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课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新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课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5 11:1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美国
西欧
日本


17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导入
美国纽约曼哈顿远眺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西欧和日本却经济萧条,百废待兴。通过不懈的努力,战争的创伤被逐渐抚平,与美国的强烈反差激励着西欧和日本追赶的步伐。到20世纪70年代初,整个西方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本课要讲述的就是这“黄金时代”的景象。
自由女神像
世界贸易中心
双子座塔楼
“黄金时代”
20世纪50~70年代
⒈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⑴战后初期的美国:
1945年,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生产能力,同时拥有强大的陆、海、空军,并最早拥有原子弹。
⑵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①原因(有利因素):
二战中,美国本土未受战争破坏,而且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实力大增。战后,美国利用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膨胀,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应用最新科技成果更新原有设备,技术条件大为改观。世界各国在战争废墟上重建本国经济,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外市场。
②发展概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开始成为超级大国。70年代初,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又比战后初期增加了一倍多。
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开始陷入“滞胀”的困境。



探索之旅—美国的发展

How
Why








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GDP情况
(单位:亿美元)


材料一:
材料二:




观察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邮票,你能发现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吗?
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对比
  二战加速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二战中,美国是参战国家中唯一的本土未遭受战火洗劫的资本主义大国,损失较小,而巨大的军火需求又大大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大发战争横财。美国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达15%以上,经济实力大增,而且政局一直保持相对稳定。
备注:
  ①其他发达国家:日本、联邦
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
  ②GNP:国民生产总值,指一
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
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
分配的最终成果。

36.3
48.7
22
49.6
15.5
24.7
18.6
11.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GNP
工业生产
出口
黄金储备
① 二战中美国本土远离战火并大发横财;

  1948年至1949年间,美国工业总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而黄金储备则占3/4左右(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强大表现)。战争结束后,美国在经济和军事实力膨胀的刺激下,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以此赚取高额利润。
福特汽车生产线示意图
福特汽车谱系
② 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克森)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1946.2.14)
  1994年12月,美国Intel公司宣布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它每秒可进行3280亿次加法运算(是ENIAC的6600万倍)。如果让人完成它一秒钟进行的运算量的话,需要一个人昼夜不停地计算一万多年。
③ 掀起更新原有设备热潮,技术条件大为改观;

二战后的德国几乎变成一片废墟
  二战后战败的德国不仅面临着因战争遭受的严重经济衰败局面,而且因美苏冷战而导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致使统一的经济被割裂。但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并在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发展再次超过英法。
④ 战后各国重建为美国提供广阔的国外市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它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突破为代表。其中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与不断升级,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广岛原子弹爆炸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⑤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本原因)。



表现 :
空前繁荣 超级大国
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③应用最新科技成果
②战后积极拓展世界市场
原因:
④ 革新生产技术
1.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
① 二战本土未受破坏
惠普研发有限合伙公司(惠普 HP)总部
  公司位于美国加州的帕罗奥多,属全球性的资讯科技公司。1939年,在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市爱迪生大街367号的一间狭窄车库里,两位年轻的发明家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以仅有的538美元,激情创建了HP公司。主要专注于打印机、数码影像、软件、计算机与资讯服务等业务。

苹果(Apple)股份有限公司总部
  1976年4月1日由斯蒂夫·乔布斯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创立。原称苹果电脑,2007年1月9日于旧金山的Macworld Expo上宣布改名。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库比提诺,1977年,发售最早的个人电脑Apple II。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目前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为3.8%。

⒉西欧走向联合
⑴战后初期的西欧:二战结束后的西欧,经济凋敝,困难重重。
⑵西欧的振兴的原因:
①西欧国家原有较好的经济基础;②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③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④各国政府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致力于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其中,联邦德国的经济增长尤其迅速,成为西欧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
⑶欧共体的建立
①背景: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一体化进程初露端倪。与此同时,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完全依附美国的局面已经有所改变,它们为重振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而决心走联合自强的道路。
②建立:1967年,法、意、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等六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③影响:欧共体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紧密、最健全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强烈冲击。


探索之旅—欧洲的联合
二战后初期的西欧
今天的西欧

战后德国一片废墟
  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凋敝,困难重重。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瘫痪,法国居民每天仅配给200克面包,联邦德国(据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原则,德国分割为四区,由苏、美、英、法占领,其中美、英、法合并为“西占区”,即“联邦德国”)工人一月的工资只能买一条香烟。
  政治地理上的西欧有24个国家:希腊、意大利、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安道尔、葡萄牙、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法国、摩纳哥、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卢森堡、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冰岛、梵蒂冈。

德国现代化的汽车生产线
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德国奔驰  德国奥迪   德国保时捷
德国宝马   德国大众  德国劳斯莱斯

  “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美国之所以要援助欧洲,是因为此举对美国称霸世界有利可图,可以防止西欧各国向共产主义转变,可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可以对苏联进行遏制,可以保持战后优势。
② 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1880.12.31~1959.10.16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美国国务卿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得到总统的有利支持

“欧洲之父”让·莫内
③ 各国政府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
  1951年,欧洲一体化先驱让·莫内和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首先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正式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即《巴黎条约》),从而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从1951年开始,联邦德国的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在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7.5%,速度超过美、英、法,仅次于日本。
  1960年,联邦德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多亿马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西方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欧洲头号经济大国,直到1968年才被日本超过。
  至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已从1948年的3.6%跃升到10.1%。





1.战后欧洲经济发展






















A
B
C
D
E
F
G
H

1939 1945 1952 1962 1973 1982 1993 1999





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示意图

原因:1.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2.利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3.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欧盟的建立

表现:持续繁荣
快速发展


美国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 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
西欧各国面积小,市场狭小;主权国家多,易形成关税壁垒和货币障碍等因素,阻碍经济发展。 ?????
西欧国家联合的目的:
重振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而决心走联合自强的道路
苏联
西欧
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求得发展

1957年3月25日法意德比荷卢六国签署《罗马条约》
  1958年1月,欧洲经济共同体(西欧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联营(原子能共同体)宣告成立。1965年4月8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达成协议,将成立的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欧共体 European Communities)。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欧共体总部大厦(比利时布鲁塞尔)
欧共体宣传画
  欧共体形成原因:①经济实力的增强;②为摆脱经济依附美国的局面;③为提高国际地位。产生的作用:①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合作;②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③提高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宗旨:①共同增进欧洲团结和联合;②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③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欧洲联盟(欧盟 European Union)扩张
  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国。
  1993年11月,欧洲共同体更名“欧洲联盟”(简称“欧盟”)。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1995年,奥地利、芬兰、瑞典加入,成员国增至15国。
  2004年5月1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10国正式加入,欧盟增至25国。
  至2007年1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总面积432.2万平方公里。
  5月9日为“欧洲日”。
欧洲联盟(欧盟)会徽
(1988年1月始用)

2.欧洲联合

20世纪50、60年代
1993年
1.50年代,法、德等6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8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合并成欧共体;
4.1993年,欧盟。
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


布鲁塞尔欧盟大厦
假如你刚从欧洲留学归来,你能介绍一下在那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吗?
盟旗
盟歌
欧元
欧盟护照
欧洲日:每年5月9日
欧洲联合之路

20世纪60年代
1993年

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

意义: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用一个声音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⒊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⑴战后初期的日本:战败后的日本,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
⑵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①“冷战”时期美国积极扶植日本经济的发展;
②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大量军需订单;③日本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④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⑤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⑥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表现:
到1955年,日本工业就已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⒋黄金时代:
战后初期至70年代初,被称为西方经济的“黄金时代”。

探索之旅—日本的重新崛起

How
Why
① 实行民主化改革;
  二战后,日本在1947年5月3日正式生效施行的《日本国宪法》(即“和平宪法”)的指导下走过了战后重建、经济恢复、高速发展、繁荣富裕的和平发展道路。对日本社会进行了民主改造,借以清除日本社会中的封建色彩,清除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赖以发动战争的土壤。
日本国会
战后恢复中的日本农村
日本民主化改革

1.整肃军国主义(实行非军事化)
2.解散财阀(排除财阀家族对企业的封建统治)
3.禁止垄断
4.实行土地改革(地主只能保有一町步土地,其
 余土地被征购卖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日本国宪法》第9条
1953年电视开始在家庭普及
② 重视科学技术;
1964年10月1日日本新干线通车
  日本战后坚持以“科技立国”,为了扭转战后经济技术落后的局面,制定了“吸收型战略”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国外新技术,广泛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革新和创造。
③ 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
  日本长期坚持智力投资,非常重视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尤其重视工科教育,侧重于应用理论教育,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应用性开发研究。1950年,日本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就已达99%;1970年,高中学生考进大学的已达23.6%。
东京大学发祥地纪念碑
④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建设在海上的日本机场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本土资源相对匮乏。国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4个大岛和6848个小岛组成,东西宽300公里,南北长3500公里。境内多山,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
立 邦(油漆) 东 陶(卫浴) 尼 康(影像) 爱普生(数码) 富士通(网络)
东 芝(家电) 索 尼(电子) 松 下(家电) 佳 能(数码) 夏 普(家电)
丰 田(汽车) 凌 志(汽车) 本 田(汽车) 精 工(手表) 西铁城(手表)
战后初期美国援助日本的物资
⑤ 美国大力援助和扶持。
日本一纺织厂车间
  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了美军的大批军事和后勤物资订货,使日本企业获得巨额利润。其次,朝鲜战争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出口贸易,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不仅摆脱了经济危机,而且促进了垄断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美对日的态度也取决于想把日本作为对付中共和称霸亚洲的基地。
  到1955年,日本工业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此后近20年间,日本经济进入了持续18年的“高速增长”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战后东亚的经济奇迹。走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半个世纪的路程,完成工业现代化,变成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五十年代东京附近的街市
战后日本新貌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示意图
日本崛起
原因:1.美国在日本 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和平宪法;
2.美国积极扶持日本;
3.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国的大力军需订单;
4.日本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恰当经济政策,引进先进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等。
表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自卫队
扩张强劲
军费开支
世界第二

日本陆上自卫队最新型阿帕奇攻击直升机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日美正在进行最大规模军演(12月3日—10日)
影响:日本国际地位得到提升,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膨胀,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在日资公司工作的印度工人
  战后初期的美国空前繁荣,确立了在世界的霸主地位。同时期,西欧、加拿大(Canada)、澳大利亚(Australia)和日本(Japan)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西方经济的“黄金时代”。
4.西方经济的“黄金时代”
欧洲、美国、日本经济发展的启示?
1.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2.发展科技,注重创新;
3.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4.坚持改革开放。
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⑴起源: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近代欧洲。1601年,英国女王颁布的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⑵发展: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英国是较早建立起“社会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的国家之一。 ⑶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罗斯福新政开创了美国的“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政府开始参与到社会保障事业中来。杜鲁门时期,美国政府制定就业法案,建造廉价公共住宅,实行国民健康保险,扩大社会保险范围。艾森豪威尔总统执政时期,曾两次对《社会保险法》进行修改,失业保障范围有所扩大。 ⑷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保障了大多数居民的基本生存条件,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缓和社会矛盾起了积极作用。但一些国家的高福利也造成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导致这些国家出现福利政策倒退及其他社会问题。






1.近代社会保障制度
(1)萌芽:1601年,英国《济贫法》
(2)建立:1883年,德国《疾病社会保险法》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1935年,美国《社会保险法》
3.内容:
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
4.意义
①意义:保障了大多数居民的基本生存条件,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缓和社会矛盾起了积极作用
②局限:造成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导致这些国家出现福利政策倒退及其他社会问题。
学习测评
1.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
 A.美国    B.苏联    C.日本    D.联邦德国
2.美国经济开始出现空前繁荣局面是在(   )。
 A.美国内战后 B.一战后   C.二战后   D.苏联解体后
3.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正式诞生于(   )。
 A.1951年   B.1958年   C.1967年   D.1993年
4.西欧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的原因是(   )。
 A.调节西欧国家内部矛盾   B.抗衡苏联
 C.经济上完全依附美国    D.重振西欧和提高国际地位
5.欧洲共同体成立时的创始成员国没有(   )。
 A.联邦德国  B.英国    C.意大利   D.法国
C
C
C
1951年  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1958年  建立西欧共同市场
     建立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  机构合并为欧共体
1993年11月  更名欧洲联盟
D
B
6.西欧国家为什么要走联合自强的道路?





7.比较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欧、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
 因素。这对正在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
  答:外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西欧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
欧美对市场的争夺加剧,双方矛盾愈演愈烈。
  内因:西欧国家均意识到美国全面进入欧洲所带来的欧美经济发
展不平衡的问题,为了摆脱在经济上依附美国的局面,振兴西欧。
答:①政治改革——战后民主化改革(消除生产关系的落后因素);
  ②美国扶植——德国的马歇尔计划,日本的军事订货;
  ③科技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④政府调控——国家制定经济战略和加强调控;
  ⑤教育因素——两国都重视教育;
  ⑥社会环境——社会环境都保持稳定。
答:借鉴的经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科
  教兴国战略;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合作;发展教育;引进
  先进技术,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立足国情,制定相应的发
  展政策;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控。
  等等……


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最快的是哪两个国家?

联邦德国 日本
联邦 国
8、二战后,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发展共同的
有利条件有( )
A.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B.采用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C.美国为朝鲜战争采购军用物资的刺激
D.美国的援助
A B D


9、下列图片,与下列哪一国际组织有关?
A.亚太经合组织 B.欧洲共同体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洲联盟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