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05 19:3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19课《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共7题;共19分)
1.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附和(hé)????? 授予(yǔ)??? ?裁剪(cái)??????????B.?袍子(páo)???? 忙碌(lù)??? ?滑稽(jī) C.?御聘(pìn)???? 钦差(qīng)? ?急迫(pò)??????????D.?分外(fèn)???? 更衣(gēng)? ?称职(chèng)
【答案】B
【考点】常用字字音,皇帝的新装
【解析】【分析】A项,“和”的读音应为“hè”; C项“钦”的读音应为“qīn”; D项,“称”的读音应为“chèn”。 故答案为:B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也真够滑稽 , 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句中是荒唐的意思)??????????B.?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呈报:报告) C.?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御聘:御前聘用)??????????D.?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无双:没有第二个能够相比)
【答案】C
【考点】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皇帝的新装
【解析】【分析】C项,御聘的意思是皇帝请的(人)。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时,要结合所给的词语含义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作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特别是容易混淆的词语,不能仅凭字面意思来理解词语含义。能力层级B
3.下面的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B.?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C.?“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D.?“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答案】A
【考点】句号,逗号,冒号,引号,皇帝的新装
【解析】【分析】B项,应为“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C项,应为“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D项,应为“两个骗子说,”。 故答案为:A 【点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尤其是逗号、顿号、分号间的区别,另外不要将书名号和引号的用法弄混淆,引号的用法中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同时省略号不能和“等”连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童话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叙写故事,表现主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他们说:“……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B.?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儿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C.?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D.?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答案】B
【考点】皇帝的新装,夸张
【解析】【分析】B项,织布机上本身就什么东西也没有,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A项,“没有什么东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C项,“所有的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D项,“每一天每一点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故答案为:B 【点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征、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5.下面句子各表现了本文中什么人物的性格特征?请将备选答案的字母填在每项后面的横线上。 ①穷奢极欲,愚蠢可笑,昏庸腐朽,一心维持专制统治,爱慕虚荣,甘心受骗,自欺欺人。________ ②看准他人心理,投其所好,善钻空子,欺骗有术,诈骗钱财。________ ③明哲保身,害怕弄个不称职或愚蠢的恶名,曲意逢迎,慑于淫威,怕丢官职,虚伪作假。________ ④天真无邪,无私无畏,敢说真话。________ A.小孩??? B.大臣?? C.皇帝??? D.骗子
【答案】C;D;B;A
【考点】皇帝的新装,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人物的把握,在文中的皇帝是穷奢极欲,愚蠢可笑,昏庸腐朽,一心维持专制统治,爱慕虚荣,甘心受骗,自欺欺人的;“看准他人心理,投其所好,善钻空子,欺骗有术,诈骗钱财”的是骗子;?“明哲保身,害怕弄个不称职或愚蠢的恶名,曲意逢迎,慑于淫威,怕丢官职,虚伪作假”是大臣。“天真无邪,无私无畏,敢说真话”的是文中的小孩。 故答案为:C;D;B;A 【点评】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6.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________ ②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________
【答案】比喻、夸张;反复
【考点】皇帝的新装,比喻,夸张,反复
【解析】【分析】①前半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衣服”比喻成“蜘蛛网”,要注意后半句的“好像”在此处不是比喻词,后半句不是比喻句;“没有什么东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②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本题先说“美极了!”接着又说“真是美极了!”,反复陈说,证明真是“美极了”。 故答案为:比喻、夸张;反复 【点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征、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7.在《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但依然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皇帝回到皇宫之后会采取什么行动,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
【答案】【参考例文】 ?????? 回到皇宫之后,皇帝龙颜大怒,马上叫大臣去把那两个“御聘织师”抓来,可惜他们住的地方早已人去楼空了。皇帝便立即派人追捕,这一追就是三年,却仍不见那两个骗子的踪影,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 再回过头来看看皇帝吧!他在这三年里可没闲着,仍旧整天待在他那间更衣室里忙碌着。有一天,一群自称是来自26世纪的著名设计师来到了皇宫,他们说能做出独一无二、精美绝伦的衣服来。这一下可把皇帝乐坏了,但他从上次的事件中吸取了很大的教训,先让他们去做一身衣服出来,做好了拿来给他看看再说。 ?????? 于是第二天,那群人就拿着一件衣服来见皇帝了。因为他们来自26世纪,所以用来做衣服的面料当然不是普通的面料了,他们选用的是一种叫“光生织”的面料,这种面料质地透明,颜色是画上去的,而且一擦就掉,想变就变。皇帝大笑起来,他做梦都想有一件可以变换颜色的衣服,今天终于梦想成真了。 ?????? 从此以后,人们一提起皇帝,肯定就会想到图画室,因为他不换衣服了,而是召集所有画家帮他“画”衣服。这下可忙坏了那些画家,他们整日都得有新奇的图案、精美的设计,稍有不慎,准会皮开肉绽。皇帝太喜欢这件“万能”衣服了,因此每时每刻都把它穿在身上。因为他长时间不脱衣服,那件衣服竟“长”在了他的身上,他想脱也脱不下来了!
【考点】续写,皇帝的新装
【解析】【分析】1、出人意料的角度。既然叫续写皇帝的新装,肯定是让你写出一些不同的东西,所以同学们可以从一些有趣味性的或是出人意料的角度去写。出人意料的角度可以从皇帝惩罚那两个骗子开始写起。游行大典被嘲笑过后痛定思痛,决心把自己头上昏庸这顶帽子摘掉,于是就惩罚了两个歹徒。但是如果想要给文章增强一点趣味性的话,在开始的时候就不要写的那么明显,可以让皇帝好吃好喝的继续招待那两个骗子,然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就又出人意料,又有可读性。2、常规套路。如果想象力没那么丰富的话,建议同学们就可以走常规套路。既然这篇文章讽刺的是皇帝的昏庸无能,也写了大臣的奸诈,虚伪,那么,就还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写皇帝接下来是如何继续昏庸,奸臣如何当道,这样一来,只要写得合情合理,分数也是会不错的。3、多角度转换。那就是把文章的中心人物从皇帝转换为那两个骗子呢?可以写骗子在被赶出皇宫以后的一系列遭遇。可以是变得善良了,也可以是变得更加坏了。总之,不管怎么写,文章的立意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弘扬社会正能量的。 【点评】续写是小说常见的一种类型,答题时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对文章的情节注意分析伏笔和照应的关系,在前文的情节中或许对文章的结尾有所暗示;然后是人物的性格,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结局;还要考虑文章的主旨,根据作者的情感倾向分析故事的结局;周围的环境也可能对人物的命运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事件的结局。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40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 ? ? ①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②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 “一点儿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③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④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 ? ? ⑤“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⑥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 ? ?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文中画线句子①处,在“骑士”的前边加上“最”和“高贵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文中画线句子②处,两个骗子说这一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3)文中画线句子③处,“好像”“似的”这两个词可否去掉?为什么?
(4)文中画线句子④处的“大家”和画线句子⑤处的“大家”指代的内容是一样的吗?
(5)文中画线句子③处和画线句子⑥处写皇帝穿衣时的动作,皇帝明明没有穿东西,为什么要“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后来“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答案】(1)这些自认为“最”“高贵的”骑士,实际上是最虚伪、最愚蠢的人,作者以此表达对他们的嘲讽。 (2)使他们的欺骗更具有迷惑性,更能让愚蠢、虚伪的皇帝相信穿上这美丽的新装的确像没穿衣服一样。 (3)不能。加上“好像”“似的”,说明皇帝腰间其实没有什么东西,去掉之后,表达的意思就是他腰上确实有东西了。 (4)不一样。画线句子④处的“大家”指大臣们,范围较小;⑤②处的“大家”指大臣们和城里的居民,范围较大。 (5)写出皇帝穿衣时装模作样的丑态,表现出皇帝愚蠢、昏庸、自欺欺人的特点。
【考点】皇帝的新装,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栝以及对内容要点的梳理及对词语准确性的考查,只要细读全文,很容易解决。(1)“最”“高贵”是反语,讽刺了皇帝的虚伪、愚蠢,暗指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2)本文以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展开情节,而这件“新装”的特性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讽刺了昏庸、愚昧的皇帝。这完全是一个骗局,衣服是根本不存在的。 (3)此题中“好像”的意思是有些像,仿佛。“似的”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但不一样。去掉了,意思完全相反。 (4)第④处的“大家”可以从“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可以看出是在屋内,范围小;而第⑤处的“大家”可以从“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可以看出是在大街上,表示的范围大。 (5)皇帝在镜子前转动身子的动作是皇帝自作姿态,不想让别人看出他看不到衣服,体现了他的虚荣、愚蠢。 故答案为:(1)这些自认为“最”“高贵的”骑士,实际上是最虚伪、最愚蠢的人,作者以此表达对他们的嘲讽。(2)使他们的欺骗更具有迷惑性,更能让愚蠢、虚伪的皇帝相信穿上这美丽的新装的确像没穿衣服一样。(3)不能。加上“好像”“似的”,说明皇帝腰间其实没有什么东西,去掉之后,表达的意思就是他腰上确实有东西了。(4)不一样。画线句子④处的“大家”指大臣们,范围较小;⑤②处的“大家”指大臣们和城里的居民,范围较大。(5)写出皇帝穿衣时装模作样的丑态,表现出皇帝愚蠢、昏庸、自欺欺人的特点。 【点评】品析词语表达效果,要求学生掌握赏析语言的方法,并能结合具体的句子,准确分析。句子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①词的意思或内容。②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③结合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分析。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跳高者 安徒生 ?????? 有一次,跳蚤、蚱蜢和跳鹅想要知道它们之中谁跳得最高。它们把所有的人都请来参观这个伟大的场面。它们这三位著名的跳高者就在一个房间里集合起来。 ?????? “对啦,谁跳得最高,我就把我的女儿嫁给谁!”国王说,“因为,假如让这些朋友白白地跳一阵子,那就未免太不像话了!” ?????? 跳蚤第一个出场。它非常可爱:它向四周的人敬礼,因为它身体中流着年轻小姐的血液,习惯于跟人类混在一起,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 接着蚱蜢就出场了,它的确很粗笨,但它的身体很好看。它穿着它那套天生的绿制服。此外,它的整个外表说明它出身于埃及的一个古老家庭,因此它在这儿非常受人们的尊敬。人们把它从田野里弄过来,放在一个用纸牌做的三层楼的房子里——这些纸牌有画的一面都朝里。这房子有门也有窗,而且它们是从“美人”身中剪出来的。 ?????? “我唱得非常好,”它说,“甚至16个本地产的蟋蟀从小时候开始唱起,到现在还没有获得一间纸屋哩。它们听到我的情形就嫉妒得要命,把身体弄得比以前还要瘦了。” ?????? 跳蚤和蚱蜢这两位毫不含糊地说明了它们是怎样的人物。它们认为它们有资格和一位公主结婚。 ?????? 跳鹅一句话也不说。不过据说它更觉得自己了不起。宫里的狗儿把它嗅了一下,很有把握地说,跳鹅来自一个上等的家庭。那位因为从来不讲话而获得了三个勋章的老顾问官说,他知道跳鹅是有预见的天才:人们只需看看它的背脊骨就能预知冬天是温暖还是寒冷。这一点人们是没有办法从写历书的人的背脊骨上看出来的。 ? ? ?? “好,我什么也不再讲了!”老国王说,“我只需在旁边看看,我自己心中有数!” ?????? 现在它们要跳了。跳蚤跳得非常高,谁也看不见它,因此大家就说它完全没有跳。这种说法太不讲道理。 ?? ? ? 蚱蜢跳得没有跳蚤一半高。不过它是向国王的脸上跳过来,因此国王就说,这简直是可恶之至。 ?????? 跳鹅站着沉思了好一会儿,最后大家就认为它完全不能跳。 ?????? “我希望它没有生病!”宫里的狗儿说,然后它又在跳鹅身上嗅了一下。 ?????? “嘘!”它笨拙地一跳,就跳到公主的膝上去了。她坐在一个矮矮的金凳子上。 ?????? 国王说:“谁跳到我的女儿身上去,谁就算是跳得最高的了,因为这就是跳高的目的。不过能想到这一点,倒是需要有点儿头脑呢——跳鹅已经显示出它有头脑了。它的腿长到额上去了!”所以它就得到了公主。 ????????????????????????????????????????????????????????????????????????????????????????????????????????????????????????????????????????????????????????????????????????????? (选自《安徒生故事集》)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2)通读全文,说说“著名”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你概括出这篇童话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答案】(1)本文讲述了跳蚤、蚱蜢和跳鹅三位跳高者在跳高比赛中的表现及结果。 (2)“著名”一词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3)开端:跳蚤、蚱蜢和跳鹅三位跳高者要进行跳高比赛;发展:三位跳高者陆续出场,对它们分别进行了介绍并写了旁观者的心理;高潮:三位跳高者的跳高表现;结局:跳鹅赢得胜利。
【考点】皇帝的新装,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以及对内容要点的梳理能力,只要细读全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1)此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此题用要素串联法,把人物“跳蚤、蚱蜢和跳鹅三位跳高者”及事件“跳高比赛中的表现及结果”基本要素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此题考查词语的作用。“著名”一词引出三位跳高者比赛跳高的故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梳理能力,只要细读全文,很容易概括出这篇童话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故答案为:(1)本文讲述了跳蚤、蚱蜢和跳鹅三位跳高者在跳高比赛中的表现及结果。(2)“著名”一词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3)开端:跳蚤、蚱蜢和跳鹅三位跳高者要进行跳高比赛;发展:三位跳高者陆续出场,对它们分别进行了介绍并写了旁观者的心理;高潮:三位跳高者的跳高表现;结局:跳鹅赢得胜利。 【点评】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综合题(共1题;共3分)
10.学习完课文《皇帝的新装》后,语文老师组织了以“走进名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参加辩论】班里就骗子的形象展开辩论,正反双方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骗子能骗到皇帝,说明骗子是智慧的。他们耐心地研究了皇帝的心理,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智慧;他们骗了皇帝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而不是骗百姓,可见他们类似于那些劫富济贫的人,是在惩罚皇帝。
正方:________
(2)【网络跟帖】《皇帝的新装》里说真话的小孩子的命运会如何呢?某网络上,有很多初中学生就《皇帝的新装》中说真话的小孩子的命运展开了想象。请你在网上发帖发表自己的看法,注意给自己起个富有个性的网名。
帖子一:网友“岁月单车”:小孩子天真无邪,皇帝愚蠢暴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皇帝给了他一个“说真话罪”。
帖子二:网友“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方认为,首先骗子的心术是不正的,动机是不纯的,他们行骗只为个人能得到更多的钱,这不能说是智慧。其次,从骗子骗皇帝的客观效果上看,在欺骗皇帝的同时,也蒙蔽和欺骗了所有的人,并没有起到惩罚皇帝的目的。 (2)略;略
【考点】其他常识,见解表述,皇帝的新装
【解析】【分析】(1)这是一场关于“骗子形象”展开的辩论,题干中列出了反方的观点及辩词。辩论的终极目标,是否定彼方论点的成立、肯定己方论点的正确。所以甲方的辩词要能有力论证自己的论点反驳对方的观点。 (2)写跟帖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流方式。写跟帖时一定要跟随一个主题去拟写,不能偏离主题。其次写跟帖字数一定不要多,言简意赅,不要啰嗦,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出即可,也可以结合别人发帖的格式去写。最后拟写跟帖语言一定不要模棱两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思想。如:网名“真理永恒”帖子“小孩说出了真相,皇帝醒悟,给他一个“说真话奖””。
【点评】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正确使用语言,尤其要注意正确使用词语,以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