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
A. 打击匈奴 B. 开拓疆域 C. 管理西域 D. 开通商路
2.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A. 焚书坑儒 B. 八股取士
C. 设立太学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历史学家班彪班固父子作《汉书》时强调文帝“宽忍”,景帝“遵业”,又提出“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的说法加以歌颂。“文景之治”是指( )
A. 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 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 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 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4.下列战役中,决定着秦王朝失败命运的战役是( )
A. 核下之战 B. 河套之战 C. 巨鹿之战 D. 马陵之战
5.华佗的弟子照着老师传给他的方法去做,活到90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这种方法是( )
A. 常服“麻沸散” B. 经常饮酒
C. 演练“五禽戏” D. 病了就做手术
6.西汉后期,夺取政权建立新朝的是( )
A. 嬴政 B. 刘邦 C. 项羽 D. 王莽
7.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达到鼎盛。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 ②盐铁官营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奖励工商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吸取秦亡教训
B. 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 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9.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 刀形币 B. 蚁鼻钱 C. 铲形币 D. 圆形方孔钱
10.我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有历史渊源的。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 晋楚中原争霸 B. 巨鹿之战
C. 楚汉战争 D. 汉朝反击匈奴
11.下列实物图像与佛教有关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12.李晚芳对项羽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在四面楚歌中战败自刎而亡是在( )
A. 巨鹿 B. 长平 C. 阪泉 D. 垓下
13.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包括
①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负担,减轻刑法 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③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④合并州县,裁撤冗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4.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 )
A. 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 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C. 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D. 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
15.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
A. 开元通宝 B. 刀形币
C. 秦圆形方孔钱 D. 交子
16.某同学到新疆旅游,在博物馆里见到了许多在当地出土的中原丝织品。他结合所学的知识推测出:大量丝织品从中原传入新疆最早始于( )
A. 秦始皇统治时期 B. 元世祖统治时期
C. 汉武帝统治时期 D. 唐太宗统治时期
17.科考队要去考察西域风土人情,请你准确地为他们叙述西域的范围( )
A. 今天天山南麓
B. 今天葱岭以西
C. 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D. 今欧洲
18.下图人物是张角的动漫形象,他存历史上的壮举是( )
A. 创立太平教 B. 领导了黄巾起义
C. 推翻了东汉王朝 D. 做了改朝换代的皇帝
19.万里长城在秦始皇时期的主要功能是( )
A. 旅游景点 B. 军事防御 C. 划定国界 D. 分封诸侯
20.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最早的纸出现于( )
A. 战国时期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如李斯、蔚缭、王翦等。其中,蔚缭是当时的军事家,当秦王发现这位军事人才时,竟然放下国王架子,“依法食饮与缭同”,后来任命他为统管军事。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下诏令各郡县推举人才,由他亲自出题。通过这样的考察,他发现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对出身低微的人,他也能破格录用。如出身奴仆的卫青,做到了大将军。
请回答:
(1)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秦王嬴政、汉武帝的最大历史贡献。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秦王嬴政、汉武帝在政治方面有何共同点?
(3)除了材料中提到的措施外,秦王嬴政、汉武帝刘彻在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分别有何影响?
22.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时代热点,由此引起了世人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关注和猜想。
[寻访丝路古风]
材料一 这条交通干线是穿越整个旧世界的最长的路,从文化和历史的观点看,这是连接地球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各大陆的最重要的纽带……
(1)材料一中“这条交通干线”是指何时开通的什么路线?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这条交通线作出贡献的人是谁?
材料二
(2)观察材料二中的示意图,如果你沿着这条著名的交通干线观光旅游,你认为最值得去的名胜古迹是哪一处?
[喜看丝路新生]
材料三 在今天,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洲际铁路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3)材料三中的当代“新丝绸之路”指什么?你能说出 它的起止点吗?
(4)“新丝绸之路”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为了发挥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迅速发展西部经济,制定了一个伟大的发展策略,你知道是什么吗?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i)(王朝崩溃),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的“秦王”姓名是什么?他后来又用什么称号?
(2)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是指什么事件?材料二中的“一夫作难”又指什么事件?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上述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谁建立的?都城在哪儿?
(2)秦统一后为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哪三个主要官职?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3)为促进秦朝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4)秦始皇的哪些措施巩固和开发了边疆?
(5)在思想上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6)你怎样评价秦始皇?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材料二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汉文帝
材料三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材料四坚持强农惠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不松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和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汉文帝和汉景帝的什么思想?在实践中他们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历史上称他们的统治为什么?
(3)通过对材料一、二、三的分析,我们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4)结合材料四,请你为当前的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提一项建议。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初西域各国受到匈奴的控制,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打击匈奴,故此题选A。
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思想上的大一统是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汉武帝为了巩固扩大大一统统治,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故选D项。
3.【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史称“文景之治”,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4.【答案】C
【解析】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时候。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救援被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围困在巨鹿的起义军,。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过这一场决战性战役,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该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五禽戏是华佗模仿虎、鹿、猿、熊、鹤(鸟)五种动物的形态和神态,达到舒展筋骨、畅通经脉目的的一种健身方法。麻沸散是给病人做手术时用的一种麻醉药。故选C。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社会矛盾尖锐,到了西汉后期,政局动荡。外戚王莽在公元8年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嬴政建立秦朝,不符合题意;选项B刘邦建立西汉,不符合题意;选项C项羽与刘邦进行四年楚汉战争,项羽战败。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7.【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B
【解析】汉初,文帝和景帝吸取了秦亡的教训,调整生产关系,轻徭薄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时期才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本题选B。
9.【答案】D
【解析】秦统一后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其他选项是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的货币。
10.【答案】C
【解析】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刘邦趁机攻入咸阳,秦朝灭亡。此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战争。他们曾划定界线,及所说的“楚河汉界”。所以此题选C。
11.【答案】A
【解析】佛教在我国体现的最大的艺术价值就是石窟艺术。
12.【答案】D
【解析】题干考查项羽兵败的地点,根据所学可知,巨鹿是项羽歼灭秦军主力的地方,A项排除;长平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的发生地,与项羽无关,B项排除;阪泉是传说中黄帝与炎帝之间的战役发生地,C项不符合题意;垓下是刘邦围困项羽,项羽兵败之地,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3.【答案】A
【解析】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光武帝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负担,减轻刑法;合并州县,裁撤冗员,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①②③④属于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故选A。
1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千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中原汉族政权力量延伸到了今天新疆以西。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答案】C
【解析】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便于经济交流,在全国推行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唯一使用的货币。
16.【答案】C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为了开辟丝绸之路,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我国的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最远到达欧洲的罗马。选择答案C。
17.【答案】C
【解析】汉朝时,“西域”指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答案选C。
1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张角动漫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角是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选项B符合题意),太平道(不是太平教,选项A排除)的创始人,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选项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9.【答案】B
【解析】为了防范匈奴的进攻,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万里长城。
20.【答案】C
【解析】通过考古发掘,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纸。人们从“积飘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21.【答案】(1)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 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
(2)重视人才。
(3)秦王嬴政:焚书坑儒 影响: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确定了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
【解析】(1)注意题目中“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秦皇汉武在历史上的贡献非常大,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在经济文化上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在军事上,筑长城御匈奴。汉武帝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政治上,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比较概括能力。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秦王嬴政和汉武帝在政治方面的共同点为重视人才。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在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虽加强了思想统治,有利于统一,但却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建议,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22.【答案】(1)汉朝,丝绸之路,张骞。
(2)古城西安,玉门关遗址,楼兰古国,等。(回答一处即可)
(3)亚欧大陆桥。起点:连云港;终点:鹿特丹。
(4)西部大开发。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汉时期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
(2)图二反映的是丝绸之路的路线,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到达今新疆地区,再通往西亚,最后到达欧洲。所以沿着这条路线可以参观如古城西安,玉门关遗址,楼兰古国等名胜古迹。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代的“新丝绸之路”指的是欧亚大陆桥,是欧洲与亚洲两侧海上运输线联结起来的便捷运输铁路。新欧亚大陆桥东起我国 黄海之滨的连云港,向西经陇海的徐州、萧县、砀山、商丘、开封、郑州、洛阳、三门峡、西安、宝鸡、天水等站(由东向西),兰新线的兰州、武威、金昌、张掖、清水、酒泉、嘉峪关、玉门镇、柳园、哈密、鄯善、吐鲁番、乌鲁木齐等站(由东向西),再向西经北疆铁路到达我国边境的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西止荷兰的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港。(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所以我国未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迅速发展西部经济,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23.【答案】(1)嬴政;皇帝(秦始皇)
(2)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陈胜、吴广起义。
(3)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力量强大。秦朝的暴政
【解析】(1)材料主要是盛赞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中国的业绩,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秦王”指的是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秦始皇嬴政。
(2)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完成统一,材料二的大意为:一人发动起义,就使得整个王朝都崩溃了,自己也死于他人之手,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一夫作难”指的是陈胜、吴广起义。
(3)材料一主要阐述了秦的统一,材料二主要阐述了秦的灭亡,由此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力量强大;秦朝的暴政导致秦的灭亡。
24.【答案】(1)嬴政(秦始皇)。咸阳。
(2)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
(3)经济方面:统一货币;文化方面:统一文字。
(4)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统越族,兴修灵渠。
(5)焚书坑儒。
(6)既要看到他为实现统一,实行了郡县制,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统一文字,度量衡,有利于巩固统一;修长城,筑灵渠,收复河套地区,加强了与少数民族的联系,也要看到他暴政的一面,焚书坑儒,宣传迷信思想,实行严刑峻法,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苦难。
【解析】(1)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2)秦统一后为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主要官职,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中央直接任命,强化了中央集权。
(3)为促进了秦朝各地经济的发展,秦政府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为促进了秦朝各地文化的交流,秦朝采取的措施是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4)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进攻,秦始皇征发大批人力修缮和增补燕、赵、秦、三国北边的旧长城,将其连为一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秦始皇还在南方统一了越族,兴修灵渠,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5)公元前213年,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史官烧掉了记载秦国以外各国历史的史书。民间除了医药、种植等书籍以外,所有百家著作,一律烧毁。秦始皇还将咸阳的在背后议论、指责秦始皇的方士、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6)评价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他为实现统一,实行了郡县制,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统一文字,度量衡,有利于巩固统一;修长城,筑灵渠,收复河套地区,加强了与少数民族的联系,也要看到他暴政的一面,焚书坑儒,宣传迷信思想,实行严刑峻法,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苦难。
25.【答案】(1)西汉初年;景象: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原因: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2)重视农业(或者以农为本)。汉文帝、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出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等。“文景之治”。
(3)统治阶级要想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一定要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提倡勤俭节约。
(4)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坚持实施富农政策等。(答出一条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主要是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汉文帝和汉景帝的重视农业政策;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文帝、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出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等;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历史上称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3)开放性题目,统治阶级要想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一定要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提倡勤俭节约。
(4)属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坚持实施富农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