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05 17:2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巨变是 … …
——中共十五大报告辛亥革命 领导我们觉醒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第9课 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革命武装起义女侠秋瑾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兴喻培伦林觉民时间:地点:
结果:
影响:二、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取得胜利全国十几个省
宣告独立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狭义:辛亥革命的概念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广义: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选举产生参议员。1.背景:
2.时间:
3.定都:
4.临时大总统:
5.纪元:
6.副总统:
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四.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1.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退位诏书2.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1)外因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军事政治大权
袁世凯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2)内因:资产阶级革派的软弱妥协。(3)根本原因: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解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论从史出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 民全体”;---- 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用主权在民代替了君权神授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在客观上有利于民主共和 观念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容: 第一部… ,…的灭亡,…的确立,…一座丰碑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性质: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意义:局限性: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全面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 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对 外功绩局限性 评价辛亥革命 (辩证的分析)辛亥革命不能完全成功的原因和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教训(证明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知识结构辛亥革命背景与条件爆发 — 武昌起义影响与评价过 程结局【巩固练习】1)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物质基础是
A.清政府实行“新政”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人民反帝运动兴起 D.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同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
① 确立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② 实行总统制 ③ 宪法由国会制定 ④ 国民一律平等,国家 保护国民的合法权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③④√√√
5)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发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5)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未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起了哪些变化?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 材料4: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材料3: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根据材料4,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变化?社会生活习俗变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