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4单元 15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人教新课标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4单元 15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人教新课标 (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6 20:3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高洪波会认4个生字。正确读写“蔚蓝、游弋”等词语。学习目标1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会认的字生字学习 多音字
散sǎn:(散文)(散兵游勇)
sàn:(散步)(云开雾散)奔bēn:(狂奔)(东奔西跑)
bèn:(投奔)(嫦娥奔月)嫦娥奔月词语学习词语理解蔚蓝:像晴朗的天空那样的颜色。
造句:蔚蓝的天空中,时而飘过几朵白云。
巡弋:(军舰)在海上巡逻。
造句:那些战舰正在沿海岸巡弋。
不速之客:(成语)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造句:两个小女孩憋住气,一声不响,一动不动地盯着这个不速之客。蜥蜴:一种爬行动物,俗叫“四脚蛇”。身上有细鳞,尾巴很长,脚上有钩爪,生活在草丛里。
造句:这种蜥蜴能根据不同的环境改变身体的颜色。
梦幻:如梦的幻境;梦境。
造句:这场离奇的遭遇犹如梦幻一般。
频频:连续不断地;多次地。
造句:那个笑容灿烂的叔叔频频地送礼物给孩子们。绿茵茵:形容草地等一片碧绿。
造句:孩子们在绿茵茵的球场上尽情挥洒着汗水。
阻挡:阻止;拦住。
造句:这种伞可以阻挡阳光中的紫外线。
祈盼:恳切盼望。
造句:他生病了,朋友们都祈盼他早日康复。
享受:物质上或精神得到满足。
造句:我希望贫困山区的孩子能够享受到和我们一样良好的教学环境。 近义词安宁——(宁静)  阻挡——(阻拦)
平稳——(稳当)  巡弋——(巡逻)
究竟——(到底)  享受——(享乐)
反义词安宁——(动乱)  平稳——(摇晃)
频频——(偶尔) 洁白——(漆黑)
欢乐——(悲伤)  散落——(集中)
享受——(吃苦) 词语辨析安宁 宁静
相同点:两个词都有“平安、安定”的意思。
不同点:“安宁”可以指秩序正常,没有骚扰;也可以指心神安定。“宁静”指没有声音,安稳平静,侧重没有声音,十分安静,多形容环境或心情。运用示例:
1.为保国家( ),战士们日夜守卫在海防线上。
2.初夏的清晨一片( )。答案:1.安宁 2.宁静 朗读时注意诗歌的节奏与停顿。
绿茵茵的/草地,
本该/滚动着/欢乐的/足球,可
是/如今散落着的/地雷/碎片,
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
这/究竟是/为什么?朗读指导 1.课文题目中的“春天”指的是什么?
整体感知 指春天般的温暖,春天般的祥和,指没有硝烟和战争的和平环境。 2. 本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一共5个小节,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①~④):描述战争带来的种种不安宁,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愤慨和不解。
第二部分(⑤):表达愿望——祈盼战火中的孩子们能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起享受美好的春天。
1.读课文第一小节,大海出现了什么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文解读大海原先是宁静祥和的,是海鸥的乐园。后来战舰和水雷破坏了这一切,使大海变成了战场。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愤慨和谴责。
2.课文第二小节,描写了怎样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小节描述了坦克和大炮侵占了蜥蜴和甲虫的自由天地,令它们无家可归。而这一切都是罪魁祸首——战争导致的,突出了战争的残酷。 3.第3节中“频频”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频频”指连续不断地,多次地。说明战争的频繁,导致破坏的频繁,可见战争不受欢迎。 4.战争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前四节反复出现“这究竟是为什么”有什么作用?战争使大自然不再美丽、安宁,使人们的生活不再幸福。反复出现这个疑问句,作用有两种:一是让人感到有力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二是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和抗议,以及作者的愤慨和不解。 5.第5节表达了什么?结尾省略号省掉了什么?表达了一种对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强烈祈盼,希望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让他们享受春天的美好和祥和。省略号省略的是无限美好的希望,也就是和平。
 巧设疑问
本诗前四节末尾都使用了相同的疑问句,表面上看是疑问,实际上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和抗议。
要做到巧设疑问,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恰当之处设疑,不可随意设疑,反复乱问,使文章显得杂乱无章。
写法借鉴  其次,要根据文章所体现的主题发出适当的疑问,让疑问为下文的点题做好铺垫,使文章结构通过设疑变得更紧密。
最后,疑问要服务于文章中心,语言要有一定的感染力。
1.描写春天的成语。
鸟语花香 桃红柳绿 春回大地
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百花齐放
拓展延伸鸟语花香 2.呼唤和平的雕像——铸剑为犁。
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和平大会的召开,苏联雕塑家叶甫盖尼创作了一尊名为“铸剑为犁”的青铜雕像。雕塑中的青年人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要改铸为犁的剑,象征着人类要求消灭战争,把毁灭人类的武器变为生产创造的工具,以造福全人类。这座青铜雕像于1959年由当时的苏联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留作永久的纪念。
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通过描写战争破坏了大海、沙漠、夜空、草地的美好安宁,击碎了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愤慨、抗议和控诉,以及对和平的强烈企盼。课堂小结 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满目疮痍,人们生活不再安宁。很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家园,成为孤儿,甚至失去了生命。这是为什么?……我们多么希望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再一次回到校园,和我们一同享受春天。写法借鉴
结构图示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战争的
危害大海 战舰、水雷 不速之客
沙漠 坦克、大炮 打破梦幻
夜空 导弹 搅乱安宁
草地 地雷碎片 阻拦孩子脚步呼唤和平祈盼战火中的孩子能重返校园,享受春天不解
愤慨
抗议
控诉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