碎。
——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列强入室,赤县刀俎;割我宝地,掠我财富。
——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山河祭》
(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次战争?“列强”指的是哪个国家?
(2)请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史实,证明材料二中的“割我宝地,掠我财富”。你认为材料二所表述情景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3)谈谈你读上述材料后的感受。
23.阅读下列材料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具体签订时间是哪一年?
(2)此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材料二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三 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道:“……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1)材料一中的“本大臣”指的是谁?对“本大臣”应如何评价。
(2)结合材料二,谈谈鸦片对中华民族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光辉的一幕”指的哪一历史事件?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在“拒绝毒品”方面,作为中学生的你准备怎样做。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
——摘自某清朝大臣
请回答:
(1)这位大臣是谁?
(2)哪一位皇帝派他去禁烟?
(3)派他去哪禁?
(4)禁烟中的一次重大事件是什么?
(5)禁烟的影响如何?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因此该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故A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知识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中国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ACD不符合题意,因此选B。
3.【答案】C
【解析】联系世界史,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政新篇》中明确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A项固守小农经济的范畴,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B项错误,反侵略并不能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D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是从经济基础的角度进行根本的分析。故选C。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可知,“1842年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体现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851年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6月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取得大捷”体现的是中国人民的抗争。所以A项符合题意,BD项概括不全面;C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选A。
5.【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1840年到1842年之间清政府与英国进行的一次战争,最终英国胜利,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与西方的较量,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故选D。
6.【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7.【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开始于1856年,结束于1860年。英法联军在1860年闯入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C符合题意,故C选项是正确的。
8.【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鸦片战争”,“英法联军进犯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两次列强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是解题的关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10.【答案】D
【解析】选项A向中国大量出口工业品也打不开销路,因为受到自然经济的抵制;选项B减少进口中国物资不符合英国寻求原料市场的需求和对中国传统商品的需求;选项C停止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根据题干中“英国采取的卑劣手段”要求来看,当然向中国走私鸦片更卑劣,所以应选D
1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抢掠并焚烧了圆明园,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毁。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洪秀全是以传教为名,发展革命力量,来反抗清朝统治。并不是宣传项的基督教教义,他宣传的内容与基督教教义不同,创立拜上帝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C项符合题意,A项排除;在他的宣传中也没有追求自由幸福的说法,B项排除;反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不是他当初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而是运动发展到后期才出现的,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时注意分析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和手段的区别,分析他宣传的思想和选项之间的区别;
1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促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的军事行动包括北伐、西征、东征。北伐军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震动了清王朝的统治;为太平天国的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西征途中鄱阳湖打败了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力量;东征军1856年秦日纲夺取扬州,破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控制江苏部分地区解除了天京之围。三次军事行动以后,太平天国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太平天国军事达到全盛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金田起义是1851年初;②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③永安建制是1851年9月;④天京事件1856年;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是①③②④,所以答案选C。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其内容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上海、福州、厦门、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所以才会造成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故选B。
1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所以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通过《南京条约》,答案选A。
1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放火焚毁了圆明园,造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8.【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9.【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洪仁玕写成的《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军后期主要与李鸿章的淮军、华尔的洋枪队和曾国藩的湘军作战。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中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南京、汉口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其他选项的条约中没有题干中的内容。故选C。
21.【答案】(1)1851年;1853年。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领导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攻占永安,并初步建立了政权。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
(2)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
(3)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负气出走。进一步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
【解析】(1)根据材料以中的“合到金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1851年洪秀全发动的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根据材料二中的“天兵到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王升天,北王亦丧”指的是1856年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东王被杀,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所杀;北王亦丧,韦昌辉因杀人过多,亦被处死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翼王远征”指的是1856年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东王谋反,北王翼王屠杀东王全家,天王又诛杀北王来收局,至此天国内部的权利斗争愈加激烈,此时翼王石达开不想再参与到这样的权利斗争和兄弟相残中去,同样也不想重蹈北王的覆辙,遂率部众转战西南。这一事件分散了天国的兵力,削弱了中心地区的实力,影响到了天国中心的士气。
22.【答案】(1)鸦片战争。英国。
(2)《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根源:落后的封建制度、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综合国力的衰弱等。
(3)落后就要挨打;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1840年”等信息,可判定该战争指的是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中英《南京条约》相关内容回答;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制度的落后、清政府的腐败、综合国力的衰弱等。
(3)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落后就要挨打等。
23.【答案】(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842年。
(2)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南京条约》的内容。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在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4.【答案】(1)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危害中国人民的健康;使很多人家破人亡;导致大量白银外流;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加剧了政治腐败。
(3)虎门销烟。
(4)要充分认识到毒品的危害(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自己坚决不接触毒品;发现家人等有接触毒品行为的,要主动帮助他们远离毒品。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可知这是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所说的;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依据材料信息: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可知鸦片流毒危害中国人民的健康;使很多人家破人亡;导致大量白银外流;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加剧了政治腐败。
(3)依据所学可知,面对鸦片流毒,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禁烟,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
(4)属于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要充分认识到毒品的危害;自己坚决不接触毒品;发现家人等有接触毒品行为的,要主动帮助他们远离毒品。
25.【答案】(1)林则徐。
(2)道光帝。
(3)广州。
(4)虎门销烟。
(5)显示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同时鸦片贸易沉重的打击,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解析】(1)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叫做则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禁烟第一人,材料内容是林则徐的禁烟主张。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光帝时期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林则徐进行禁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光帝派林则徐去广州进行禁烟。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烧毁大量鸦片,这一历史事件虎门销烟。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的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同时因为对鸦片贸易沉重的打击,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