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05 19:4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 ) 菜畦( )
斑蝥( ) 倜傥( )( )
敛( ) 脑髓( )
桑葚( ) 宿儒( )( )
盔甲( ) 拗( )
秕谷( ) 锡箔(  )(  )
蝉蜕( ) 鼎沸( )
攒在一起( ) 人迹罕至( )
jiàn( )赏 mì( )食
书shú( ) 和ǎi( )
2.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迹罕至 (稀少) 觅食(寻找)
B.敛进(收拢,收缩) 鉴赏(鉴定)
C.人声鼎沸(开水) 拗(用力弯曲)
D.攒成(簇聚) 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都是名词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老师 学生 长江 船只
B.房屋 院子 操场 下雪
C.教室 雪白 桌椅 电灯
D.昏暗 黑板 粉笔 作家
(3)选出下列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①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③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4)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A.形容 拟人 比喻 比喻
B.排比 拟人 比喻 拟人
C.排比 拟人 比喻 比喻
D.比喻 排比 拟人 比喻
4.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5)“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6)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二、课内语段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内容。

2.找出这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句。

3.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
听觉:
味觉:
4.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5.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6.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

7.作者如此有兴致的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

三、扩展阅读
读点鲁迅
崔瑞鑫
①如今的国人若再清茶一杯,台灯一盏,把鲁迅书一卷,肯定是一道奢侈( )的风景。孔方兄的诱惑,浮躁的心绪,已将思想框成格子。我在格子的氛围里,坚守那份执着的承诺:读点鲁迅。
②当琼瑶的情在梦里飞,歌在情里唱,梦在心中生;当席娟演绎现代男女的痴情纯恋、灯红酒绿;当现代的音像制品充斥婚恋、畸情、凶杀、危乱……我知道,我们要执着于心中的那份承诺:读点鲁迅。
③读点鲁迅,我们可以少些肤浅,少些小家子气,少些庸俗和丑陋。读点鲁迅,我们才能逐步成熟,正视人生,直面社会,热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鲁迅,他首先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有憎才有爱,鲁迅是我们毕尽一生要倾心阅读的一部大书。
④当日本友人增田涉看到鲁迅先生说我爱中国和中国人民而流下泪来时;当美国友人史沫特莱认真地对世人说,中国只有一个鲁迅,鲁迅是太可宝贵了;当中国领袖毛泽东从内心发出:中国现在的圣人鲁迅是比孔子还伟大的圣人;当宋庆龄劝中国的高尔基和伏尔泰──鲁迅先生为中国而保重自己时……我们知道,我们辜负了热爱鲁迅的外国友人,我们没有铭记领袖的教导,我们已经对鲁迅有点陌生,我们已经跌进浮躁、空泛的泥潭。读点鲁迅,用我们的良心、勇气和真诚。
⑤我们曾经在周作人的乌篷船里寻觅悠闲和怡适,我们曾经在梁实秋的雅舍中喝茶谈酒,我们曾在陈源的闲话里论随笔、谈小品,我们也曾在林语堂的幽默里鉴赏人世间的恩怨,我们单单忘怀了那位孤独的巨人,呐喊的勇士,深沉的思想者,慈爱的老人,那1000万言16本的大书。
⑥读点鲁迅,在你孤独无助时,那是一根神奇的拐杖;在你彷徨( )无奈时,那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在你空虚单调时,那是一餐无从的精神食粮;在你沉沉入睡时,那是你枕下的宝典!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肤浅──
庸俗──
丑陋──
浮躁──
2.给文中两处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括号里写上拼音,并释义。
奢侈( )
彷徨( )
3.阅读第③段,在作者看来,“读点鲁迅”对我们会有怎样的益处?(用原文语句回答)

4.“鲁迅是我们毕尽一生要倾心阅读的一部大书”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

5.第⑥段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第①段中的孔方兄指代什么?

6.简要概括作者笔下的鲁迅是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略)
2.(1)D (2)A (3)C (4)B (5)D (6)C
二、 课内语段阅读
1.百草园美丽的的自然景物之乐。
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3.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听觉: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味觉:又酸又甜
4.①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②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5.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6.
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
④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7.表达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也与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进行对比。
三、扩展阅读
1.深刻 高尚 美丽 踏实
2.
shēchǐ 花费钱财过多,享受过分。
pánghuáng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3.读点鲁迅,我们可以少些肤浅,少些小家子气……热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4.比喻。鲁迅是崇高的、伟大的,是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学习的。
5.排比、比喻。金钱。
6.孤独的巨人,呐喊的勇士,深沉的思想者,慈爱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